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名叫李逸的年轻人,自幼失去双亲,孤苦伶仃。尽管生活艰辛,他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深得邻里称赞。转眼间,李逸已二十五六岁,但因家境贫寒,始终未能娶妻成家。
那年冬天,格外寒冷。一日,李逸正在家中生火做饭,突然来了一位衣衫褴褛、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太太讨饭。李逸见状,连忙将老太太请进屋,生火取暖,还为她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老太太吃罢饭,感激之余,送给李逸一幅画,并叮嘱他贴在墙上,说日后必有用处。李逸遵照老太太的嘱咐,将画贴在了简陋的土墙上。画中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对着他微笑。每当空闲时,李逸总会凝视这幅画,心中涌起莫名的温暖。
某日,李逸外出劳作,直至夜幕降临才归家。推开门,他惊讶地发现屋内竟暖意融融,灶台上还摆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李逸诧异不已,要知道,往常他回家总得自己动手做饭。更令他惊奇的是,桌上竟摆着白面馒头——这在平时可是奢侈品。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逸每天回家都能吃上现成的饭菜,而邻居们对此却一无所知。
李逸心中疑惑,决定一探究竟。一日,他假装外出,实则躲在屋后窥探。不一会儿,只见画中女子翩然跳下,系上围裙,熟练地做起饭来。李逸见状,欣喜万分,冲进屋内,紧紧拉住女子的胳膊,恳求她留下与自己共度此生。女子羞赧地说:“你先放开我,我告诉你,现在还不是我们成亲的时候。我奉骊山圣母之命来帮助你,只要你心怀正义,日后我自会与你结为连理。”
自此,画中女子每日都会下来为李逸操持家务,夜晚则回到画中。她心灵手巧,家中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李逸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再也不用为衣食发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逸心中愈发焦急。他想,如果把画藏起来,女子或许就无法回去了。于是,他趁女子不在家时,悄悄将画藏了起来。女子回来后,发现画不见了,焦急万分,询问李逸画的下落。李逸得意地笑着,就是不说。女子告诉他,画若不在,她也将无法存活。李逸一听,吓得连忙将画取出。
李逸家的奇事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县太爷的耳中。县太爷一听,心生好奇,立即派人前来查看。衙役们来到李逸家门前,声称要带走那幅神奇的画,否则将对李逸动大刑。李逸无奈,只好向女子坦白。女子从画上跳下,告诉李逸,她会应对此事。
她打开门,对衙役们说:“回去告诉你们县太爷,除了李逸,谁也别想打我的主意。谁若敢抢我,必遭天谴。”衙役们闻言,不敢贸然动手,只好回去复命。县太爷本是个色中饿鬼,根本不信衙役的话,亲自带着人马前来强抢。
女子见县太爷带人来势汹汹,毫不畏惧。她走出家门,对县太爷说:“你身为父母官,不思为民做主,竟公然强抢民女,简直是目无法纪。你若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县太爷一见女子美貌绝伦,垂涎三尺,哪里听得进劝告。他命令衙役动手抢人,女子却轻而易举地用法术阻挡了他们。
县太爷见状,恼羞成怒,命令衙役放火烧屋。女子微微一笑,从屋内舀出一瓢水泼向屋外,那水瞬间化作一道红墙,将大火挡在了外面。县太爷不死心,亲自上前抱柴点火,没想到大火竟反噬其身,将他烧得面目全非。衙役们见状,吓得四散奔逃。
李逸见女子神通广大,心中既喜又忧。他担心日后万一惹恼了她,她会离他而去。于是,他趁女子外出赶集时,偷偷将画取出烧毁。女子赶集归来,刚到家门口便感到心痛难忍。她知道是丈夫烧了画,但为时已晚。她倒在地上,香消玉殒。
李逸见自己闯下大祸,后悔不已。他深知自己失去了最珍贵的宝贝,从此再无心娶妻,孤独终老。而那段神奇的画中仙缘,也成了村里人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