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办法肯定是有。”

“就看沈厂长是怎么打算的。”

王东升前段时间,也经常听沈耀祖说起这个新厂子的事情。

只是之前并没有给他说这么直白。

沈耀祖在各个方面对他都有所隐瞒,对于他的一些建议,明显也没有采用。

王东升倒是能够理解沈耀祖的难处。

“我能有什么打算,现在只想尽快让厂子能够盈利。”

“东升同志,这个厂子,让你接手怎么样?”

“我刚刚还在跟耀华商量,你要是愿意接手这个厂子,可以给你一成股。”

“到时候厂子全权交给你来管理,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我们绝对不会插手。”

沈耀祖没有询问王东升的办法,他只要知道王东升有办法就可以了。

这种事情,并不是光有办法就行。

之前王东升给他的一些建议也很好,然而真正实施下来,就变了样子。

“我自己厂子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来管电视机厂。”

“沈厂长,要是能把电视机厂弄到保州或者首都还差不多。”

王东升后面的话,只是随口一说。

他也不相信沈耀华,沈耀祖真能把这边的生产线拆掉,给他弄到首都,或者保州去重新安装。

虽然,这样做,比买一条生产线要简单,但却费时费力,费钱。

“你要是愿意接手,也不是不可能。”

沈耀华忽然开口说道。

“厂子可以继续挂靠在羊城无线电厂,然后在首都建一个厂子。”

“不挂靠在羊城无线电厂也行,在首都,也能找到挂靠的单位。”

“等以后允许集体,或者个体户生产电视机,也可以直接转成个体。”

“对了,你这次过来,不是还要弄合资吗?”

“电视机厂,也可以按照合资厂来弄。”

沈耀祖见沈耀华有这个心思,也跟着说道。

“不是,你们来真的?”

“你们要是这么说,我可就当真了。”

“弄合资厂,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政策方面,会更加宽松一些。”

王东升有些意外的看着沈耀华和沈耀祖,想了想说道:“你们既然想要弄合资厂,那还不如,重新在首都开一个厂子。”

“重新开一个厂子肯定不行。”

“这个厂子,已经投资了这么钱进去,肯定是要把这个厂子发展起来。”

不等王东升把后面的话说完,沈耀祖就开口说道。

“真要能把厂子开到首都,我可以接受,不过一成股太少了。”

“我最少要占三成股。”

“当然,我也不是白占三股,可以出一部分钱。”

“据我所知,厂子现在的生产线并不是新的,而是国产的,太落后了。”

“如果弄到首都,还是弄这种生产线,那就只能生产低端的电视机,卖低价。”

“厂子,暂时只能走低端路线,主要销售人群,放在农村。”

“随着这两年分地到户,农民也能吃饱穿暖,存下一些钱。”

“未来几年,农村的市场,会很大……”王东升侃侃而谈。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食堂的工作人员,也给他们上好了菜。

“嗯,你这个思路倒是不错。”

沈耀祖眼前一亮,他们之前还真没想过这么多,一直觉得现在电视机的市场就是在市区,县区,最多到镇上。

农村赚钱少,一年下来,都不一定赚够买电视机的钱,更不会买电视机。

他们会这么想,也不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农村电视机保有量实在是太低了。

自然而然,就会让他们忽略这个市场。

“如果生产低端电视,那这条生产线,完全能够应付。”

“就是不能生产出口的产品,配件来源,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想要降低成本,只能走来料加工这条路。”

“走海路弄过来的配件,风险大,价格也不低。”

“最重要的是,走这条路,货源也不稳定。”

沈耀华看着王东升,想要知道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配件的问题,肯定是有办法解决。”

“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让厂子生存下来,不是考虑配件够不够,稳不稳定。”

王东升摇了摇头,终于是明白他们为什么弄个厂子都会弄亏。

果然,不是出在厂子本身的问题上,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

……

“你说得也有道理,看来你已经有了想法,我们把厂子交给你来管理,也放心。”

“给你三成股,也没有问题,不过你得出五十万。”

沈耀华想了想,又跟沈耀祖对视了一眼,伸出五根手指头说道。

“那还是算了吧。”

“现在这厂子,价值可没有这么高。”

“而且,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

“我要是出五十万,最起码要拿厂子七成股才行。”

“沈老板,沈厂长,咱们交情归交情,生意归生意,你们可不能看我想接手,就狮子大开口。”

“说实话,现在你电视机厂,并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即便是搬到首都,重新建厂,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利润。”

“有这五十万,我却可以把我自己的电子厂,发展得更好。”

王东升绝对不可能拿出五十万来买电视机厂两成股。

这还是挂靠在国营厂下面,没有自己的生产资质。

可以说这个电子厂,最值钱的,也就是生产线了。

然而,这生产线,还不是最先进的生产线,最多也就能生产一些黑白电视。

其中主要的配件,都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或者进口,说是生产线,还不如说是电视机组装线,几乎没有什么核心技术。

“呵呵……”

“我们这厂子,到现在为止,已经投资了三百万。”

“再加上搬厂,还需要花不少钱,五十万二成股,并不算多。”

“你不是说,还要合资吗?到时候合资的时候,咱们把厂子的价值定得高一些,你这三成股,也能更加值钱。”

沈耀华笑着摇了摇头,把厂子的情况大致说了说。

“沈老板,我是第一次知道,还有这么算账的。”

“你们花了多少钱,那是你们的事情。”

“我刚刚想了想,感觉出钱拿股份,有些不合适。”

