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玉枝从去年开始一直在被动的慢慢扩张自己的生意。

这主要还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沈淑芳,一个是福仔。

沈淑芳已经把她“包工头”的生意扩张到了隔壁好几个村,半个镇的大妈大婶们现在都是她手下的兵。

来送货的人多了,其实也不怎么藏得住了。

但是这两年的风气逐渐开放,已经有不少人在农闲时候跑出去做点小生意,倒腾些菜啊鸡蛋的,烙几张饼放篮子里走几里地出去卖的,还有人背着筐去省城的。

乡下人穷怕了,有点机会就往外折腾,大家也都心照不宣。

几个公社农场的领导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家里也有亲戚这么干的,只要别搞得太夸张,上面不来查,他们就当不知道。

秦大队长甚至还点过沈淑芳,让她别光天化日之下扛着麻袋在田坂上走,好歹天黑了再弄是不是?

于是沈淑芳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黑眼圈都特别重。

但是好歹货多了好多。现在每个月都能稳定供应给许玉枝发圈和发卡各六七千个,而且这个量还在逐月上涨。

沈瑞生说福仔已经把汽车厂的工位卖掉不干了,专心倒腾生意了。

福仔属于什么都沾点,他手上不仅有许玉枝的饰品,还有别处收来的烟、老物件等等,每个月的收入估计是汽车厂工资的十倍还有得多。

福仔每次看见沈瑞生都要催他回去跟许玉枝说加量加量加量,这点货根本不够他分给下面零售商的。

新年过后第一次去的时候,他还跟沈瑞生,打算过段时间去趟羊城。

羊城离港城本来就近,从去年开始就日渐热闹,听说不少港商都在那里游来荡去的,他想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自己的机会。

其实从他的整体收入来讲,饰品的抽成也就一百块钱,占比四分之一都不到,但是福仔并不是那种只看眼前利益的人。

他觉得他手头上的生意,只有和许玉枝合作的这个是最稳当,最有前景的。

只要他把销售范围扩大,那收入只会源源不断的来。

但前提是,要有货。

所以福仔就差拉着沈瑞生的耳朵念经了,要货,要很多货,要很多很多货。

[瑞生啊!到时候我要是客户都拉到了,你们还是给不了大货,那到时候我可能就得找其他人去做了~]

这点小玩意儿很好做的,福仔熬到现在,还和沈瑞生提前说了,也是凭着自己对生意伙伴的信誉,和投入成本的谨慎。

沈瑞生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说,要大量的货,就得又大量的原材料,那面料的事,你就得再帮忙上上心了。

福仔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

于是沈瑞生三月份回来的时候,差不多拉了半卡车的布料回来,有几个麻袋里甚至不是碎布,是整块的面料。甚至还贴心的附赠了一堆钢丝夹和皮筋。

也不知道福仔怎么搞来的,反正沈瑞生付了他钱就拉回来了。

大半夜的夫妻俩光搬麻袋就搬了半天,看着堆满了房间的麻袋,许玉枝都要傻了。

“福仔这是要我老命啊……”

关键是现在又没法自己开厂,不然就能正大光明的招工人流水线生产了。

于是对许玉枝来说,现在偷摸着招人成了关键。

压力分了一半给沈淑芳,让她争取在回城前再多找一些人,还有一半就得自己扛了。

正好王彩凤说起她那小姑子,许玉枝心下便是一动,现在城里待业知青呢!在家闲着赚点钱多好?

王彩凤第二天晚上就领着人来了,刚好李春兰来许玉枝这里拿碎布,两人便一起见着了张小妹。

张小妹个儿不高,黑黑瘦瘦的,瞧着青春期估计有点营养不良,但是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不到28岁的年纪。性子有点拘束,站在王彩凤后头小声的喊了他俩一声姐。

王彩凤张望了一下许玉枝和李春兰手里的发圈,“诶?就是这个东西吗?好像就是星星和小花头上戴着的那个花是不是?你俩接的私活啊?”

许玉枝和李春兰对视了一眼,笑着点了点头,“对,接的私活。小妹你看你能不能做?要是能的话,是算三分钱一个的。”

许玉枝给她演示了一遍做法,张小妹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等一个成品发圈做完以后,她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

“就……这样?就好了?”

“对啊,是不是很简单?这样就好了。”许玉枝笑着看她,“会做吗?”

张小妹赶紧点头,“会!”

她看着许玉枝五分钟不到就做完了一个发圈,那她一开始就算不熟练,十分钟一个总也够了吧?哦,不对她没有缝纫机得手缝……那二十分钟?一天要是能做五十个出来……几天就能挣到房租了!

许玉枝把自己的座位让了出来,“要不你先试试?”

张小妹看了眼王彩凤,又看了眼许玉枝然后才坐下,坐下后便马上拿着尺子划粉开始画尺寸剪布料了。

她是会缝纫机的,虽然没有许玉枝那么熟练,但是十分钟不到还是做完了一个。

许玉枝看了看,质量还不错,没有线头露在外面。

“挺好的,你要是确定要做,我今天就可以给你一袋碎布。”

“做!当然要做!”张小妹赶紧点头,说着又犹豫了一下,“那个,姐,我没有缝纫机,可能到时候得用手缝……”

许玉枝想了想,又给她找了盒针线出来,“那要不你再做一个?”

说实话,许玉枝今天这个面试有点过于复杂了,之前沈淑芳招人的时候,基本就属于,会针线和缝纫机的,她都要。

不过许玉枝考虑的的确比较多。

她现在要开工作室,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厂子,到时候就需要一批工人,以及管理工人的领导层。

她和福仔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样的,她不可能永远做这种一麻袋拎着走的便宜货,或许哪天就做成出口了呢?

所以许玉枝不想从招人开始就让他们觉得很随意,觉得怎么做都有人收,那她的招牌迟早会被砸了。

“姐,我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