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琳、 赵晓萱 、赵晓阳,最近几个月一直都在全力训练,为接下来的波士顿 马拉松长跑比赛做着准备。
当教练告诉他们 ,明天就要坐飞机,前往波士顿去参加马拉松长跑比赛。
三兄妹没有紧张 ,没有激动 ,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当三兄妹回到 体校附近的家中,发现大哥已经做好了一大桌子丰盛的美食等着他们。
这些年,作为 赵氏三兄妹的几个教练,可都是沾了他们三兄妹的大光。
现在物资匮乏,可是三兄妹却有着一个 担任两个出口创汇大厂厂长的大哥。
每年逢年过节, 赵国强 给弟弟妹妹送来各种肉食 ,也不忘记给体校的校长一份 ,给三兄妹的几个教练每人一份。
不管是精细粮食,还是各种肉类,可不是想买就能买得到的。
就连运动量那么大的运动员 ,也不是顿顿都能够吃上肉的,更别说让你敞开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了。
这样的好事,想也别想。
他们因为沾了赵氏三兄妹的光 ,经常能够带一些肉食回家, 让家里人也跟着沾了不少的光。
1969年4月的波士顿,查尔斯河还裹着未散的春寒,微风卷着河畔的枯叶,掠过波士顿田径协会的红砖大楼。
大楼前的公告栏上,一张参赛名单被围得水泄不通,当“赵晓萱”“赵晓阳”两个名字和“女子马拉松”“男子马拉松”的项目并列出现在纸上时,议论声像炸开的锅。
“赵晓萱?是那个100米跑11秒3的短跑冠军?”
“还有赵晓阳,去年斯德哥尔摩马拉松他才15岁,这次居然敢来波士顿?”
“短跑选手跑马拉松?波士顿的赛道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心碎坡’能把专业选手的腿都跑断!”
人群里,几个金发碧眼的美国选手抱着胳膊,语气里的嘲讽毫不掩饰。
其中一个叫汤姆的男子短跑运动员,曾在去年的友谊赛上输给过赵晓阳,此刻更是扯着嗓子喊:“龙国人就是爱出风头!以为赢了斯德哥尔摩就了不起?波士顿的风,能把他们那点‘耐力’吹得一干二净!”
这话恰好被刚路过的赵晓琳听见。
她穿着一身藏蓝色运动服,手里攥着三张参赛号码布,闻言只是脚步顿了顿,没回头。
倒是身后的赵晓萱猛地攥紧了拳头,要不是被赵晓阳拉住,差点就冲上去理论。
“姐,别理他们,”赵晓阳仰着小脸,眼神里满是少年人的倔强,“去年斯德哥尔摩他们也这么说,最后还不是只能看着我们拿冠军?”
赵晓琳回头,揉了揉弟弟的头发,将号码布递过去:“贴好,明天的赛道,比嘴硬管用。”
她的口袋里,那只竹编水车被体温焐得温热——出发前,大哥赵国强特意赶去训练基地,告诉她,“波士顿的赛道有坡度,记住,步幅跟着坡走,心里的劲别松。哥相信,比耐力,世界上没有其他人是你们的对手!”
此刻,她指尖摩挲着水车叶片上的纹路,忽然觉得,那些质疑的声音,不过是赛前的杂音。
自小就吸收过赵国强偷偷放在菜汤里的圣水,早已将他们的体质淬炼成了“长跑机器”:赵晓萱的爆发力能在冲刺时转化为持续的动力,赵晓阳的步频精准得像计时器,而她自己,中长跑练就的节奏把控力,正是马拉松最需要的“定海神针”。
4月21日清晨,波士顿马拉松起点线前,近两千名选手摩肩接踵。
天刚蒙蒙亮,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雾气,赵晓琳、赵晓萱、赵晓阳穿着统一的红色比赛服,胸前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微微晃动,格外扎眼。
汤姆就站在赵晓阳旁边,故意撞了他一下:“小孩,等会儿跑不动了,记得喊我,我可以拉你一把——不过前提是,你得承认美丽国田经比龙国强。”
赵晓阳看了他一眼便转过了头,没说话,这样的弱者他懒得跟他口头争辩,只是弯腰系紧了鞋带,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赵晓萱冷冷瞥了汤姆一眼:“还是担心你自己吧,别等会儿被我们甩在后面,哭着找教练。”
发令枪响的瞬间,人群像潮水般涌了出去。
汤姆一马当先,故意放慢速度回头挑衅:“来追我啊!”
可赵晓琳三人根本没理会他,按照赛前约定的战术,保持在中间梯队,彼此间距不超过两米,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阵型。
前10公里,赛道平坦,赵晓萱的呼吸稍稍有些急促——毕竟她习惯了短跑的爆发力,这样持续的匀速跑对她来说,暂时还有些不太习惯。
赵晓琳察觉到了,放慢脚步和她并排:“深呼吸,把步子放稳,想象自己在跑200米的最后50米,把爆发力拆成小股,慢慢放。”
赵晓萱点点头,跟着姐姐的节奏调整呼吸。
冰冷的空气吸进肺里,像针扎一样疼,可她看着身边姐姐和弟弟的背影,忽然想起大哥说的“长跑就像拼积木,每一步都是一块,拼到最后就是冠军”。
她的眼神渐渐坚定,步频也稳定下来,甚至能偶尔和赵晓阳调侃两句:“等会儿到了‘心碎坡’,你可别掉链子。”
赵晓阳咧嘴笑:“放心,我去年爬老家的山,比这坡陡多了!”
跑到20公里处,天空下起了小雨。
路面渐渐变得湿滑,有选手开始掉队,甚至有人捂着膝盖蹲在路边。
汤姆早已没了踪影——他一开始冲得太猛,现在估计已经体力不支。
而赵晓琳三人依旧保持着稳定的配速,赵晓琳的手表显示,他们每公里的用时都控制在3分45秒左右,误差不超过1秒——这是常年饮用空间圣水后,身体形成的肌肉记忆,比专业的配速员还要精准。
32公里处,“心碎坡”到了。
这段长达800米的上坡路,坡度越来越陡,像是要把人的心都“拽”出来。
不少选手到了这里,都放慢了脚步,甚至有人直接停下,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气。
赵晓阳依旧保持着匀速前进,他的教练在路边大喊:“晓阳!坚持住!还有10公里了!”
就在这时,赵晓琳忽然喊道:“跟着我的节奏!把上坡当成平路,步幅缩小,步频加快!”
她率先调整姿势,身体微微前倾,双臂摆动的幅度加大,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坡上稳步前进。
赵晓萱和赵晓阳紧随其后,三人的脚步声在雨中连成一片,像是在为彼此加油。
路过的观众都站了起来,原本稀疏的掌声变得密集。
有个波士顿本地的老人举着望远镜,喃喃自语:“这三个龙国人,怎么越跑越有劲儿?前年的冠军到这里都快撑不住了!”
40公里处,转折点出现了。
原本领先的肯尼亚选手基普桑,步幅开始缩小,他的双腿像灌了铅,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就在这时,一道红色身影从侧面超了过去——是赵晓琳!她的呼吸依旧平稳,步频均匀得像时钟,红色运动服在雨中格外醒目。
基普桑愣住了,他想加速追赶,却发现双腿不听使唤。紧接着,赵晓萱和赵晓阳也跟了上来,两人并排跑着,步伐协调得像一个人。
“不可能!”基普桑低吼一声,他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猛追上去,可即便他毫无保留 ,全力以赴,差距却还是越来越大。
看着越跑越远的前方三个红色身影,他不由心中一阵绝望,他是真的跑不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