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613章 灾难发生之前 ,必有神碑提前预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3章 灾难发生之前 ,必有神碑提前预警

1974年初春,神鼎空间内的石山群沐浴在暖融融的光晕中,山间溪流潺潺,滋养着漫山青翠。

赵国强刚结束一场跨越万里的寻宝之旅,空间中满载的玉石翡翠还在散发着温润光泽,他无意间扫向墙壁上的备忘录,一条信息瞬间让他瞪大了眼睛——前世1974年5月11日,四川雷波与云南永善交界将发生7.1级大地震,前世1423条生命戛然而止,2000余人重伤,两万八千余间房屋化为瓦砾,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的堰塞湖,更是让灾难雪上加霜。

“不能再让悲剧重演。”

赵国强眼神一凛,寻宝的疲惫瞬间消散。

他心念一动,身形已悬浮至石山中一块通体黝黑的巨石前,此石高逾十米,质地坚硬如玄铁,正是刻碑的绝佳材料。

回忆起川滇边境百姓受灾的惨状,他心念微动,无形的空间切割之力如神兵天降,瞬间贴紧巨石表面。

“嗤啦——”石屑如碎玉纷飞,切口平滑如镜,九米九高、三米三宽厚的碑体轮廓迅速成型,稳稳矗立在空间罡风中,透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随后,赵国强调出空间深处的石髓,混合着珍稀矿物颜料,调制出暗红如凝血的顶级朱砂。

意念流转间,朱砂如活物般在光可鉴人的碑面游走,一笔一划刻下精准到分的预言:“吾乃李耳,观地脉异动,预知一九七四年五月十一日,四川雷波与云南永善交界地带,将发七点一级强震。此震将毁屋伤人,引发山体滑坡,阻塞江河成堰塞湖,灾厄深重。

速迁边境民众,远离河谷山坳,筑避震之所,违逆者恐遭天谴!”

刻罢,他轻抚碑面,朱砂深深渗入石缝,暗红字迹在光晕中泛着不容置疑的威慑力,仿佛在向世人发出生死预警。

1974年4月11日清晨,四川宜宾长江边的广场上空,突然裂开一道数米宽的空间裂缝。

“轰!”九米九高的神碑轰然坠落,砸在江滩冻土上震出蛛网般的裂纹,烟尘弥漫中,碑面朱砂字迹在晨雾中格外醒目。

最先发现石碑的是挑着担子卖早茶的王老汉,他被巨响吓得腿一软,茶桶摔在地上,待看清碑上“李耳”二字和地震预言,当即瘫坐在地大喊:“太上老君显灵了!又来救咱们了!”

呼喊声如惊雷般传开,半个时辰内,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识字的中学教师陈明踮脚念出碑文,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雷波、永善要地震!七点一级!还要引发滑坡和堰塞湖!”人群瞬间炸开,有人当场红了眼眶,转身就往家里跑:“快收拾东西,通知亲戚搬家!”

听闻过通海地震的老人更是跪倒在地,对着石碑磕头:“老君慈悲,给了咱们一个月时间!”

消息像野火般席卷川滇两省,雷波县箐口公社、永善县黄华公社的村民们连夜收拾行囊,扛着粮袋、牵着牲畜往开阔地带转移,嘴里念叨着“老君预警 ,不敢不听”。

石碑拓片当天午后就被紧急送往北京中南海。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最高首长手指重重敲击着拓片上“七点一级地震”“堰塞湖”等字样,沉声道:“神碑的预言从未失手,每一次都救了无数老百姓。

川滇边境山高谷深,一旦形成堰塞湖,后果不堪设想!”

“可一个月内要转移川滇边境数十万群众,难度极大!”

分管基建的副部长急得直跺脚,“那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还有不少少数民族村寨,语言不通,怎么组织转移?”

“再难也要马上开始转移,时间不等人!”

