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小龙后,我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却又与从前截然不同。
曾经只有笔墨书香的小院,似乎总少了些什么,空落落的。
每日清晨研墨时,我总会习惯性地看向窗边,却再也看不到那个探出头望我的小脑袋;夜深读书倦了,想伸手去石盆里捧起它,摸到的却只有冰凉的空盆。
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和教学中。
镇上的学堂缺一位先生,村长找到我,希望我能暂代。
我欣然应允,每日午后到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听着朗朗的书声,心中的空落渐渐被温暖填满。
“陈先生,您给我们讲讲玄龟的故事吧!”有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举手问道,眼睛亮晶晶的。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玄龟是神话中的神物,背负河图洛书,能知吉凶,助贤德之人成就大业。但它最可贵的不是神通,而是坚守正道的本心。”
我顿了顿,看着孩子们懵懂的眼睛,“就像做人,要靠自己努力,不能走歪路,更不能贪心。”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埋头读书。
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我忽然明白,小龙虽然离开了,却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我的生命里——它让我明白了坚守本心的重要性,也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关于我与龟精大战的故事,在镇上越传越广,添油加醋之下,竟变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我是文曲星下凡,能降妖除魔;有人说那龟精是龙宫公主,因爱慕我才下凡相伴;更有甚者,编造出我与龟精相爱相杀、最终得道成仙的离奇情节,听得我哭笑不得。
每当听到这些传言,我总是淡然一笑,从不辩解。
那些经历太过离奇,不足为外人道,更何况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我自己知晓。
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读书和教学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辜负……小龙的牺牲。
秋日乡试来临,我收拾行囊前往省城赴考。
临行前,街坊们纷纷前来送行,站满了小院门口的石子路。
卖豆腐的张婶塞给我一篮刚做的豆腐,眼眶微红:“你娘当年总夸我豆腐嫩,如今你去乡试,带上些,也算她陪着你。”
修鞋的王伯帮我检查行囊,指尖划过书箧上母亲绣的杏花纹,忽然叹了口气:“你爹当年救过我家小子的命,如今你要去乡试,该当顺顺当当。这龟虽为妖,却知报恩,倒比有些人强。”
学堂的孩子们更是拉着我的衣袖,舍不得我离开。
“陈先生一定要高中回来啊!”孩子们齐声喊道,眼中满是期待。
我笑着点头:“定会不负众望。”心中却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功名,而非依靠任何外力,这才是对自己、对父母、对小龙最好的交代。
乡试期间,我沉着应考,笔下如有神助。
那些日夜苦读的经史子集在脑中清晰浮现,答题时行云流水,毫无滞涩。
三场考下来,身心俱疲却也信心满满。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我在省城的书铺帮忙整理书籍,趁机阅读了许多稀见的典籍,日子充实而平静。
一日,书铺老板捧着本刚从省城书坊寄来的新刊话本进来,指着其中一页对我道:“陈相公,你瞧这篇《书生斗妖记》,说的可不就是你么?”
我接过那蓝布封皮的话本,见封面上印着“省城文林堂新刻”字样,翻开细看,文中所述竟与我前番遇妖之事分毫不差,文末落款赫然是省城有名的文人李墨卿。
文章详细讲述了我在云栖洞与龟精大战的经过,虽有夸张之处,比如将我描述成“身怀绝技的降妖勇士”,却也大致属实。
文章末尾写道:“陈生不为妖邪所惑,坚守本心,终得善果,实乃当世楷模。今秋乡试,观其文思泉涌,必能高中,此乃天道酬勤,善有善报。”
原来我的故事已被省城的文人知晓,还写成文章刊登出来。
一时间,前来书铺找我的人络绎不绝,有好奇询问详情的,有请教驱妖之法的,还有甚者,竟将我奉为降妖除魔的高人,要拜我为师。
我不胜其烦,却也从中明白了声名带来的责任。
这些关注与敬重,并非因为我有通天本领,而是因为我在诱惑面前坚守了本心,在危难面前没有退缩。
这份声名,既是荣耀,也是鞭策,提醒我要始终保持清醒,不可骄傲自满,更不能利用声名谋取私利。
放榜之日,我早早来到贡院门前,看着榜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忐忑不安。
人头攒动,每个人都在焦急地寻找自己的名字,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气息。
我从头找到尾,仔细辨认着每一个名字,却始终没有看到“陈福”二字,心中顿时一沉,难道终究是落榜了?
正当我失落之际,忽然有人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竟是主考官周大人。
“陈贤弟,恭喜恭喜!”他笑着说道,声音洪亮,“你的文章立意深远,文笔精湛,被点为解元,因寻你不到,正派人四处找呢!”
我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大人拉着我走到榜单最前面,指着榜首的名字:“你看,这不是你的名字吗?”
阳光下,“陈福”二字熠熠生辉,笔力遒劲,正是我的名字!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数月来的艰辛与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
周围响起阵阵祝贺声,有人赞叹,有人羡慕,我却在人群中仿佛看到了那道白衣身影,正对着我微笑点头,然后渐渐消散在阳光中。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些缘分,即便相隔千里,即便身份殊途,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你。
而最好的回报,便是带着这份守护,坚守本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