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基本是在介绍苏维埃内政,其内容并不影响原文阅读,但可以当做科普简单了解)
在苏离开苏维埃前,为确保苏维埃的发展能稳中向好,因此制订了发展的大方向,确保苏维埃以最稳妥的方式前进。
当然苏也不是独断专行,只要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导向,苏很期待其他代表对政策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只有他们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执行。
苏不可能永远指引苏维埃,所以在他离开政坛前,必须培养信念与能力并存的政府班子,继承他的理想带领苏维埃走出新波利亚迈向寰宇。
理论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他们缺少对政策推行后的反馈,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苏圈定范围来降低错误政策导致的后果。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那般,许多代表结合各自的想法,对即将推行下去的政策进行优化与改良,让政策更为适配当地民情。
至于苏维埃内部的腐败问题,别看苏平时说话和和气气的,只要是深入了解他为人的都知道,他绝不是个好说话的人。
苏有自己的评断标准,送两箱牛奶类的小恩小惠他能视而不见,但要是真金白银的收受贿赂,那就只能请安总出山让他自杀了。
人性的贪婪极难杜绝,哪怕是坚定的红船党同志也难免被腐蚀,如果把他们全部都杀掉,苏维埃的政治系统必然会在眨眼间轰然倒塌。
如今苏维埃发展建设如火如荼,所以苏选择退而求其次,准许他们收受下属的小恩小惠,但是要严令禁止公然索贿或者收受大额商品。
腐败系统就像是蜂巢,贪腐绝大部分收益尽数掌握在蜂后手中,工蜂虽深耕前线但手里未必能留多少,他们上供蜜露只为保全身份。
「详情可以参考刁光斗,实际情况与现状未必相符,但其中的道理是共通的。」
他们作为利益阶级也要拿好处,这些诉求压到底层百姓头上,如吸血虫般趴在底层身上贪婪吸食血液,至此上层建筑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
就算保持清正廉洁也做不到,你清高但那些跟着你的下属可是为为利而来,没好处他们根本不配合,直到你肯低头跟着他们去吃人才会作罢。
所谓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其根源大抵便是如此罢,至于解决方法也不复杂,将蜂后杀死工蜂便会树倒猢狲散,腐败问题明显会得以减轻。
至于旧社会为何不能简单的切割自救,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就背靠这些地主家族,对他们动刀自然会被那些正人君子口诛笔伐。
而苏维埃背靠的人民,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政治家族早已被挂上路灯,他们要做的只有无愧于人民,所以存在贪腐问题完全可以连根拔起。
这是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的结果导向,封建帝王联邦总统都要身后的利益集团考量,而红船领袖不必受任何利益集团左所右,只需为人民服务。
此外苏维埃还有个优势,那就是苏总是在催促的网络空间建设,也曾是他抵达抵达公司时,见到过最叹为观止的存在。
虚无缥缈网络将所有事物联结,让每个人能够在以此交互,任何讯息都能无视距离传达,复杂的数算能顷刻间计算出结果。
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缺少实效倾听民声意见的渠道,而网络系统就是完美的媒介,民众的反馈能被政府实时接收。
由苏维埃统筹规划网络系统,可以针对性建立网络环境,绕过地方进行道德建设倾听民众的声音,让他们成为苏维埃的眼线。
只有做到全民参与政治,挤压这些贪腐的生存渠道,让官员贪腐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道德风尚,如此方可从根源杜绝贪腐风气。
由于旧官员多出自门阀世家,执政风格也基本都是大捞特捞,所以不出意外的都被做成了路灯挂件,鲜有人听闻网络的用途。
如今纸媒还是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苏必须要赶在政权腐化地方意识到网络传媒用途前,初步建成可供民众监察百官的网络系统。
「在穗宗勋宗时期,苏维埃的科学家就有意建立全民网络系统,以民众做到监察百官,用计算机统筹经济意图让臃肿的政府裁员。
但以勋宗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性格,最终这套先进的网络系统,只应用在苏维埃红军,彻底葬送了经济自救的机会。」
此外网络系统还有诸多用途,其中最重要就是智慧农业,苏提出的合作化农业本意是好的,只是奈何生产技术落后,这种政策极易变质。
在旧时代粮食的购买价格高昂,但当农民自己对外售卖粮食时,价格却极其的低廉,归根结底便是因为粮食定价权握在地主手中。
其次就是买卖渠道狭窄,绝大部分农民根本离不开田垄,此外农民普遍困窘负根本担不起高额运输成本,于是他们就只能与地主走商交易。
