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京茹,去看看后院吧,我打个电话。”

李建设坐下,瞥了一眼手表,还有两分钟,刚刚好。

“不用了,我不看了。

孩子们放暑假都在后院,闹哄哄的,反而看不清楚。”

秦京茹躲在这里,待会儿要去帮忙做饭。

“行,我等电话。”

李建设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看见秦京茹帮他按摩肩膀,这感觉真不错。

“叮铃铃!”

电话准时响起,他拿起听筒一听,果然是周蓉打来的。

“李建设,这次不能来京城了,我妈身体不太好。”

周蓉回老家一年了,一直未能回来,但通信从未中断。

“嗯!我寄的钱收到了吗?”

李建设大致明白情况,那边的事情他也帮不上忙,更何况周蓉的嫂子家背景深厚,很快就会官复原职。

“刚从邮局取了钱,李建设,谢谢你。”

周蓉从不贪图享受,但家里需要用钱,她得照顾母亲,没法工作,日后定会偿还。

“周蓉,这样吧,跟家人商量一下,要是年后你妈还没好转,就送来京城,我来安排医院。”

李建设想起月底**要来了,这时进京可不是好事。

他之前催促关响回来也是为此,这种天灾只能自救,能做的事不多,最棘手的是**往往发生在深夜。

这个时代,人们习惯早睡,也没有太多应对办法。

“好的,过年时我爸、哥哥和嫂子都会回来,到时再商量。

对了,上次跟你说的我弟弟和周蓉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周蓉喜欢找李建设商量事情,总能得到中肯的建议。

“蓉蓉,爱情无价,替我祝福秉昆,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来京城玩。”

李建设随口一说,两地相隔太远,近几年都不方便出行。

“我懂了。”

又聊了几句,周蓉就挂了电话,并非舍不得话费,而是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打电话。

她一到家就把信封放在桌上,“秉昆,这是你姐夫给的,你和郑娟好好照顾妈。”

“姐,这么多钱?”

周秉昆拿起厚实的信封瞥了一眼便吃了一惊。

“你姐夫给了千八百,姐姐补了五百。

还有,他让我转告你们有机会去京城玩。”

周蓉的事家里起初也不支持,等到过年父亲回来,先劝弟弟和哥哥同意再说。

“哎哟,我姐夫也太慷慨了吧。”

周秉昆虽清贫,却有个好姐夫,从前有蔡晓光,如今有李建设。

“秉昆,闲时多看书,没上高中的也能自学,有不明白的问我。”

周蓉没提高考的事,担心说出来弟弟保不住秘密,影响李建设。

“看书干嘛?早还给老师了,姐,不说这个了,我去找郑娟。”

周秉昆一溜烟跑了,发誓这辈子不再读书。

……

李建设刚放下电话小憩,铃声又起。

“喂!”

“爸,我是关响。”

电话那头传来大宝的声音,比以前成熟许多。

“儿子,啥事?要回来了吗?”

李建设差点亲自去村口接人,才四十公里,这么多年没团聚。

“爸,这次非回不可,公社推荐我去清华,过几天就报到。”

关响本打算靠自己考上大学,没想天降好运。

“直接读清华?不用考?”

李建设愣住了,原来父子俩走的是同一条路,都不用高考。

“爸,真要考,我也行。

爸,明天上午我就回来……”

关响有他的傲气,但能免试当然更好,毕竟谁不怕失手?有时走捷径也不错。

前几天领导来考察,他抓住机会得到赏识。

于是不久后,他获得了推荐上大学的资格,还是直入清华大学的机会。

“好,我去车站接你。”

李建设兴奋不已,家里出了个大学新生,将来必成望族。

挂断电话后,趴在李建设肩上的秦京茹开口道:“姐夫,关响要上大学了,真是太好了。”

“嗯,晓晓以后也能上大学,她很适合学习。”

李建设心中暗想,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

关响、学弈和朝阳都成绩不错,到了言乐这里却显得吃力,连高中都未必能考上。

秀儿的成绩尚可,但距离顶尖学生还有差距。

红星虽聪慧且相貌出众,但她和晓晓一样,文科较强而理科较弱。

他稍作总结,觉得家庭条件越好,孩子反而可能缺乏竞争力。

如今正是寒门出人才的时代,许多学霸出身贫寒,常参与勤工俭学,逐渐崭露头角。

比如言乐在家看电视时,有些同学在校外路灯下苦读,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真羡慕他们!”秦京茹感叹。

秦京茹希望能再有个孩子,但条件有限,有个女儿已足够,姐夫也十分喜爱。

不久,关响考上清华的消息传遍了四合院。

阎埠贵回家便兴奋地分享这一喜讯。

许大茂走近说道:“关响考上清华,果然不简单,我就说李家老大从小就很出色,跟红星一样聪明。”

“那是自然,那么多孩子下乡,就关响成了村支书。

别人外出务工都能过得不错,他如今还能被推荐到清华,真是难得。

名额竞争激烈啊。”

