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升哥说怎么分,咱们就怎么分。”

“我只负责拿钱就行。”

花花笑着说道。

现在厂子里就有六十多万现金,等下个月,现金最起码有一百万。

拿出百分之五十出来分红,他哪怕只分一成,也有五万块钱。

这么多钱,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每个嫉妒分百分之五十是不是有些多了?”

“咱们厂子要快速发展,肯定是要继续买生产线的设备。”

“这每一种设备价格可都不低。”

明明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他还是比较关注厂子的发展。

现在分钱,只会拖累厂子的发展。

等厂子发展起来,以后能够分的钱也会更多。

随着见识不断地增长,明明的眼光也变得更加长远。

“对啊,升哥,每次分百分之五十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郑永红也跟着说道。

“不多,咱们只是分人民币现金,不分外汇。”

“等香江这边的公司注册好,跟咱们厂子合作之后,还要拿出一半的货来出口,赚的钱,也不会进行分成。”

“实际上,咱们能分的钱,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要不是现金还能买配件和一些国产的生产线,我都想着把现金拿出百分之八十进行分红。”

王东升笑着解释道。

看到大家伙,都不热衷分钱,而是想要让厂子更好的发展,他也十分欣慰。

“那我分这钱,就没有心理压力了。”

郑永红半真半假的开了句玩笑,紧接着继续说道:“咱们厂子每天生产的录音机,收音机确实少,得多赚点外汇,多买几条生产线才行。”

“这得看咱们什么时候能凑够买生产线的钱,接下来要买生产线,肯定是买最先进的生产线,最好是能直接生产真正的便携式录音机。”

王东升说起这事儿,忽然就想到了之前在西单友谊商场看到的砖头大小的录音机。

这才是最先进的技术,价格卖得也是死贵,一台就要四五百外汇券。

换成成人民币都已经上千了。

这玩意,要是能在国内生产,价格绝对不可能这么高。

到时候,他们哪怕是二百块钱往外批发,估计都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进货。

并且,生产这种小型的录音机,也更加有竞争力。

王东升记得,他上一世好像是在九十年代后期才在村子里看到这种小型录音机出现,流行起来的时候,都是零零后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他们这边比较穷,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沿海城市,应该要比他们这边早很多。

但是,现在友谊商店就有这种大小的录音机,说明国外已经开始流行,或者说普及了。

这次去香江,倒是可以问一问,能不能弄到生产小型录音机的生产线,弄到小型录音机的电路板,电机等等这些东西。

如果能有一条直接生产各种配件的生产线,自然是最好不过。

王东升他们厂子现在弄的生产线只能算是半组装生产线。

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这条生产线,能生产一些配件,但是大部分配件都需要进口。

如果能弄一条完全自主的生产线,那才是真的牛逼。

哪怕不能完全自主生产,一些主要配件能自己生产也行,比如电路板,马达,磁头,机芯,按键,变压器等等这些东西。

当然,这也只是他一厢情愿,真要弄如此完整的生产线,没有一两千万肯定下不来。

暂时也只能打听打听,想一想。

今年一年能不能赚到这么多钱,现在都还不敢说。

“升哥,你不会说的是在首都看到的那种砖头大小的录音机吧?”

冯卫东有些不确定的看着王东升。

“对,就是这种录音机,最好是比这还小,成人巴掌大小的最好,这样拿着才方便。”

“这也是咱们短期的目标。”

王东升肯定的点了点头。

“还是升哥有魄力,升哥要不说,我连想都不敢想。”

冯卫东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他在看到这种录音机之前,都不敢想象世界上还有这么小的录音机。

“有什么不敢想的,不就是个头小点,外国人能弄出来,咱们照样能弄出来。”

“好了,没有别的事情,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吧。”

“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我得回一趟家,准备准备,后天就出发。”

“这次出去,最少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厂子这边,就靠你们几个照看了。”

见正事儿都已经说完,王东升直接结束了这场会议。

“升哥,我们好不容易请一天假,不得再一起喝点。”

郑永红笑着说道。

“也行,那就中午喝点,下午我再回去。”

“反正明天还有一天时间,差不多也能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对了,食品厂这边的销售,你们也要盯着点。”

“等冯杰这边的手续办下来,一定要去看一看地。”

“确保没有问题后,再建造厂房。”

“如果不是咱们选择的几处位置,坚决要拒绝。”

王东升想到这事儿,连忙提醒道。

他看好的几块地,最好是能都弄到手。

即便是不能都弄到手,最起码也要弄一块地。

“升哥,能跟我们说说,你为啥要选择这几个地方吗?”

“是因为这几块地方距离市中心近?还是其他原因?”

冯卫东之前就想询问,只是当天光顾着说其他的事情,就把这事儿给忘了,想起来的时候,他们都回到了保州,他也不好意思专门过来找王东升问这事儿。

“对,就是这几块地距离市中心比较近。”

“咱们方便把做出来的各种食品送到城里的副食品店。”

“而且,我觉得首都这边要发展的话,肯定也会先从我选择的几块地位置开始发展。”

“到时候,咱们的这几块地,肯定会非常值钱。”

“即便是政府要重新规划,必然会给咱们不少补偿。”

“当然,到时候咱们也可以按照政府的规划,进行改造,就在这个位置继续开食品厂。”

“到时候,怎么选择,全看咱们自己。”

王东升想到第一次拆迁,地还不会太值钱,也不会强行要求他们食品厂搬走。

但是,第二次拆迁,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到时候就必须要搬走。

但是这块地还是可以留着自己开发,或者直接卖给其他开发商。

“这两年应该不会规划到这么远。”

“暂时对咱们来说,应该没什么影响。”

郑永红此刻更加佩服王东升的高瞻远瞩。

很多人连现在的形势都看不清,更不用说做什么长远的规划。

郑永红自己现在都有些迷茫,不敢确定未来会怎么样。

毕竟前几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他现在都还在担心会回到前些年那样。

几人在办公室里喝了一会儿茶,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去食堂的包间,聊天吹牛。

下午还有事情要做,几人都没有多喝。

吃完午饭,王东升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的回到家,休息了两个来小时,见媳妇儿在家,就跟他说起了后天就去香江的事情。

“升哥,这么着急吗?”

