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锦绣笑着回应没啥,领着江少行他们把包袱打开。

“难得回来过年,人都齐全,就随便带了点儿。”

“就是晚上睡觉得挤挤。”

“那有啥的?冬天挤一挤还暖和,热炕我都烧好了。”二弟媳赵翠娥接过话茬儿,跟着苏锦绣一起规整东西。

她是家里最勤快的,只要她在家,一般做饭洗衣裳的事儿都归她,甚至比张琴还要利索。

上次要不是她回娘家照顾生病的亲娘,兴许进城照顾赵凤兰一家的活儿就落她头上了。

事后,赵翠娥心里也遗憾过,但想想都是自家人,而且确实自己那时候没空,机会不等人,只怪自己运气差了点儿。

“哈哈哈,大丫非得给我买,我说都有,那孩子就是孝顺。”

苏林氏的声音从院子外边传来,很快就领着村里的一些姐妹们进了家门。

几个跟来的老姐妹们都瞬间瞪圆了眼。

院子里满满当当,年货还没来得及归拢,堆得小山似的。

成扇的猪肉用麻绳捆着,白花花的肥膘油汪汪,看着就馋人,白条鸡冻得硬邦邦,挤在一起,印着喜庆图案的点心盒子摞得老高……

“老天爷爷,这是……把城里供销社给搬回来啦?”

王婶子眼睛都直了,盯着那肥猪肉恨不得上去咬一大口。

“啧啧,瞧瞧人家这年过的……”另一个凑过来的人也咂着嘴,眼里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点不易察觉的酸意。

苏林氏的腰杆挺得更直了,她回头瞧了瞧大门口,盼着老七赶紧到,老七的影儿没见着,倒是见着几个路过的村民正探头探脑往这边瞧呢。

老太太立即扬声,“建国啊,小心点搬,那铁盒子里头可是糟子糕、枇杷梗、桃酥啥的,锦绣店里卖的,精贵着哩!电视上都打广告的!”

“电视广告?”王婶子更激动了,“那得是啥金贵东西啊?”

苏锦绣闻言头也没抬,一边往厨房拿东西,一边说:“王婶儿,没啥金贵的,城里人也就吃个新鲜花样儿。”

“新鲜花样?”王婶子感叹,目光黏在那些花花绿绿的点心盒子上,再也挪不开,“锦绣丫头你是有了大出息呀,咱村儿里大男人就没一个跟你似的这么能干的。”

苏林氏满面红光,嘴里却说起了谦虚话。

“就是赚个辛苦钱,没白天没黑夜的干活,遇到些不讲理的呀,也是生一肚子的气。”

“闹大了的,还进了公安局,真是劳心费神,不容易啊。”

王婶子等人微微错愕,心里那点子酸似乎散了不少。

就知道,钱不是那么好挣的。

苏林氏拉着他们进去坐,顺便朝着些儿孙们吩咐。

“建国,那肉挂歪了,往西边挪挪。”

“狗蛋儿你别傻站着,去灶下看看火,烧点热水,一会儿你二婶儿炸丸子用。”

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进屋后,拿出散装的糕点瓜子摆上桌,还给冲了一壶茶叶水。

金黄油亮的糟子糕、挂着黑芝麻的酥脆枇杷梗、油润喷香的桃酥、颗颗饱满的瓜子儿一上桌,混合着油脂、糖霜和烘烤面点的浓郁甜香猛地散发出来。

这几个地里刨食的老太太哪里见过这么好的点心?几个老太太眼睛都看直了,喉头不自觉地滚动着。

“别客气,咱都尝尝,都尝尝!”

苏林氏豪气地一挥手,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自豪,“大丫店里做的,喏,就这个糟子糕,城里那些干部太太都抢着买!”

她拿起一块,不由分说地塞进离她最近的王婆子手里。

王婆子心里一暖,嘿嘿笑着,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哎哟,我的老天爷!这怕是皇上娘娘吃的东西吧?又香又甜,还软和。”

她舍不得再吃,打算把剩下的带回去给小孙子吃。

苏林氏看她一眼,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沉重。

其他几个老姐妹也拿到了点心,一个个吃得眼睛眯起,好话说了一箩筐,苏林氏都快飘起来了。

“奶!彩电来啦!”

狗蛋儿像颗小炮弹似的窜进屋,兴奋的嚷嚷一句,又跑了出去。

苏林氏眼睛一亮,立即从炕沿上下来。

“哎呦,这小子脚程够快的。”

她把屋里的写字台收拾出来,适量了一下位置够不够大,能不能放的下彩电。

“大丫买的三轮车,小老七骑着回来,这不正好赶着过年,家里人齐全,就把彩电拉来看看,解解闷儿。”

苏林氏给几个老姐妹儿说话的时候,嘴角一直都压不下,这么多年了,她第二回扬眉吐气,也是大丫给的。

几个老姐妹后知后觉反应过来,比苏林氏家的狗蛋儿还激动。

“彩电?!”

“老天爷,是大彩电?”

“乖乖!锦绣家置办上这金疙瘩了?”

“这得多少钱啊?我的妈,把我卖了都买不起。”

几个人纷纷朝着院子里张望,苏林氏干脆领着他们一起出了屋。

路过的村民这会儿也都倒了老苏家大门口,有些相熟的还进了院子打招呼。

大伙儿七嘴八舌,议论声几乎要把苏家的房顶掀翻。

苏林氏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心脏也碰碰狂跳。

她扫视了一圈儿在场的人,不管他们心里咋想,面上都是恭维夸赞。

看吧,出息了,身边几乎都是好人。

苏锦绣看出苏林氏的心思,立即让江卫东把电视搬到屋里去,插上电源、天线。

“滋啦,滋啦……”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屏幕亮了!

雪花点闪烁了几下,清晰的图像和洪亮的声音瞬间充满了整个堂屋。

电视里正在播放《喜盈门》,正在上演着大儿媳妇撺掇新媳妇要新裤子的场景。

“活了,真的活了!”

“还有颜色!真好看!”

“人家这就是真人演的,肯定是活人。”

“今儿咱都沾了锦绣家的光,也看上这大彩电了。”

“我娘家那村子就一家有电视的,还是黑白的,不及这个好。”

……

苏家村的其他社员听说老苏家买了彩电,有空的都过来瞧热闹,人越聚越多。

空间有限,并不是谁都能看到彩电播放的画面。

但大伙儿似乎并不介意,来了就没有着急走的。

男人们抽着旱烟,站在窗户边上跟苏家几个儿子攀谈着,女人们也都找着苏家几个儿媳妇聊着家长里短。

看不见画面儿,听听声音也成,声音听不清,跟老苏家打好交道也是另一种收获。

“锦绣姐。”

一个颧骨高耸的妇人挤到苏锦绣面前,她脸上堆满了过分热切的笑。

苏锦绣认出,她是村东头的李寡妇,礼貌的回了个笑。

“锦绣姐,你这趟回来,可真是给咱苏家村长脸。”

她搓着手,眼神闪烁,“那个锦绣姐,你看我家柱子开春就十八了,身板子结实,就是窝在这土坷垃里没个出路。”

“锦绣姐你在城里门路广,能不能带带他?让他跟着你,学点本事,见见世面?不用挣大钱,管口饭吃,有件囫囵衣裳穿就成!”

她说着,还用手肘悄悄捅了捅身边的半大小子。

柱子缩了缩脖子,眼神里满是怯懦,他察觉到苏锦绣看自己,立即低着头喊了一句“锦绣姨”,就没了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