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往事,老夫人脸上也有几分的怅然。
当初老二到了说亲的年纪,她也费了一番功夫给他相看。
无奈老二的亲娘横插一脚,自己不知从哪相来了张氏,哭着闹着要定下她。
当时的张家也没现在落魄,张氏的爹是个同知,不说是不是小地方官,好歹也是个五品官。
那时慕家还没有爵位,不过是簪缨世家,身份略高了些罢了,老二娶她也算是合宜的。
谁能想到那张氏心里原是有人的。
而那张家为了有慕家这一门姻亲,硬是拆散了一对有情人,迫着张氏嫁进了慕家。
那张氏过门后成日给老二脸色看,也不愿与他圆房。
老二脾气好,愿意等。
加上当时老四在边关挣功名,老二怕他出事,转而投入经商,时常在外奔跑,导致这对夫妻常年不在一起。
这也是为何慕七的年纪比慕卿还要小的缘故。
后来还是老夫人看不下去,招了张氏一番开解。
本以为她会想开。
谁知怀上孩子后反倒越发魔怔了,把二房闹得乌烟瘴气。
还是老夫人出手镇压的。
只是后来张氏过世,老夫人觉得人死一切恩怨也给随风而散。
加之张家后辈没出息,那张倩谊的爹几次春闱都落第,最后只能花钱买个小官做。
所以后来老二不愿意娶妻,就要守着那周姨娘过,老夫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想到时隔这么久,张家又来人了。
崔氏倒是看得明白:“左不过是又想跟慕府联姻罢了。”
虽说这次张倩谊上京来,给出的借口是来给她姨母贺生辰,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老夫人笑着摇头:“这姑娘的心性,可比当时的张氏要差许多。”
不过才来一天,不先想着笼络人心,倒先开始打压旁的人。
若张倩谊是个好的,老夫人还能高看她几分。
可惜,她空有野心,却无容心,是个心胸狭隘的。
这样的人,娶进门能祸害三代。
说到野心,老夫人又想起一事。
“老四家的,你是当真瞧不上蓉姐儿?”
崔氏一哂:“谈不上瞧不瞧得上,严家教出来的子女差不了哪里去,若晟哥儿喜欢,我这做母亲也不会拦着,只是儿媳瞧着晟哥儿根本没那个心。”
这倒是实话。
晟哥儿那性子,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
这么久了,要真有心早就请人上门求亲了。
到底是没缘分啊。
老夫人叹气:“你大嫂心气高,一心想将蓉姐儿嫁进来,可这么着也不是法子,再拖下去,好好一个姑娘就要拖成老姑婆了。”
崔氏也想起孙嬷嬷偷偷跟她说的话:“要不儿媳寻个时间同大嫂说清楚,好叫她别蹉跎了蓉姐儿的婚事。”
老夫人却摇头:“还是我来吧,少不得被她怨,也好过家宅不宁。”
她年纪大了,被人埋怨几句不算什么,可要叫严氏记恨了崔氏,往后妯娌间就不好相处了。
何况再拖下去,她也担心那孩子会犯了糊涂做出些错事来。
就在婆媳聊到慕卿的时候,慕卿也听说二房来了个张家姑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