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楼东边的第一个包厢之中。

“唉……”

包厢中的气氛此时有些凝重!

对于大厅中众人的话,赵师容他们也都听到。

赵师容也知道众人所说的内容,就是目前大宋皇朝即将要面临的状况,不过赵师容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师容,不要太过劳心,你已经尽力了!或许后面的几个席位,会有大宋皇朝的大才上榜也说不定呢?”

柳随风尝试着安慰着说道。。

说的话,连柳随风自己都不信。

赵师容也明白柳随风的好意,对着柳随风绽放了一个略显苦涩的笑容。

其实赵师容也知道,如今大宋皇朝的情况,根本就是不是一两个大才就能够拯救的,因为根源所在还是在她皇兄赵佶的身上。

以宋皇赵佶的性格,别说是出现一位大才,就算是岳武穆复生,恐怕赵佶也不会重用于他!

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谁也拯救不了大宋皇朝!

六楼北边的第一个包厢之中。

此时这个包厢之中的气氛同样有些诡异!

张良目光幽幽的看向韩非,韩非正一脸讪笑的挠着头。

听到夜曦尘对于韩非的介绍,张良又想起来自己曾经的黑历史。

韩非那所谓的针对反秦势力的一系列计划,全部都是利用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熟悉和感情才制定出来的,归根究底就是给他下套!

“小兔崽子!竟然连老师我都敢骗,害的我误会了你师弟这么多年08!”

只见荀子的手中忽然出现一把戒尺,在韩非的脑袋上轻轻敲了一下,吹胡子瞪眼的说道。

“嘿嘿……”

“这不是情势所迫嘛!”

韩非嬉皮笑脸的说道。

接着,韩非又转头笑着对张良说道:

“子房,这次的谋主榜,你不是就要扳回一城了嘛,你的排名肯定是在我之上的!”

“哼……”

张良傲娇的转过头去,不搭理韩非。

不过嘴角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对于这次的谋主榜,自己能够赢过韩非,还是让张良很开心的!

“子房,对于这第三次量劫,你有何看法?”

嬉闹了片刻之后,韩非面色微微一正,开口说道。

“诸国乱战,群雄并起,天下格局必然将会重新洗牌!”

一说到正事,张良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缓缓开口说道。

“子房觉得,我们大秦皇朝在这场乱局之中,该将如何行动?”

韩非微微点头,接着开口说道。

“这场乱局,对于我们大秦皇朝来说,倒也不是坏事,正好借此机会扫平四方,开疆拓土,创立不世之基业!”

“其实这天下格局,不过就是之前的七国之争的一个放大版,只不过局势更为错综复杂,大秦皇朝这次却是不能单打独斗了,需得寻找可靠的盟友,作为臂助!”

“当然第一步自然是要联合中原各大皇朝,一直对外,扫灭四方蛮夷!”

张良思索了片刻之后,郑重的说道。

韩非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对于目前的局势,大秦皇朝想要以一己之力统一整个九州大陆,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秦皇朝虽然兵强马壮,综合实力冠绝各大皇朝,但若是被群起而攻之,那也是在顷刻之间,就将灰飞烟灭!

韩非懒散的倚靠在椅子上,淡淡的开口说道:

“若要结盟的话,目前也只有大唐皇朝可算是一个合格的盟友,其他的嘛……”

张良也跟着缓缓开口说道:

“不错!大唐皇朝实力不弱,唐皇武则天虽是女子之身,但雄心壮志丝毫不在始皇陛下之下,确实适合作为盟友!”

“至于其他的,大汉皇朝虽然实力极强,但皇朝内部烽烟四起,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平息战乱,对我们大秦皇朝来说,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大明皇朝虽然内部安定,但实力不强,防守国土,已经是勉力维持,根本没有对外进取之力!”

“而大宋皇朝就更不用说了,纷争一起,大宋皇朝能不能抵抗住周边异族的围攻都是一个未知数了!”

“况且,大宋皇朝与我们大秦皇朝比邻,如果大秦皇朝能够顺利扫灭周边异族的话,下一步可能就会对这大宋皇朝用兵了,自然是不可能与他们结盟的!”

“至于大隋皇朝嘛。”

“说实话,我总觉得大隋皇朝的形势有些说不出的诡异!”

韩非应声说道:

“不急!”

“反正等会儿真龙榜点评之后,所有的一切乱局,都会变得清楚的。”

张良也是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确实如此!

真龙榜一出,整个九州大陆的局势,就会变得明了许多了!

七楼天字十号包厢之中。

“恭喜父皇,丞相和韩非大人也上榜了!”

扶苏满脸笑容的对着秦始皇嬴政说道。

听到李斯和韩非相继上榜,秦始皇嬴政此时也是心情大好!

“嗯,韩非和子房此时应该也在这客栈之中吧!”

“扶苏!”

“你去将他们两人请来,朕有要事相商!”

秦始皇嬴政缓缓开口说道。

“是,父皇!”

话音落下,扶苏起身走出了包厢之中。

高台之上。

夜曦尘一展手中的乾坤须弥扇,没有理会台下众人的议论之声,接着开口说道:

“名相榜第三名,大汉皇朝荀彧!”

“荀彧字文若,出身自大汉皇朝颍川书香世家荀家,其祖父荀淑乃是小圣贤庄荀子早年游历各国之时,所收下的一位记名弟子,号为“神君”!”

“荀彧年少便有才名,喜好读书,涉猎广泛,文采博众,谈吐文雅。”

“荀彧目光卓越,大局观极强,谋略惊人,擅长大局谋划,而且更加精于内政,乃是真正的王佐之才,国士之资!”

“荀彧为人谦虚有礼,不喜争功,善于发掘和举荐人才,得荀彧一人,可抵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