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年春,北京城柳絮纷飞。李辰浩站在文渊阁前,看着工匠们悬挂新制的匾额——\"军机处\"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半年来,在他的策划下,雍正新政全面铺开:火耗归公杜绝了地方官贪污;摊丁入亩减轻了贫民负担;改土归流加强了边疆控制...大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新生。
\"先生。\"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辰浩回头,看见雍正微服而至,只带了两名侍卫。
\"皇上怎么...\"
\"朕闷得慌,出来走走。\"雍正笑道,\"陪朕去个地方。\"
两人乘马车来到西郊一处幽静园林。令李辰浩惊讶的是,园中竟有一棵与故宫那株穿越银杏极为相似的参天大树!
\"这是...\"李辰浩心跳加速。
\"朕登基那年命人移植的。\"雍正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先生初见朕时,不就是站在这样一棵树下吗?\"
李辰浩浑身一震——雍正竟记得这等细节!
树下石桌上已备好酒菜。雍正亲自斟酒:\"先生可知今日是何日子?\"
李辰浩摇头。
\"十年前的今日,朕在乾清宫继位。\"雍正举杯,\"这一路走来,多亏先生辅佐。\"
酒过三巡,雍正突然问道:\"先生可曾想过...回去?\"
李辰浩手中酒杯一颤。这是他最隐秘的心事——近来他时常梦见现代生活,那棵银杏树也在梦中频频出现。
\"臣...不知如何回去。\"他谨慎回答。
雍正沉默良久,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绢:\"这是朕为你准备的。无论何时何地,你永远是大清的臣子。\"
李辰浩展开一看,竟是加盖玉玺的敕命:特赐李辰浩\"文正\"谥号,配享太庙——这是人臣至高荣誉,且通常只在死后追赠!
\"皇上,这...\"
\"朕思来想去,唯有如此,才能让你名垂青史。\"雍正眼中闪着复杂的光芒,\"朕有种预感...你留不了多久了。\"
回城的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夕阳西下,将紫禁城的轮廓染成金色。
雍正突然开口:\"先生走后,朕该如何是好?\"
李辰浩鼻头一酸:\"皇上已得治国要领。臣已将所知尽数记录在《新政方略》中...\"
\"不够!\"雍正罕见地失态,\"朕需要你...这个懂朕的人。\"
李辰浩无言以对。马车驶过正阳门时,他仿佛看见那棵银杏树在风中轻轻摇曳。
三日后,李辰浩在军机处处理公文到深夜。走出紫禁城时,月光如水,他鬼使神差地走向那棵银杏树。
树下的石凳上,放着一套叠得整整齐的现代衣服——正是他穿越那天所穿的!李辰浩颤抖着触摸衣物,一张字条飘落:
\"先生若去,望有缘再会。—胤禛\"
刹那间,金光大作!李辰浩感到熟悉的眩晕感袭来......
当他再次睁眼,刺目的阳光让他眯起眼。耳边是嘈杂的人声:\"这位先生,故宫快闭馆了,请准备离场。\"
李辰浩茫然四顾——他正站在故宫那棵银杏树下,手中紧握着一枚龙纹玉佩。
\"先生,您没事吧?\"保安关切地问。
李辰浩摇摇头,看向手中玉佩——温润如初,背面\"同心同德\"四字清晰可见。他颤抖着翻到另一面,本该是\"雍正二年御赐\"的地方,却变成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编号:YLZ-1723\"。
\"这...\"李辰浩彻底糊涂了。是庄周梦蝶,还是黄粱一梦?
走出故宫神武门,李辰浩鬼使神差地拐进了旁边的历史档案馆。在清代史料区,他翻开《雍正朝实录》,一段文字跃入眼帘:
\"雍正三年四月初八,帝幸西苑,独坐银杏树下终日。夜,忽见金光自树出,帝泣曰:'天赐良臣去矣!'遂命立碑记之,碑文曰:'天赐良臣于此,辅朕三载,共创盛世。'\"
李辰浩的泪水模糊了视线。他继续翻阅,在《军机处沿革》中看到:\"雍正二年设军机处,其制多出文渊阁大学士李辰浩之谋。昊,身世不详,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帝常称其为'天赐良臣'...\"
合上厚重的史书,李辰浩望向窗外。夕阳下的故宫金碧辉煌,那棵银杏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