我问过李建设,这和他没关系。

即便李建设帮忙,也应该是去北大才对。”

阎埠贵思忖片刻,认定是关响自身的努力让他在乡村脱颖而出。

“哎呀,我们应该去送礼,说不定将来关响能当大官呢。”

“没错,得去送礼。

我甚至还没去过李建设家。”

“一起吧?带上傻柱,我们可以帮忙做饭,自备食物。”

“对对,咱们凑点东西过去,既不麻烦别人又能表达心意。”

住户们心动了,周末大家都闲着,决定一起去。

李建设是中年人中的佼佼者,从现状来看,关响无疑会成为晚辈中最出色的一位,这份情谊自然不能轻易断绝。

角落里,个头已蹿高的棒梗满眼羡慕。

他小时候常与关响一起玩耍,更是同日出生的好伙伴,还曾一同上学。

然而长大后,关响不仅担任村支书,还考上了大学,而他却只能扫街谋生,连见人都觉得没面子。

次日清晨,一家人吃过早饭便前往车站,名义上是接人,实则只是步行过去,一辆车根本装不下这么多人。

李建设已有打算,既然大宝如此争气,他自会尽力帮忙运作一番。

待关响毕业,就安排去领导身边做秘书,再逐步过渡到地方锻炼,这是最快捷的晋升路径,起点也很高。

加之关响做了七年多知青,又当过村支书,大学期间推荐就读还能算工龄,资历已然充足。

年轻一代需要一位能扛大旗的人物,即便不需为家庭分担太多,只要他在那里,很多事情便能轻松不少。

“建设,咱们儿子真是争气!”

秦淮茹无疑是这天最开心的人,当年怀关响时,她每晚睡前都会默念是个男孩,如今愿望实现,不但长得俊俏,长大后更是出类拔萃。

“那是当然,瞧瞧是谁的种,像我这样才有出息,要是像你可就完了。”

李建设半开玩笑道,他选择正妻便是秦淮茹这种类型——顾家且没什么文化,这样他才能保持自由身。

“像你一样最好。”

秦淮茹心中暗笑,想起他高中时的作业都是自己代笔完成的。

结果抄出了一名大学生,而被抄写的何雨水复读后依旧落榜,真是无处诉苦。

“关响真是有出息,下乡这么多年,该不会瘦了吧?”

秦母唠叨着,她一手带大关响多年,后来搬来这里后,便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朝阳身上。

众人未提及关响如今的模样,但从学弈的外貌便可推测,相差不会太大。

刚到车站不久,意外发现竟还有几个年轻人赶来迎接,分别是韩春明、程建军、徐静理、徐静平以及苏萌。

“李叔。”

徐静理快步走来,习惯性地挽住李建设的胳膊。

从小就这样,她已习惯了。

“理儿,你们这是约好了?”李建设想抽回手,却担心动作太大,只能勉强笑着,庆幸徐慧真不在场,否则怕是要误会。

实际上,误会已经存在了。

徐静理经常来找他请教,谁让他一直待在家里,很少出门呢。

苏萌接过话茬:“是学弈约的,他说关响今天回来。”

果然,一辆丰台良乡的客车驶来,关响就在车上。

“关响,这边!”秦淮茹透过车窗喊了一声,一眼就认出了儿子。

“妈!”关响站起身,弯腰挤向车门,他和韩春明一样高,一米八三。

很快,他下车跑到人群前,兴奋地喊道:“爸,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李建设拍拍他的肩膀,两人个子差不多,关响明显消瘦了,跟学弈长得像极了。

但仔细看,还是有差别,来自母亲的遗传影响。

如今一眼就能分清,学弈白净,关响肤色偏小麦色,发型也相似,毕竟理发师只会那几种款式。

“关响,还认识大娘吗?”陈雪茹上前揉了揉他的脸,这是她的儿子。

“大娘好。”关响当然记得,这可是妈妈。

接着,他跟家里人都打了招呼,也没忘了老朋友,最后才伸手跟学弈握手,“学弈,我就知道咱们俩长得像。”

“是啊!”学弈也是高个子,站一起谁都以为是亲兄弟。

“先进院子吧,这么多人,别挡路了。”

李建设招呼一声,也喊孩子们一起回家。

中午,他让几个内兄准备饭菜,打算热热闹闹地补办一场,当作是对关响成人礼的庆祝。

走在回去的路上,徐静理又靠过来,踮起脚在李建设耳边轻声问:“叔叔,关响和学弈是不是双胞胎?”

“当然不是。”李建设语气笃定,只是同父异母罢了。

“可他们长得太像了,长大后简直一模一样。”

徐静理挽着李建设的手臂,怎么也不肯松开,两人一路走回。

李建设左右张望,没见到陈雪茹和秦淮茹的身影。

既然没人帮忙调解,他不便劝徐静理保持距离,免得让人误会而伤了对方自尊。

身后的秦淮茹低声说道:“雪茹姐,我就说嘛,你当时不信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