“你厂子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吗?”

许秀琴关心的询问道。

“厂子这边有老红儿,卫东,明明,花花看着,不用我操心。”

“就是五金电器店和家里,你得多照看着点。”

“我这次过去,估计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王东升把他上午跟郑永红几人商量的事情,跟媳妇儿说了一遍。

“永红,卫东他们都同意了?”

许秀琴听完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分红又不少他们的,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

“当初合伙弄电子厂的时候,我就已经把这事儿说清楚了。”

“电子厂他们只有分红权。”

“这个电子厂实际上,就是咱们自己的,当然是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跟他们说,也只是尊重他们而已。”

王东升这话说得理直气壮。

“啊,你之前也没跟我说过这事儿。”

许秀琴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置信。

她一直以为电子厂是他们几个人的,完全没想到郑永红他们几个人都是只有分红权。

“我忘记跟你说了。”

“这都不重要。”

“媳妇儿,你这边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出力的?”

“没有的话,明天我准备回一趟家里。”

“去香江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要跟爹娘说一声才行。”

王东升笑着转移话题,他是真忘了跟媳妇儿说这事儿。

主要是他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儿。

反正分红是按照当初说的分股来算。

“我这边没有什么事情,你回去跟爹娘说一声也好。”

许秀琴也没有继续揪着不放,电子厂是他们自己的更好。

见家里没有其他事情,需要自己帮忙,王东升就让媳妇儿帮他准备去香江的东西。

这次去的时间比较长,他最起码要准备两套衣服和简单的日常用品。

钱倒是不用这边准备,他把厂里的港币,美元带着就行。

五万美元加十几万港币也不少了,差不多也够他在香江这边花。

即便是不够,也可以从沈耀华这边借。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东升也跟两个姐姐说了后天要去香江的事情,然后让她们帮忙照看着点家里。

两个姐姐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吃完饭,把孩子哄睡着,他好好陪媳妇儿玩了三局游戏,这才心满意足的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王东升就骑着自行车回到了镇上,见五姐,五姐夫已经来到了店里,正在打扫卫生,往货柜上摆放货物,就笑着跟她们打了个招呼。

“升子,你怎么回来了?”

五姐看到他,有些意外,问完才发现不对,连忙说道:“你也是,过完年,都多长时间没回来了。”

“你这是要回来干活吗?”

“姐,你看我像是干活的人吗?”

“我准备回家一趟,正好过来看看。”

“这段时间,这边的生意怎么样?”

王东升后面一句,算是没话找话了,这边的生意怎么样,他可是一清二楚。

“生意肯定没有过年前好,不过每天也能卖出去一些东西。”

“咱们自己生产的电子表最好卖,基础款电子表,每天都能卖出去二三十块。”

“就是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这些贵重的东西不好卖,好几天都卖不出去一台,全让隔壁把钱赚走了。”

五姐说着还看了看隔壁。

这段时间,他们这边除了电子表,就是自行车,缝纫机卖得多一些。

其他东西,都没怎么卖。

收音机一台要一百二十块钱,隔壁便宜的才卖四十多块钱,哪怕质量差一点,村里人也会去隔壁买。

毕竟,这年头不是谁们家,都能掏得起一百多块钱买收音机。

而且,隔壁店这段时间,各种东西都是大减价。

电子表只要十五块钱,录音机便宜的只要七八十,贵的一百多点,电视机也降到了四百五,还不要票,卖的自然就多了。

每天都好多人排队在隔壁买。

他们这个镇是大镇,有二十几个村子,很多人家里娶媳妇儿,或者说亲,都要三转一响。

富裕点的家庭,还有电视机,哪怕是已经过了年,照样还是有不少人过来买东西。

“没事儿,做生意就这样,客人不买,咱们总不能强买强卖。”

“每天还能卖出去一些电子表就挺好。”

“咱们这边卖出去的东西,拿过来维修的人多吗?”

王东升毫不在意。

他们卖的都是真东西,不掺一点假,久而久之,名声就打出去了。

等买隔壁东西的人家,东西坏了,有钱了,自然就会来他们这边购买。

到时候,一对比,还会让他这边的名声更好。

隔壁就相当于是做的一锤子买卖。

王东升并不是很看重镇上这个店眼前的利益。

他现在更在乎五金电器店的名声。

“多,每天都有好多人拿各种东西过来维修,咱们这边忙都忙不过来。”

说起这个五姐王招娣就一脸无奈。

“咱们卖出去的东西,这么容易坏?不可能吧,这些东西可都是好东西,我们拉回来的时候,还特意检查过。”

王东升十分意外,按理说他买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才对。

“不是咱们的东西,都是从隔壁买的,或者是从黑市购买的东西,坏了找不到别人修,就跑咱这边来修。”

“都是乡里乡亲,而且维修也能赚钱,就把这活儿给接下来了。”

“咱们自己这边的东西,倒是没有什么人拿过来维修。”

五姐王招娣连忙开口解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