曾参与邢台抗震的老将军拍案而起,“老百姓的命比什么都重要!调派部队、组织翻译,以‘春季生产调研’的名义组织转移,务必在5月10日前完成所有群众撤离!”

“不服从命令的 ,可以强制转移!”

争论直至深夜,最终总理拍板:“立即启动川滇边境应急转移方案,云南、四川两省联动,军区调派三个师支援,民政部门连夜调运帐篷、粮食和药品,水利部门提前排查河道,做好应对堰塞湖的准备!”

命令层层传达,川滇边境的群山间掀起了一场生死大转移。

解放军战士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在泥泞的山路上跋涉;

少数民族干部带着翻译挨家挨户劝说,用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顾虑;

临时安置点选在地势开阔的河谷台地,草棚整齐排列,避震沟、医疗点、饮水站一应俱全。

雷波县的彝族老人沙马曲比起初不肯离开祖辈居住的山寨,战士们为了帮他转移,先行将他家的牲畜转移,在山路上摔得满身泥泞,老人终于感动,领着族人收拾起象征吉祥的漆器,跟着队伍出发。

到1974年5月9日,川滇边境数十万群众全部完成转移,刚好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天。

安置点里,彝族妇女们围着篝火缝制衣物,汉族村民帮着搭建帐篷,不同民族的人们互帮互助,等待着预言时刻的到来。

1974年5月11日凌晨,安置点一片寂静,只有篝火噼啪作响。

村民们大多没有入睡,围着篝火低声祈祷,有人手里攥着抄录的碑文,有人悄悄对着石碑方向合十。

清晨时分,大地突然发出沉闷的嘶吼。

安置点的草棚剧烈摇晃,草屑簌簌落下,地面裂开细小的缝隙,尘土喷涌而出。

但早已演练过多次,知道这个时间点会有7.1级地震的村民们却沉着有序,在村干部和战士的指挥下,迅速钻进避震沟。

“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从远山传来,雷波与永善交界地带,房屋如积木般轰然倒塌,烟尘遮天蔽日,山体滑坡裹挟着巨石滚滚而下,原本清澈的江河被泥沙阻塞,渐渐形成堰塞湖的雏形。

半小时后,震动渐渐平息。村民们从避震沟里爬出来,望着远处家的方向泪流满面——那里已沦为一片废墟,但更多人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沙马曲比老人捧着祖传的漆器,对着石碑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头,用彝语高声祈祷:“感谢太上老君,保佑我们族人平安!”

当天下午,统计数据传来:川滇边境7.1级地震虽造成大量房屋损毁和山体滑坡,但因提前转移,又一次实现了“零伤亡”。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震撼不已——前世这场地震夺走了上千生命,如今却因神碑预警,创造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消息传到北京,中南海会议室里一片欢腾。

最高首长拿着统计报告,激动地说:“神碑再次救了我们!这不仅是一场灾害的规避,更是对我们应急体系的一次检验!”

随后,中央下令:保留雷波地震石碑,建立抗震减灾教育基地;

同时加大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监测力度,特别是对那九大预言地区,更是进行重点排查,同时完善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神碑预警川滇地震、实现零伤亡的消息传到国外,再一次引发全球轰动。

《泰晤士报》记者实地探访安置点后,在报道中写道:“龙国的‘老君神碑’已成为灾难预警的象征,一场场本应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都因精准预警实现零伤亡,这种奇迹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

苏联地质专家在研究相关资料后,在报告中坦言:“龙国神碑的精准度远超现有监测技术,其背后的力量值得深入研究。”

美国《时代周刊》更是以“石上预言,生死救赎”为题,详细报道了神碑从1960年至今的历次预警,称其为“东方最神秘的守护力量”。

数月后,川滇边境的震区开始重建。

村民们在新房梁上刻下“石语救命”的字样,沙马曲比老人把神碑拓片珍藏在漆器中,作为家族传承的宝物。

每当有人问起那场地震,他总会指着拓片,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是太上老君的神碑,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