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母:系统助我改写历史 > 第286章 三路试探,民心为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6章 三路试探,民心为基

渤海湾的晨雾还没散尽,蒸汽战船的明轮搅起浑浊的水花,溅在蒙恬的玄色铠甲上,凝结成细小的水珠。他立在船头,手里攥着韩信画的朝鲜西海岸地形图,指尖反复摩挲着“登陆点”三个字。

“将军,前面就是沙滩了!”水师校尉高声禀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十几个穿粗布短打的朝鲜士兵正举着青铜戈,在沙滩上警惕地来回踱步,嘴里时不时发出“呀呀”的呼喊。

蒙恬翻身跳下战船,身后两百破穹军士兵紧随其后,铁盾在晨雾中泛着冷光。朝鲜士兵立刻举戈上前,摆出防御姿态,为首的年轻士兵瞪着眼,对着蒙恬比划着“后退”的手势,可双方语言不通,谁也听不懂对方的意思。

“别动手!”蒙恬抬手喝止士兵,从怀里掏出一袋粟米,慢慢递向那年轻士兵。这是出发前韩信特意叮嘱的——“遇语言不通者,先亮粮,再示善,民心比刀枪管用”。

年轻士兵愣了愣,没敢接,转头对着身后的草棚大喊一声。片刻后,一个留着花白长须的长老拄着木杖走来,他盯着粟米袋看了半晌,又摸了摸蒙恬铠甲上的“秦”字纹,嘴里嘟囔着一串晦涩的音节。

蒙恬指了指粟米,又指了指草棚里缩着的流民——昨夜探子回报,卫满朝鲜截留了近千大秦流民,此刻他们正怯生生地扒着草棚缝隙张望。长老顺着他的手势看去,忽然叹了口气,对着朝鲜士兵摆了摆手,士兵们不情愿地放下了戈。

“将军,这是……同意咱们留下了?”校尉凑过来低声问。

蒙恬点头,将粟米袋塞进长老手里:“卫满苛待百姓,流民早就盼着大秦来。咱们是试探,不是来打仗,先让他们看到好处。”

正说着,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王贲的骑兵到了。他勒住马,见沙滩上没打起来,忍不住大笑:“蒙将军,你这‘抛粮计’比俺的骑兵冲锋管用多了!”

王贲翻身下马,从马背上解下几袋麦种:“俺带了新麦种,比粟米产量高两倍,先给流民分了,再找个懂秦话的当翻译。”

草棚里的流民见大秦士兵送粮,起初不敢出来,直到一个佝偻的老流民颤巍巍走出——他是三年前从辽东逃来的,还能说几句生硬的秦话。“将军……卫满抢了俺们的粮,还逼俺们挖护城河,再不走,就要被拉去当炮灰了。”

蒙恬扶着老流民坐下,递过一块麦饼:“别怕,大秦来了就安全了。你帮俺跟长老说,只要他们不帮卫满,大秦不仅给粮,还派农师教他们种新麦。”

老流民翻译后,长老眼睛瞬间亮了,立刻对着部落里喊了几声。很快,百姓们都围了过来,有的帮士兵卸粮,有的指着远处的卫满军营,嘴里“呜呜”地说着什么。

“将军,他们说卫满的军营在十里外,只有五千人,大多是抓来的流民,根本不想打仗。”老流民道。

蒙恬站起身,望着卫满军营的方向:“传命下去,原地扎营,不许惊扰百姓。咱们先观察三日,看看卫满的反应,试探清楚再说。”

与此同时,滇地的雨林里湿热难耐,项羽扯着衣领,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手里的火油弹被攥得发烫。“这破地方!走了三天,连个孔雀王朝的影子都没见着!”他踹了一脚路边的藤蔓,藤蔓上的水珠溅了一脸。

赵佗跟在后面,手里拿着虞姬配制的草药,时不时给士兵们分发:“项将军,别急。韩信说了,孔雀王朝早分裂成十几个小部落,咱们得先找边境的部落,先让他们归顺,再慢慢推进——这地方瘴气重,急不得。”

“急不急俺不管,俺就想知道,啥时候能见识见识那十万象兵!”项羽嘟囔着,却还是放慢了脚步。

前面的探兵忽然折返,压低声音禀报:“将军,前面有个部落,大约上千人,手里拿着石斧和竹箭,正盯着咱们呢!”

项羽立刻握紧剑柄,就要往前冲,被赵佗死死拉住:“先别动手!王将军说了,试探阶段,能不动刀枪就不动!”

赵佗从怀里掏出一袋新稻种,又拿起一把铁犁,慢慢往前走。部落的人见他没带武器,也没射箭,只是好奇地盯着铁犁——那玩意儿比他们的石斧亮多了,还泛着金属光泽。

为首的部落首领走出来,皮肤黝黑,身上裹着树叶,嘴里“叽里呱啦”喊着,手指着铁犁,又指了指远处的稻田。赵佗举起稻种,用之前冼夫人教的几句简单南亚话:“稻种……好吃……多收……”

首领愣了愣,接过稻种放在嘴里尝了尝,眼睛一下子亮了——这稻种比他们种的豆子饱满多了。他对着部落里喊了几声,几个妇人跑出来,手里捧着野果,递到赵佗面前。

“这是……愿意跟咱们交流了?”项羽凑过来,挠了挠头,语气里满是惊讶。

赵佗笑着点头:“他们缺粮,咱们的稻种能救他们。你看,不用打仗,只要让他们看到好处,自然会归顺。”

