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大武将眼神交流一番,虽然他们的出兵欲望强烈,但这是君父的意思,他们也只能无底线的服从。

大不了,后面再找个时间,向君父好好的求情一番。

他们之所以那么渴望出兵,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整个明军,需要一场战争。

冷知识,大明已经有三年七个月一百二十三天没有对外出兵了。

因为军制改革,如今的明军基本由新人组成,而且军中晋升机制透明公平,因此,所有人都在渴望着建功立业。

再加上,街溜子天涛营开着皇明战舰到处游荡,他们见识过太多的风土人情,也清楚了一个事实。

原来,我们竟然如此强大?

是的,被他们不小心发现了,大明王朝的军事力量一骑绝尘,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

当你知道这件事实之后,请问,你会怎么想?

开疆辟土,是军人的伟大荣耀。

以前总觉得,景泰二十多年里,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争上百次,这属于劳民伤财的做法。

等到自己成为既得利益者后,就会觉得君父实在太保守了,应当激进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站在朱祁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全方位的向世界各国开战,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吗?

非也。

古今中外有很多鲜明的例子。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的吧。

明太宗朱棣,他是典型的马上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共为大明打下了约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

首先是西北地区,1406年设哈密卫,作为西域门户,管辖东疆地区。(约30万平方公里)

其次是南洋地区,1407年郑和舰队在苏门答腊设立旧港宣慰司,由华人首领施进卿管理。(具体未知)

接着东北地区,1411年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继承元朝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宣称。(约200万平方公里)

还有南垭地区,1407-1427年明朝设交趾布政使司(约15万平方公里)

最后是西南地区,1413年设立贵州省,将部分土司辖区改为流官治理,新增直接管辖。(约10万平方公里)

然而,看似功绩出众,实际上,只不过是名义控制范围。

通过羁縻统治,短暂的服从大明。

在朱棣驾崩后,后续君主对上述地区的控制渐渐弱化,名存实亡。

......

这时候就有人会问了,既然明知道羁縻政策的劣根性,为何古代皇帝仍然坚持使用?

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些皇帝打下一片区域,并不会具备现代人的思想?认为打下了,从此就属于我的了?

不不不。

古代帝王坚持使用羁縻制度,并非因为他们不知道其控制力较弱,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这是一种成本与收益最为均衡的、高度理性的战略选择。

古代王朝的核心任务是维持中原农耕区的稳定税收和统治,这已经消耗了绝大部分的行政和财政资源。

如果要对边疆辽阔且地形复杂的地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漠北草原、东北森林),实行如中原一样的直接统治(郡县制),需要付出极其庞大的运营成本。

羁縻制度恰恰解决了这个成本问题。

实际上,羁縻制度是一种“低成本运营模式”。

中央王朝通过册封、赏赐等相对较小的支出,换取边疆地区的名义臣服和基本稳定,将直接管理的巨大成本转移给了当地世袭的首领。

属于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

......

朱祁钰跟过去的帝王不太一样,他打算彻底放弃羁縻制度,转而对新占地区,实行统一的郡县制直接管理的模式。

这就意味着,朝廷要付出极大的军事和行政运营成本。

首先,要派驻大量军队和官吏吧?军费、粮饷和俸禄,这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接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和补给系统,在崇山峻岭或荒漠草原中修路筑城,难度极大,成本极高。

最后,还要应对无休止的反抗,直接统治意味着改变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必然引发强烈抵触,镇压叛乱的成本是无底洞的付出。

所以,朱祁钰先进行经济改革,让朝廷积累下足够多的资金。

所谓“广积粮,缓称王”,不外乎是。

朱祁钰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一个中心思想。

那就是——

不是不打,而是缓打、慢打、优打,有次序的打。

将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先打,将周边临近的地方先打。

才能先占地区的官吏,带动后占地区的官吏,也要具体情况具体管理。

不是盲目打,而是精准打、科学打、高效打,有策略的打。

开疆辟土,是为了解决内需的占,是为了促进发展的占,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长远目标来占。

占领,不是随便占,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有规划、有步骤的占,是可持续性战略发展的占,要把多数量的占领转向高质量的占领。

目前,大明已经对东北和南垭地区,彻底实行占领。

这才多少年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现的。

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才能得出高效低成本的管理经验。

白羊王朝被奥斯曼帝国覆灭了,明朝不知道吗?

奥斯曼军队被赶走了,朱祁钰不知道吗?

既然什么都知道,为什么没有直接派遣管理团队去参与当地建设呢?

归根到底,还是人手不够。

即便大明科举的录取人数,相比于过去,已经有了显着增多。

可是,每一届科举就招那么多人,东北地区去一批,南垭地区又去一批,已经找不出更多的人才,前往小羊国进行统治管理了。

朱祁钰甚至还打算,将科举改为一年一考,后来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他现在还年轻,才四十几岁,仍然有大好时光,他等得起。

......

如果现在直接安排军队去将奥斯曼打下来,固然很简单。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大明王朝没有派遣足够的力量直接管辖,会不会再次引起民变?

到那时候,之前为了发动战争所花费的巨量成本,将付之东流。

当朱祁钰看到小羊国的改变,他心中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羁縻制度,并非一无是处,或许可以灵活变化一下?

不过,一切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果不其然,散朝之后,以宋晟为首的一众武将,前来乾清宫请命。

见到君父没有搭理他们,依旧低头批阅奏章,他们互相对视一眼。

“宋大都督,你的官职最大,理应你去。”

“不是你们......”

宋晟连反驳的机会都不给,直接被推了出去。

他瘪瘪嘴,说好的,有事一起扛,之前承诺的,都不算话了是吗?

这时,兴许是听闻响声,朱祁钰抬起眼眉,盯着他。

宋晟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拜道:“臣宋晟谨奏:奥斯曼蛮夷犯我海疆,戕害商民,天威不容挑衅,乞速发王师,跨海征讨,以彰华夏之怒!”

“朕知晓了。”

“君父,那,什么时候出兵?”

“朕何时答应过你们,说着要出兵?”

“可是,若不出兵,海商那边,怕是不好交代。”

朱祁钰笑了:“朕何时需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这......”

宋晟擦了擦额头冷汗:“君父所言极是。”

“既然如此,那臣等便不打扰了。”

就在宋晟等人打算离开的时候,没想到,朱祁钰却唤住了他们。

“且慢。”

“虽说朕无心出兵,但是,奥斯曼辱我汉人,事实已成,他们必须付出代价。”

“否则,明威何在?”

此话一出,宋晟等将领眼睛一亮。

“如此,宋晟你安排一下,先将仍然逗留在奥斯曼的明朝子民全部撤离。”

“然后——”

“把奥斯曼的几个港口城市,以及王宫的一角,全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