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那个风华绝代的年代,咱们的故事发生在繁华的南京应天府,主角是一位名叫许文渊的青年才俊。许文渊,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便沉浸在四书五经之中,十五岁便高中秀才,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时光荏苒,转眼便到了大比之年,许文渊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梦想,告别了双亲,踏上了前往开封府的科举之路。这一路,风餐露宿,只为那一朝金榜题名。
话说一日傍晚,天色突变,大雨倾盆而下,道路瞬间变成了湍急的河流。许文渊四处寻找避雨之处,却只见前方山路尽头,一座破庙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他咬紧牙关,踉跄着向破庙走去,希望能在那里度过这难熬的一夜。
走进破庙,只见围墙早已坍塌,大殿的木窗也摇摇欲坠,但一缕微弱的灯光却从大殿内透出。许文渊刚要迈进门槛,却猛地退了出来,嘴里连声道歉:“小生无意冒犯,姑娘请勿见怪。”原来,大殿内正有一位妙龄少女在烘烤湿透的衣裳。
过了一会儿,少女穿戴整齐,来到许文渊面前,轻声说道:“公子,外面天冷,不如进来烤火取暖吧。”许文渊连忙摆手,道:“多谢姑娘好意,但你我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多有不便。小生在屋檐下避雨即可。”少女闻言,对许文渊的君子之风颇为敬佩,便回到火堆旁继续烤火。
然而,许文渊本就体弱,加上风吹雨打,竟发起了高烧。他强撑着站在屋檐下,一个多时辰后,终于眼前一黑,晕倒在地。少女见状,急忙将他拖进屋内,用自己的衣服为他取暖。
许文渊牙关紧咬,浑身颤抖,少女心急如焚,想喂他些热水,但庙中一无所有,连烧水的器具都没有。最后,她干脆将雨水含在口中,一口一口地喂给许文渊。
过了许久,许文渊渐渐恢复了意识,看到少女如此照顾自己,心中感动不已,连声道谢。少女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好好休息。
就在这时,一声巨响传来,破庙轰然倒塌。许文渊和少女被压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原来,这座破庙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已荒废不堪。大雨冲刷之下,地基松动,终于倒塌。
少女叹息道:“此地人迹罕至,我们若想得救,恐怕不易。”雨水顺着瓦砾流到两人身上,许文渊再次昏迷过去。
到了后半夜,雨终于停了。许文渊浑身滚烫,嘴里不停地喊着“冷”。火堆早已熄灭,少女解开衣扣,用自己的体温为他取暖。
等到天亮时,许文渊的高烧逐渐退去,但少女却因为一夜的雨淋受冻,开始不停地咳嗽起来。许文渊问道:“姑娘芳名?家住何方?倘若小生能重见天日,定不忘姑娘大恩。”
少女气息微弱地说道:“我叫崔凌波,是个孤儿。能和公子在此绝境相遇,也是缘分。我的包袱里还有些干粮,足够你吃五六天。但我们若都耗在这里,恐怕等不到重见天日的时候了。我一个弱女子,无甚用处。公子你将来必有前途,等我死后,你就扒下我的衣服取暖吧。希望公子以后能积德行善,造福百姓。”说罢,那女子竟咬舌自尽了。
这一幕让许文渊惊愕不已,他与这女子萍水相逢,对方竟舍命相救。他拉着崔凌波的手,痛哭流涕。但想到如果自己也死在这里,岂不是辜负了姑娘的一片心意?于是,他忍住悲伤,保存体力。
就这样,在废墟下度过了六七日,干粮吃完后,又过了三日。就在许文渊支持不住的时候,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他攒足力气嘶喊,但因为太过虚弱,声音微弱。最后,他捡起一片瓦片,在胳膊上划了一个大口子,疼痛让他撕心裂肺地嚎叫起来。这一搏,终于迎来了生的机会。有人发现了废墟下的许文渊,将他救了出来。
醒来后,许文渊发现自己躺在柔软的床上,胳膊也被包扎好了。他这才得知,救自己的是陈留县的一位县尉。县尉名叫赵豪迈,是个极其豪爽之人。他见许文渊才华横溢,有意结交,便专程雇了一辆马车送他去京城赶考。
到了京城,正好赶上开考。许文渊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最终高中头名状元。仁宗皇帝设宴招待三甲,封许文渊为文华殿大学士。此时,许文渊跪在地上,痛哭不止。仁宗皇帝疑惑不解地问道:“登科大吉,乃是人生大喜。爱卿何故如此悲痛啊?”
许文渊将崔凌波舍命救自己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在场之人无不动容落泪。仁宗皇帝听罢也是感慨万千,问道:“爱卿现在有何打算?”
许文渊道:“臣祈求告假还乡,等将恩人好生安葬之后,再来侍奉君上。”仁宗皇帝点头应允,还预赐了百两黄金作为崔凌波的丧葬之费。
回去之后,许文渊从义庄领回了崔凌波的尸体,扶棺返乡。他寻得一块风水宝地,将崔凌波好生安葬。可到了下葬的第二天晚上,许文渊却梦见崔凌波前来哭诉。
他惊道:“恩人阴灵不散,今日相会,定有冤情。”崔凌波道:“多谢公子大恩,厚葬了小女。但令我恐慌的是,在我墓地周围有几座坟包,他们之前都是采花大盗,夜夜前来调戏我,我不堪其扰。求公子救我!”随后,崔凌波惨叫一声就消失不见了。
许文渊从梦中惊醒,次日便在崔凌波的坟前烧了许多纸人纸马,希望能助她抵御恶鬼。他又到周围的几座坟头前痛骂一番。道:“崔凌波姑娘乃是古今少有的奇女子,忠义无双。倘若你们胆敢再骚扰她,小心我给你们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到了晚上,许文渊又梦见崔凌波前来哭诉。只见她浑身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崔凌波道:“公子所烧的纸人纸马根本不如那些恶鬼厉害。如今激怒了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地羞辱我。我好苦啊!”说罢,又是一声惨叫消失不见了。
许文渊怒不可遏,当即写了一道奏章。奏章中写道:“臣许文渊百拜吾皇万岁!昔日,臣得崔凌波活命之恩。承蒙君上爱戴封官加爵,为臣此生足矣!然恩人崔凌波泉下被恶鬼所欺,臣于心不忍。臣愿以死相报,击退恶鬼!待我死后,务必将我葬在崔凌波墓侧,臣愿在九泉之下永保大宋江山社稷!”
奏章写完之后,许文渊拔剑自刎。次日,家人看到奏章后痛哭流涕,将许文渊安葬在了崔凌波的墓旁。
就在许文渊下葬的当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第二天天一亮,人们就发现崔凌波旁边的几座墓都被雷劈开了,里边的尸骨也全都被烧成了黑炭。
仁宗皇帝看到许文渊的奏章后,被许文渊和崔凌波的忠义所感动。他派钦差大臣在许文渊和崔凌波的墓前建了一座忠义庙,追封许文渊为“天下无双忠义侯”,追封崔凌波为“一品诰命夫人”,两人永享世间香火。从此,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