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北谢文东 > 第393章 新修的晒谷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九十三章:新修的晒谷场

春末的风虽然还残留着些许凉意,但已经有了几分温暖的气息。它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轻轻地吹拂着村东头的荒草,发出簌簌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低语。

谢文东静静地蹲在土坡上,他的手指间捏着一把松散的黄土,感受着那细腻的质感。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老晒谷场上,那里正有一群忙碌的村民。他们有的在晾晒谷物,有的在翻晒农具,还有的在互相交谈着,笑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谢文东看着这些村民,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温暖。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这个村庄里度过的时光,那时候的他无忧无虑,每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玩耍,追逐着蝴蝶和蜻蜓。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离开了这个村庄,但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却始终萦绕在心头。

三五个妇人正急匆匆地将摊开的稻谷往麻袋里收拢。她们的动作迅速而熟练,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一样。每一个妇人都专注地弯下腰,用双手快速地将稻谷聚拢在一起,然后一把一把地塞进麻袋里。

她们的动作如此之快,以至于稻谷在她们的手中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迅速地消失在麻袋里。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停顿和犹豫,仿佛她们对即将到来的坏天气有着一种本能的直觉。

而在天边,乌云如同一块浸了水的黑布,沉甸甸地压得极低。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怪物,张牙舞爪地向村庄扑来。乌云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浓,仿佛里面蕴含着无尽的雨水和风暴。

整个场景显得有些紧张,乌云的逼近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天空中的光线也越来越暗,让人感觉仿佛黑夜已经提前降临。然而,村民们并没有被这紧张的氛围所影响,他们依然专注地忙碌着,抓紧时间把稻谷收好,以免被雨水淋湿。

在这片忙碌的景象中,人们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但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敬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东子哥,又瞅啥呢?”张彩霞挎着竹篮从坡下上来,篮子里是刚蒸好的红薯,还冒着热气。她顺着谢文东的目光望去,老晒谷场的木栅栏歪歪扭扭,场地上坑坑洼洼,雨水还没下来,低洼处已经积了些浑浊的泥水。“再不下手,这季的新谷又要潮了。”

谢文东没回头,指节捏得发白:“去年秋天下连阴雨,你忘了?二柱家的两袋谷子全霉了,他媳妇坐在场边哭,说那是给娃攒的学费。”他声音沉得像浸了水的木头,眼前忽然晃过那年的画面——昏暗的油灯下,二柱蹲在灶台边抽烟,烟蒂扔了一地,他媳妇抱着发霉的谷子,眼泪砸在谷壳上,碎成小水花。

彩霞的心也揪了一下。她挨着谢文东蹲下,把红薯递过去:“趁热吃吧。你琢磨好几天了,是不是想把这东头的荒地平了?”

“嗯。”谢文东咬了口红薯,甜意里带着点土腥气,“这地宽敞,离河近,引水方便。铺层石子,再夯结实,比老场能多晒两成谷子。”他忽然转头看彩霞,眼里亮着光,“就是得费力气,得喊上大伙一起干。”

彩霞笑了,伸手拂去他肩上的草屑:“你想干的事,哪回大伙没跟着?当年你领着修水渠,谁不是天不亮就上工?”她的指尖碰到他粗糙的肩膀,忽然想起刚认识那会——也是个春天,谢文东在河边救了落水的她,浑身湿透的样子,却还把干衣裳先给她裹上,自己冻得打哆嗦。那时候他还不是村里的带头人,只是个愣头青,可眼里的劲儿,跟现在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谢文东就把村民们叫到了老槐树下。驻村干部李同志也来了,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一脸认真。

“大伙静一静!”谢文东站在石碾子上,声音洪亮,“老晒谷场的毛病,不用我说大伙也知道——小、洼、不结实。今年新谷眼看要下来,再用老场,保不齐又要糟蹋粮食。”

他话刚落,二柱就举了手:“东子哥,你说咋干!去年那霉谷子我看着心疼,这回我第一个上!”

“对!我们都跟着!”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应着,眼里满是期待。

李同志笑着拍了拍手:“大伙积极性高是好事!谢同志这提议,我跟公社汇报过,公社也支持——修晒谷场是为了大伙的粮食,是实事!公社还答应给咱们批点水泥,虽然不多,够用在关键地方。”

欢呼声一下子响起来,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谢文东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东子,咱庄稼人,就认实在。你要是能为大伙多办点实事,比啥都强。”那时候他才十七岁,父亲躺在病床上,手里还攥着没种完的稻种。如今十几年过去,他总算没辜负父亲的话。

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村东头的荒地上就热闹起来。男人们扛着锄头、铁锹,女人们提着水壶、拿着干粮,连半大的孩子都跟着跑前跑后,捡石头、递工具。谢文东光着膀子,挥着锄头平整土地,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在土上砸出小坑。

“东子哥,歇会吧!”彩霞提着水壶过来,把毛巾递给他,“看你这汗,跟下雨似的。”

谢文东接过毛巾擦了擦脸,接过水壶猛灌了几口:“没事,趁天好,多干点。”他看着彩霞,忽然笑了,“你咋不去跟婶子们一起纳鞋底?跑这来晒着。”

