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王二哥歪传 > 第228章 台上样板戏台下娃娃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8章 台上样板戏台下娃娃书

“看嘛,菜也凉,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就是龙门阵吹了几大箩筐,还吹得罕起劲没吹够哇?”王幺娘一边听王二哥和王幺爸摆龙门阵,一边看了看桌上的酒、菜说。

“不怕得,凉了不重要,酒喝没喝完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今天摆龙门阵摆得太安逸了!”王幺爸转过身来,笑眯眯地看着王幺娘说。

“还继续摆龙门阵?”王二哥喝了一口酒,吃了一筷子卤猪耳朵问。

“摆摆摆……摆,当然继续摆,吹我们的龙门阵!”王幺爸举起酒杯,也大口喝了一杯,兴趣盎然地说。

“好好好……好!”王二哥接着摆,“那时的文化生活,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都少得可怜,看书看电影机会很少、很珍贵。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生活,特别缺少文化生活,被八个样板戏全包围了,八个样板戏被8亿人看了八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八个样板戏,我有些都差点搞忘了。”王幺爸偏着头想了想说。

“八个样板戏是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样板戏更是大众心目中的红色经典。主人公清一色的高大、威武、英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往往是拳头捏得邦紧,嘴巴闭得紧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装容前所未有地同质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世骇俗。八个样板戏的普及程度,全国8亿人民看样板戏,这在后来任何文艺作品中是很难很难超越的,这当然与特定时期特定的政治气候有关。”王二哥兴致勃勃地说。

“嗯,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记忆太深刻了!”王幺爸点了点头说。

“八个样板戏中的许多经典台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至今难忘,比如《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铁梅唱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胡传魁唱的‘我的队伍才开张,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特别是《沙家浜》中,大家最喜爱的仍然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智斗’。这场戏,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风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勇敢和敏锐丰富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风格。”王二哥说。

“对对对……对,这些台词我也至今都还记得。”王幺爸赞同地说。

“其中‘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者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传唱至今,久演不衰。后来对样板戏的争论,从来没有断过,当然非常肯定者有之,坚决反对者也不断。但还是有一些人非常喜欢样板戏,原因就是听得耳熟能详,开口就来,随时哼哼唱一唱,既怀了旧,又过了戏瘾。”

“就是、就是!”王幺爸说。

“还有就是那时娃娃书、小人书,就是连环画,通俗但不低俗,很有品位,小娃娃儿的好多知识是从里面来的。记得小时候的四大名着、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好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小人书,是很多小娃娃们童年时代记忆里最刻骨铭心,一辈子都永远难以忘怀的。比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岳飞传》《杨家将》这些小人书,常常是很多小孩子星期天打发时间的好东西。那时候绘制小人书的作者水平就是高,小人书的画面大多都非常丰富、很精彩的。一般连环画有两种,一种是手工绘制的,一种是电影电视翻版。这种电影的小人书很神奇,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电影镜头的剧照,下面有文字说明。不过估计因为印刷条件和成本的限制,这种书除了封面是彩色的以外,内容都是黑白的。

“我们家穷,没有钱买不起包括小人书在内的所有书。”王幺爸遗憾地说。

“也是,很多很多家庭当时都很穷,都买不起。”王二哥继续说,“小人书中最流行的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如《三国演义》《水浒》等根据名着改编的小人书,这类书很多都是系列的。一本小人书的售价从几分钱到几角钱,对那时生活都成问题的人家来说,绝对是个很大的费用,于是小人书的阅读主要靠传阅,从这家借到那家,再从那家再转回这家。许多人都有收藏小人书的经历。那时,把买来的或者借来的小人书放到一个纸箱子里,不少人能够收藏好几本,甚至20本以上就算比较多的了。遇到好看的书就不想借,而借了的娃儿又不想还给别人。”

“小人书,对那时的小娃儿影响非常大,给这些娃儿的影响也非常深刻。”王幺爸说。

“得到了一本新的小人书,再忙再急也不会立刻就把它读完,而是找到一个最安静的时刻、安静的角落,搬一个小凳子,把书放在大凳子或拿在手上,然后开始慢慢地看、慢慢地阅读,很快就沉浸在小人书故事情节中去了。看完以后意犹未尽,再找时间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许许多多遍,直到把书看烂了都还要看,还不肯丢弃。另外还有一种,买不起小人书的娃儿,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的,在家积极帮大人干活的,可以向大人要一分两分钱,家长有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慷慨大方地给,小娃儿就可以到公社门口、街边、学校旁的书摊去租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了。”

“过去那个年代,真的太让人感慨万分了!”王幺爸说。

“1970年左右,社会上有一种流行说法‘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就是大家期盼的共产主义生活。而新人结婚呢,有所谓的‘四个一工程’,就是一张双人床,一只热水瓶,一个搪瓷盆,一个痰盂。”王二哥继续摆龙门阵。

“对对对……对!”王幺爸点了点头说。

“解放前追求的是不受压迫,不受地主和资本家欺压剥削。解放后是土地改革,追求吃饱饭,人身自由和精神上的自由,后来就是优质的物质生活保障,这种追求像波浪一样阶梯式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产生着不断的变化。”王二哥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要求,各个时代变了要求就不一样了。”王幺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