老刘咬着牙按下卖出键,转头对崔琰说:\"我受不了这种刺激,先清仓观望。你真打算硬扛?\" 崔琰调出茅台的财务模型:\"2012 年茅台公务用酒收入约 50 亿,占总营收 15%,就算这部分全没了,还有 85% 的基本盘在。现在市盈率 9 倍,股息率 10%,比很多债券还安全。\"
下午的行业交流群里炸开了锅。有经销商晒出退货单:\"某机关单位刚退了两箱茅台,说政策不允许收礼。\" 有人贴出库存照片:\"仓库堆不下了,厂家还在压货。\" 崔琰在群里发了组数据:\"2012 年全国私人白酒消费市场规模 3800 亿,占比 72%,这才是大头。\" 他私聊张总:\"还记得 2011 年 ' 限房令 ' 出台,格力也跌了,但后来证明家电消费和地产政策不完全绑定,现在白酒也一样。\"
崔琰看着盘口,对身边人说:\"恐慌性抛售往往过头。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伊利跌了 50%,后来还不是涨回来了?优质企业能消化政策冲击。\" 他打开交易软件,以 128.5 元的价格又加仓10%仓位的茅台,38.5的价格加仓1成洋河股份。
崔琰继续跑经销商,看现货价格。高端白酒价格更是出现雪崩式下跌。更坚定他做多的强烈意愿,同时也准备囤一部分酒。
2012 年,53 度飞天茅台零售价曾突破 2300 元 \/ 瓶,然而到了 2013 年,价格已大幅跳水,虽未如传言在 2013 年 4 月跌至 800 元,跌幅超过 60%。五粮液价格从鼎盛时期的 1000 元以上,跌至 500 - 650 元 \/ 瓶,仅为峰值的 1\/3。其他高端品牌如泸州老窖、汾酒等跌幅也超过 60%。
一周后,白酒板块继续走低,但跌幅收窄。茅台在120-130 元区间企稳,最低探到118就起来。洋河股份在36-38区间窄幅整理。看空的继续严重看空后市,老刘凑过来说:\"听说你又加仓了?胆子真大。\" 崔琰翻出最新数据:\"茅台批价站稳 1300 元,没继续跌;散瓶茅台成交价反而涨了 5%,说明私人消费在接盘。\"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政策冲击是短期的,品牌价值是长期的,就像寒冬冻不死深根的树。\"
崔琰在这一周将所有账户仅剩的2成资金全部买入茅台和洋河,此次白酒茅台总仓位比洋河高一成仓位,半仓格力仍继续持仓。
时隔一年后崔琰所操作账户再次满仓。
“崔总又在研究酒价?” 经销商老胡的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背景音里传来酒瓶碰撞的清脆声响。“刚到一批 2013 年的飞天茅台,按 1250 元给你留着?比上周又降了 50 块。” 崔琰心里一动,股市里的茅台已经止跌,实体酒价却还在惯性下滑,这正是他等待的机会。“留二十瓶,我下午过去取。” 挂了电话,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三个月的价差数据:11 月股市茅台 120 元时实体价 1300 元,12 月股市反弹到 135 元,实体价反而跌到 1250 元,这种 “股涨酒跌” 的现象在历史数据里极为罕见。
下午去省城取酒的路上,崔琰特意绕路去了三家烟酒行。第一家超市的飞天茅台摆在最显眼的货架,价签上的 1280 元被划掉,手写着 “特价 1230 元”;第二家烟酒店老板正和顾客讨价还价,最终以 1220 元成交;第三家专卖店虽然坚持标价 1300 元,但店员悄悄说 “诚心要可以申请折扣”。崔琰把价格一一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平均成交价 1240 元,比股市对应的合理价格低了近 8%。
春节前的白酒市场依旧冷清。经销商老胡发来清仓消息:“最后一批飞天,1200 元清仓,再卖不出去就得砸手里了。”
大年初三走亲戚,崔琰特意带了两瓶 2013 年的飞天茅台。酒桌上,懂行的姑父抿了一口就赞不绝口:“这酒比我去年喝的还好,多少钱买的?” 崔琰报出价格,姑父眼睛一亮:“我上周在专卖店问要 1400 元,你这价太划算了!” 亲戚们纷纷打听哪里能买到便宜酒,崔琰这才意识到,普通消费者对真实市场价的了解滞后于专业经销商。
节后的市场印证了崔琰的判断。股市里的茅台稳步上涨到 145 元,实体酒价却仍在下跌,完全看不到上涨的可能性,涨幅更是远落后于股市。老胡在营业部碰到他,羡慕地说:“你买的茅台股票都赚了,要囤些酒支持酒厂,支持经销商” 崔琰笑着:“好,我先去准备场地,回头联系,股票赚波动的钱,实体酒赚时间的钱。”
经销商老胡的话:“股票炒的是预期,酒卖的是当下。” 春节过后,他特意整理了两组数据贴在书房墙上:左边是茅台股价走势图,118 元的低点后划出一道向上的弧线;右边是实体酒价监测表,飞天茅台从 2013 年 12 月的 1250 元跌至 2014 年 3 月的 1180 元,跌幅 5%。他用红笔在两组数据间画了个问号,下面写着:“股价看未来,酒价看库存。”
最核心的矛盾藏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崔琰三月初去老胡的仓库调研,看到的景象比想象中更严峻。原本用来堆放茅台的区域被其他酒水挤占,角落里的飞天茅台箱上落着厚厚的灰尘,箱底的生产日期显示是 2013 年三季度。“这批货压了半年多,资金成本快扛不住了。” 老胡踢了踢货箱,“现在经销商都在甩货,你卖 1200 元,我就敢卖 1180 元,恶性循环。” 崔琰翻开老胡的进货台账,2013 年全年茅台经销商进货量同比增长 18%,但实际销售量只增长 3%,库存积压超过 15%,这些过剩的库存就像悬在酒价头上的堰塞湖,不泄洪完毕,价格很难真正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