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教学楼的长廊,带着一丝凉意。我站在废弃教室的窗边,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心中却沉甸甸的。
林悦已经把昨晚整理好的资料摊在桌上,周悦正一页页翻看,眉头紧锁。我们都知道,那张“黑曜行动组”的纸条不是玩笑,而是一场风暴的前奏。
“昭姐。”她抬起头,“我们要怎么做?”
我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到桌前,将那份视频截图放大,指着那个模糊的身影:“先理清已知情报,再制定应对策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分工明确地开始梳理信息。周悦负责筛选出所有目击者的描述,将可信度高的记录标记出来;林悦则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时间线进行交叉比对,找出其中重合的关键节点。
我则启动了“命运洞察系统”,虽然能量储备还未完全恢复,但我必须确认某些关键点是否真实存在。金色界面浮现眼前,画面中闪过的片段虽依旧模糊,但足以让我确认——那名戴乌鸦徽章的男人,确实与校外势力有关,而他留下的“S级协议”并非虚言。
“这段信号源……有点奇怪。”林悦忽然开口,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走过去看她的屏幕,只见一段异常的数据记录被高亮显示,时间戳是凌晨两点,地点是教学楼后方的废弃仓库。
“没人会在那个时间去那里。”周悦皱眉,“除非……他们在传递什么信息。”
我点点头,记下了这个线索。
处理完情报之后,我们开始重新调整小团体的人员分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加入我们,团队的规模也在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加明显:部分新成员缺乏实战经验,而老成员的压力又太大。
“我们需要轮换制。”我对众人说,“主力队伍保持战斗力,同时也要给新人锻炼的机会。”
陆渊点头表示赞同,主动提出由他来带领一批新成员进行基础战术训练。我安排了几位经验丰富的队员协助他,制定了详细的模拟演练日程表。
训练开始时,我注意到一名新成员表现得格外冷静,反应速度极快,在一次对抗演练中甚至预判出了对手的进攻路线。
这不像是普通学生的反应能力。
我记下了他的名字,决定日后多观察。
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林悦开发了一套基于图像识别的隐写术通信协议。我们将重要信息隐藏在看似普通的照片或文档中,只有特定的解码方式才能读取内容。
我和沈珩也约定了一种新的暗语接头方式,以书页内容作为密码交换的媒介。一旦发现有可疑迹象,就立刻启用紧急联络机制,切断当前通道并转移至备用线路。
测试阶段,林悦发现有一段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了未知Ip地址尝试接入的情况。
“有人在监听我们。”她低声说。
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这种事迟早会发生,现在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最后,我们开始加强校园关键区域的监控和布防。资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结合系统的洞察结果,锁定了三个最可能的突破口:东侧图书馆、西侧走廊以及地下停车场。
机动小组随时待命,伪装陷阱也被布置妥当。与此同时,我也与其他中立势力达成了临时互保协议,尽管彼此之间仍有戒心,但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合作是最理智的选择。
巡逻过程中,机动小组果然发现了问题——一处摄像头被人动过手脚,镜头角度被调偏了十五度,正好避开了某个角落。
“他们已经在行动了。”我低声说。
周悦握紧拳头:“我们必须抢先一步。”
我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脑海中回响着昨夜那段模糊的命运片段。沈珩出现在那个地下指挥中心的画面仍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不知道他在那里做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些什么。
但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
“明天开始。”我站起身,环视一圈,“所有人进入备战状态,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上报。”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陆续响起应答声。
我知道,这一战不会轻松,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至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