“我不放心你。”彩霞低下头,帮他把松了的腰带系紧,“你上次修水渠崴了脚,还没好利索,别又逞强。”她的声音软下来,“夜里我总梦见你又崴了脚,一瘸一拐的,我心里慌。”

谢文东心里一暖,伸手把她揽进怀里:“傻丫头,那都是老黄历了。你看我现在,壮得跟牛似的。”他低头看着她的发顶,想起刚结婚那会,彩霞也是这样,总怕他累着、伤着。有一回他去镇上拉化肥,回来晚了,她在村口等了他三个时辰,冻得嘴唇都紫了,见了他第一句就是“你没事吧”。那时候他就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让她过上好日子,让她不用再担惊受怕。

可修晒谷场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没过几天,麻烦就来了。

那天中午,大伙正歇着吃午饭,村西头的王富贵忽然带着他儿子来了。王富贵抱着胳膊,站在工地边上,脸色不好看:“谢文东,你这晒谷场,占了我家的地!”

谢文东愣了一下,放下手里的窝头:“富贵叔,这地是村集体的荒坡,咋成你家的了?”

“咋不是我家的?”王富贵提高了声音,“十年前我在这栽过几棵榆树,这地就该是我的!你现在平了我的树,占了我的地,得给我说法!”

村民们一下子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二柱急了:“王富贵,你别胡搅蛮缠!这荒坡谁都能来,你栽几棵树就成你的了?去年你还在这放牛羊呢,咋没说这是你家的?”

“就是!你这是想找茬!”

王富贵脸涨得通红,指着二柱:“我跟谢文东说话,没你啥事!”他又转向谢文东,“要么你给我赔偿,要么这晒谷场就别修了!”

谢文东看着王富贵,心里清楚——王富贵是觉得修晒谷场没给他啥好处,想趁机讹点东西。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火:“富贵叔,这晒谷场是给全村人修的,你家也有谷子要晒,修好对你也有好处。至于你栽的那几棵榆树,我让人给你移栽到你家院子里,再给你家多派两个工分,你看行不?”

王富贵眼珠转了转,还想说啥,他儿子王小虎拉了拉他的衣角:“爹,东子哥说得对,这晒谷场修好,咱家用着也方便。再说,东子哥也没亏着咱。”

王小虎跟谢文东关系不错,去年还跟着谢文东学种水稻。王富贵瞪了儿子一眼,可看着周围村民们不善的眼神,最终还是松了口:“行吧,那你得把树给我栽好,不能死了。”

“放心,我亲自给你栽。”谢文东笑了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这事过了没几天,又出了新问题——铺场用的石子不够了。原本跟公社说好的石子,因为公社要修桥,先调去用了,得等半个月才能给村里送过来。

“这可咋整?”二柱急得直跺脚,“眼看就要到收麦的时候了,要是晒谷场赶不上,麦子堆在屋里,肯定要潮!”

村民们也慌了,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的说要去山里捡,有的说要去镇上买,可山里的石头太小,镇上的石子太贵,都不是办法。

谢文东蹲在地上,看着刚平整好的土地,眉头紧锁。彩霞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杯水:“别着急,大伙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谢文东喝了口水,忽然抬起头:“我有个主意——咱去河里捞鹅卵石!”

“河里?”大伙都愣了。

“对!”谢文东站起来,指着不远处的河,“河里的鹅卵石大小正好,洗干净了铺在场上,比石子还结实。就是得费点劲,得去捞,还得洗。”

“我去!”二柱第一个举手,“我会游泳,捞石头快!”

“我也去!”“算我一个!”村民们又热闹起来,刚才的愁云一下子散了。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村民们被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工地上,他们用力地夯打着土地,每一次的撞击都让地面微微颤动。而另一部分人则前往河边,去打捞那些光滑的鹅卵石。

谢文东每天都会身先士卒地带领着人们来到河边。河水依旧寒冷,寒意透过皮肤直抵骨髓,但他毫不在意,每天都毫不犹豫地跳进河水中。他的身影在河水中若隐若现,双手不停地摸索着河底的鹅卵石,然后将它们一个个捞起,放入筐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筐又一筐的鹅卵石被装满,它们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小小的“石头山”。

与此同时,彩霞则带领着女人们在河边清洗这些鹅卵石。她们手持刷子,不停地刷洗着每一块石头,确保它们的表面干净光滑。长时间的劳作让女人们的胳膊酸痛不已,但她们没有丝毫抱怨,只是默默地坚持着。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了一片绚烂的彩霞。谢文东站在冰冷的河水中,弯着腰,费力地捞着石头。他的双手已经被刺骨的河水冻得通红,嘴唇也因为寒冷而失去了血色,微微发紫。

就在这时,彩霞远远地望见了谢文东,她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她急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快步跑向河边。