“最起码现在不合适。”

“我就不出钱了。”

“但是,你们想要让我管理厂子,只给我一成股,肯定也不行。”

“最起码要两成股,我才能干。”

“并且,搬厂子的事情,需要你们自己解决。”

“我要等厂子搬到保州,或者首都之后,再进入厂子。”

王东升刚刚也只是一时冲动,现在仔细琢磨琢磨,忽然觉得现在掏钱,买股份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现在厂子还挂靠在国营厂下面。

沈耀祖在国营厂当厂长还好,以后,他要是离开了,国营厂要把厂子收回去,他这股份一点用处都没有。

即便真要买电视机厂的股份,或者把这个电视机厂,给买下来,也要等四五年以后。

到时候,他也可以用外商的名义,入股这个电视机厂。

现在拿到的股份,甚至都不能算是股份,只能算是分红权,就跟冯卫东,郑永红,花花,明明,大祥他们拿的电子厂股份一样。

“东升,你这可不行,之前都说了,要投钱,现在可不能不投。”

“作为商人,就要有诚信。”

听到王东升说不投钱了,沈耀祖顿时就着急了。

“我刚刚是想投钱,问题是只想意思意思,拿个万八千块钱,表示我的诚意。”

“结果,沈老板上来就让我拿五十万,我是真没有。”

“我的电子厂,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

“如果你父母真想要让我管理这个电视机厂的话,我还有其他要求。”

这事儿,他们刚刚只是口头上说,也没有谈好,现在反悔,也不算不讲诚信。

两个老头子,实在是太能算计,他还是不要出钱为好。

现在说得好,等电视机厂弄好了之后,指不定会是什么情况呢。

“你别开玩笑,万八千,还不够厂子工人两个月的工钱。”

“这电视机厂,这么多设备全都要搬到首都,或者保州,光是搬运,拆卸,安装就要大几万块钱。”

“想这边的工人,也不可能带到首都或者保州,安置他们还要给一笔安置费……”

还没等沈耀祖说完,王东升连忙打断,“沈厂长,你好像弄错了一件事情。”

“电视机厂,要不要搬,跟我没有关系。”

“是你们让我来管理这个厂子,主动给我股份。”

“我的前提条件是你们要把厂子弄到首都,我才会答应管理厂子,然后你们给我厂子的分红。”

“对,这也不叫股份,只能算是分红。”

“厂子,现在是挂靠在国营厂名下,个人也没有办法持股。”

“现在说的给我一成股份也好,三成股份也好,只能是私下里协商,这种私下里的合同,或者协议,是没有任何法律作用。”

“到时候,我即便是投了钱,只需要一句话,这厂子,就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让我投钱,我现在肯定是不会投。”

“除非国家有政策,允许个体户参与进来。”

“或者,等我在香江成立了公司,以外商的名义参与进来,签订相关的协议。”

王东升把自己的想法理顺了之后,也没有跟两个老狐狸绕弯子,直接就说了出来。

他如此诚恳的把情况说出来,沈耀华,沈耀祖两人都沉默了。

沈耀华参与其中,并不是以投资占股的方式,而是以合作的方式。

因为,要以外资投资的形式投资,就必须拿出大笔的资金,或者先进的技术。

对于一个新开的挂靠厂子,还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沈耀华肯定不愿意进行太大的投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在香江主要是做收音机,录音机,并没有弄电视机。

在了解到国内情况后,也不想投资太大。

甚至,对他来说,弄这个电视机厂,还不如跟王东升合作弄收音机,录音机,电子表。

只是,碍于跟沈耀祖的关系,他已经参与进去,也不好中途退出来。

现在就想着拉一个人过来分担一些。

正好王东升有想法,还有能力,就想着让他多出点钱,这样自己也能少亏点。

至于说电视机厂能赚多少钱,他还真没有那么看好。

现在国内的市场,确实不太好,各方面都受到限制。

他也不想花更多钱,去弄一条更加先进的生产线。

一条最先进的完整电视机生产线,弄到国内,少说也要五百万美元,换算成港元就是三千多万。

这些钱,对沈耀华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字。

如果肯定能赚钱,他倒是可以想办法弄到这些钱,把生产线买下来。

问题是,国内的情况太复杂,即便他能把生产线弄过来,也不敢保证能赚钱,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要冒险为好。

跟沈耀祖合作弄这个电视机厂,也只是试探,他也就投了一些钱,用来买生产线。

靠着给厂子提供配件,实际上,他并不怎么亏钱。

只是不赚钱而已。

“那这事儿,我们再考虑考虑。”

“国家对个体户这一块,确实还没有放开。”

“电视机行业,不如电子表,收音机,录音机这么宽松。”

沈耀祖看了一眼沈耀华,叹了一口气,招呼几人吃饭。

要是直接在羊城,不用搬厂子,哪怕是给王东升三成股都行。

现在要搬到首都,或者保州,需要花费一大笔钱,还要得罪一批人,他必须得好好考虑考虑。

“沈老板,如果我们要从国外引进一条最先进的电视机生产线,需要多少钱?”

王东升想到厂子可以合资,又有了新的想法,转头看向沈耀华问道。

如果价格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他倒是可以跟沈耀华合作,或者自己弄一条最先进的生产线,跟挂靠的厂子合资。

现在合资虽然只能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但,他可以先签协议,占股两成,或者三成。

等过几年政策宽松,在把这股份变现。

没有股份,也可以先把厂长的位置占下来,然后签订一个以后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购买厂子股权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