这时,吕雉带着农师赶来了。她走到首领面前,让农师在空地上挖了个坑,播下稻种,又浇了水:“告诉他们,这稻种三个月就能收,比他们种的豆子多收两倍。”

首领看着农师的动作,又看了看稻种,忽然对着部落里大喊一声。很快,部落的人都围了过来,有的帮农师挖坑,有的给士兵们送水,连小孩都凑过来,好奇地摸了摸铁犁。

“项将军,你看,”赵佗拍了拍项羽的肩,“这比你冲上去砍杀痛快吧?咱们是来试探,不是来征服,先让他们种上稻,往后不用打仗,他们也会归顺大秦。”

项羽咧嘴笑了:“行!听你的!不过要是哪个部落敢不服,俺再收拾他们!”

与此同时,南海的海面上,赵佗率领的水师正遭遇风暴。战船在浪涛中剧烈颠簸,校尉急得大喊:“将军,风浪太大,战船得靠岸避一避,不然炮位会进水!”

赵佗站在船头,望着远处模糊的海岸线:“靠岸!让士兵们检查炮管,把防潮漆再刷一遍。咱们是试探,不是急着决战,安全第一。”

西域商道的黄沙漫天,忽兰骑着马,身后二十辆蒸汽炮车在沙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乌孙,前面就是大宛国了吧?”他指着远处土黄色的城池,城头上插着青色的狼旗。

月氏王乌孙提着一袋丝绸,笑道:“对!这大宛国盛产良马,就是去年扣了咱们三队商队。淳于越先生说了,先礼后兵,给他们送些丝绸瓷器,要是不答应,再让炮车说话。”

淳于越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卷秦律竹简,身后跟着个懂西域通用语的翻译:“忽兰将军,大宛国王懂些西域话,咱们先去见他。蒸汽炮车就摆在城外,不用开炮,威慑住就行——咱们是来招抚,不是来打仗。”

三人走到城门前,大宛国王带着几个大臣出来,见了蒸汽炮车,脸色瞬间变了。“大秦将军,你们……来做什么?”国王用生硬的西域通用语问,眼神里满是警惕。

淳于越笑着递过丝绸袋:“我大秦陛下派我们来通商。这是大秦的丝绸,比你们的羊毛布柔软;还有瓷器,比你们的青铜碗结实。只要你们归顺大秦,西域商道畅通,你们的良马能卖到咸阳,赚的钱比以前多十倍。”

国王接过丝绸,摸了摸,眼睛亮了,却还是犹豫:“帕提亚帝国说了,要是咱们归顺大秦,他们会派兵打过来。”

忽兰上前一步,拍了拍身边的蒸汽炮车,炮管“咔嗒”响了一声:“怕什么?帕提亚的骑兵再厉害,能挡住这炮车?上次姑师国不服,炮车一响,他们立马开门归顺。只要你们归顺,大秦的炮车就帮你们守边境,帕提亚敢来,就让他们尝尝铁弹的滋味!”

正说着,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帕提亚的骑兵来了!大约五百人,穿着皮甲,手里拿着弯刀,朝着城门冲来,尘土飞扬。

“将军,要不要开炮?”墨家弟子握着炮车的曲柄,紧张地问。

忽兰摇头:“不用!摆阵就行!让他们看看大秦的厉害!”

二十辆蒸汽炮车立刻排成一排,炮管齐刷刷对准帕提亚骑兵。骑兵冲到离炮车百米处,见这阵仗,瞬间停住,为首的将领对着大宛国王喊了几句,语气凶狠。

大宛国王看了看炮车,又看了看帕提亚骑兵,忽然对着淳于越躬身:“我愿意归顺大秦!请将军帮我们守住边境!”

淳于越笑着点头:“放心!大秦说到做到!”

帕提亚将领见大宛归顺,只好带着骑兵悻悻撤退。忽兰咧嘴笑了:“俺就说炮车管用!不用开炮,就能吓退他们!这试探,值了!”

咸阳宫的书房里,烛火跳动,嬴政拿着三路军的奏报,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他把奏报递给赵姬:“你看,北路蒙恬在渤海湾站稳了脚,卫满的流民都来归顺;南路项羽在滇地教部落种稻,赵佗水师避过了风暴;西路忽兰没开一炮,就招抚了大宛国,帕提亚骑兵也退了。”

赵姬接过奏报,仔细看着,指尖划过“流民归心”“部落赠果”“大宛献马”几个字,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试探没白费。慢些也好,让将士们熟悉地形,让当地百姓知道大秦不是来征服的,是来给他们好日子的。”

嬴政走到地图前,指尖顺着三路军的位置轻轻划过:“下一步,北路让蒙恬慢慢推进,先把辽东的流民都接回来,再劝卫满归顺;南路让项羽和赵佗配合,多派农师教部落种新稻,等他们尝到甜头,自然会跟着大秦往孔雀王朝核心走;西路让忽兰继续招抚西域诸国,把商道打通,帕提亚那边,先威慑着,等西域稳了再说。”

赵姬走到他身边,望着地图上那三道浅浅的箭头:“是啊,民心齐了,天下自然就统一了。咱们的大秦,要让亚洲的百姓,都过上安稳日子。”

烛火映着两人的身影,也映着地图上广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