“东哥,快上来!”彩霞焦急地喊道。

谢文东听到声音,缓缓直起身子,艰难地走上岸来。他的身体因为寒冷而微微颤抖着,每一步都显得有些踉跄。

彩霞赶忙迎上前去,将早已准备好的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递到谢文东面前。

“东哥,快喝口姜汤,暖暖身子。”彩霞关切地说道。

谢文东感激地看了彩霞一眼,接过姜汤,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那股辛辣的味道瞬间在他的喉咙里散开,带来了一丝暖意。

喝完姜汤,谢文东的身体稍微暖和了一些。彩霞又迅速拿起一条干毛巾,轻轻地为他擦拭身上的水珠。她的动作很轻柔,生怕弄疼了谢文东。

谢文东感受着彩霞的细心照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看着彩霞温柔的脸庞,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你看你,又逞能。”彩霞的声音里带着点埋怨,眼里却满是心疼,“跟你说过别在水里待太久,你就是不听。”

谢文东喝着姜汤,暖意在胃里散开。他看着彩霞,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彩霞整夜守在他床边,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还去山里采草药给他熬汤。那时候他迷迷糊糊的,只记得她的手很凉,却一直握着他的手,说“东子,你快点好起来”。

“傻丫头,我没事。”谢文东把她拉进怀里,“等晒谷场修好了,我带你去镇上赶集,给你买块花布,做件新衣裳。”

彩霞靠在他怀里,笑了:“我不要新衣裳,只要你好好的,比啥都强。”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随着时间的推移,晒谷场在村民们辛勤的劳作和挥洒的汗水中逐渐成型。那原本坑洼不平的土地,经过村民们的精心夯打,变得异常坚实。

在这片夯实的土地上,铺着一层整齐的鹅卵石,它们犹如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般,彼此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而在晒谷场的边缘,还用水泥仔细地抹了缝,使得整个场地看起来既宽敞又结实。

终于,晒谷场建成的那一天来临了。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晒谷场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这一天,村民们纷纷赶来,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一般清脆悦耳。他们手中拿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欢快地撒向空中,野花如雨点般纷纷飘落,为晒谷场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谢文东站在场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彩霞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几颗向日葵种子:“我在场边种了圈向日葵,等秋天熟了,金灿灿的,就像场子里堆满了粮食。”

谢文东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有你在,干啥都有奔头。”他的声音很轻,却满是温柔。眼前忽然闪过这些年的画面——修水渠时的艰难,种水稻时的摸索,还有每次遇到困难,彩霞都站在他身边,陪着他一起扛。他忽然觉得,这辈子能娶到彩霞,能为村民们做点实事,就是最大的幸福。

李同志走过来,拍了拍谢文东的肩膀:“谢同志,你们干得好!这晒谷场,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就在这时,天边忽然飘来几朵乌云,风也大了起来。二柱皱了皱眉:“咋又要下雨?刚修好的场子,别再给冲了。”

谢文东抬头看了看天,却笑了:“没事,咱这场子结实,不怕雨!”他大声对村民们说,“大伙放心,以后咱的粮食,再也不怕潮了!”

村民们都笑起来,笑声在晒谷场上回荡。可谢文东心里却忽然掠过一个念头——晒谷场是修好了,可村里的粮食储存问题,真的彻底解决了吗?要是遇到连阴雨,光有晒谷场也不行,是不是得建个粮仓?还有,村里的路也该修了,不然收粮的时候,车都进不来。

彩霞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别想太多,一步一步来。你为大伙着想,大伙都看在眼里,以后有啥困难,大伙还会跟着你一起干。”

谢文东静静地凝视着那如诗如画的彩霞,仿佛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他微微颔首,表示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但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此,而是穿越了这片绚丽的色彩,投向了村外那片广袤的天地。

在远方,大片的田地宛如绿色的海洋,随风起伏,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蜿蜒的河流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穿过田野,滋润着这片土地;而在更远的地方,村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如同点点繁星,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谢文东深知,晒谷场的建成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它只是村庄发展道路上的一块基石。要让这个村庄真正繁荣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条路或许会充满荆棘,或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着对村民们的责任和对村庄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他知道,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将会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和需求。也许是农业技术的改进,也许是基础设施的完善,亦或是村民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无论遇到什么,他都愿意去面对,去努力解决,因为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村庄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如金纱般洒落在晒谷场上,将整个场地都染成了一片金黄色。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场子里嬉笑奔跑着,他们的笑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欢快的交响乐。村民们则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悠闲地聊着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美好的场景中,谢文东的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站在晒谷场的一角,默默地凝视着这片他亲手建成的场地,心中既有建成晒谷场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深深思索和担忧。

他不禁想起了修建晒谷场的过程,那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汗水的日子。为了筹集资金,他四处奔走,与村民们一起努力;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日夜监工,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晒谷场终于建成了,这是他和村民们共同的心血结晶,也是他为村里做出的一份贡献。

可是,谢文东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村里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他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村民们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带领村民们一步步克服困难,走向更好的生活。

这个新修的晒谷场,究竟能给村里带来多少改变呢?它能否真正解决村民们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呢?而那些潜藏在平静生活下的新需求,又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呢?

谢文东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不确定,但他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他都必须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是这个村庄的带头人,他肩负着村民们的期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