至于交易的价格,由于封建与资本普遍的愚民政策,农民并不清楚市场与粮价行情,所以他们从最开始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资本相对于封建要好些,封建是用虚伪的谎言掩盖吃人的事实,而资本是大方承认自己在剥削,他们会为赚钱更多的财富提高生产力。
他们渴望财富,比起无意义的杀生资本更倾向于剥削剩余价值,他们脱掉受命于天的外套,换上自由民主的西装,但这仍只属于特权阶级。
但这无论怎么讲,资本相较于封建是有进步性的,他们极大的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但粮食的定价权还在特权阶级的手中。
资本为获取利益死守价格,工人薪资无法消化生产的商品,大量商品积压在仓库中每月还需缴纳租金,资本不想影响价格就会销毁商品。
如果政府打算以贬值货币缓解国内问题,市场中的粮价随时可以浮动到相应甚至更高的水准,甚者将面包价格炒到五十万都只是小场面。
紧随其后的就是通货膨胀,生产高于消费会导致失业浪潮,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手中,失业者便会被赶进贫民窟或者落草为寇抢夺财富。
这就是常说的经济危机。
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市场将经济危机消化掉,用新开辟的市场填充旧市场的生产力过剩,所以公司会走上星际扩张道路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法,政府干预同样能解决危机,前面说过解决经济危机通常只有两种方法。
前者是让所有穷人去死,也就是对外扩张或者发动战争这台绞肉机,让失业者全部去死减轻压力。
后者是让富人把钱分给穷人,也就是富人把财富归还给社会,让社会中的经济能够再次流通,这就是有政府干预市场的计划。
但资本是自私无情的,让他们把钱吐出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你要动手他们就给玩失踪,主打的就是资本家没有国界。
对于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他们,路灯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这不是迫害而是命中该有此劫,在无情剥削时就该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
伊万新政能够成功终究是少数,但这无疑证明计划经济所具备的宏观调控,而计划经济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能够给商品定价。
将商品调到民众可消费的价格,政府开展基建缓解失业问题,当然报酬用的是资本流的血,而计划经济的根本就是让百姓吃得起饭。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粮食定价的话题,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干预市场,规定出售最低价与购买最高价,政府替百姓决定粮食的价格。
计划经济只规定粮食价格,但运输成本与转手贸易依旧难以避免,所以苏极力推进铺设铁路网,为的就是降低运输成本。
而国家电网是为后续的网络系统做铺垫,实时无误的网络系统,可以让卖家与买家进行直接接触,将转手贸易的额外成本降至最低。
真正意义上做到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把那些见不着的稀罕玩意打成白菜价,让奢侈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但凡事皆有利有弊,网络上的商品质量未必能过关,因此要严加审核电商是否合格,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被侵犯。
「老实来讲,某些人说网络是精神毒品,这完全是想练剑法结果走火入魔怪剑法,如今生活质量提升很多都是互联网带来的成果。
至于孩子整日沉迷网络,但这总好过他们整日无事可做,去和流氓厮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要强吧,能待在家里安分守己家长政府都省心。
(难道大家没有发现,自从网络时代开启街边该溜子就少了吗?)」
铁路网电网以及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苏要攻克的三项工业化目标,当然技术研发也不能停,但主要方向要以服务这三个项为基准。
教育普及与文化素养培育也不能落下,人才储备是发展的核心动力,苏维埃不能指望苏永远挑大梁,必须要从他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苏基本按部就班发展红船主义,苏维埃欣欣向荣局势大好,隔壁的联邦合众国也在稳中向好,更是有传言称伊万三天就要吃九个资本家。
苏:没那么少。
伊万对外宣称联邦实行的是实用主义,而非隔壁苏维埃的红船主义,是具有联邦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苏表示凯恩斯玩的是真花。
苏对此表示无话可说,我们资本主义也属于自己的“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大力鼓吹唯心论,在政治经济学上否定剩余价值掩盖资本主义矛盾。
政治上主张阶级合作与“和平过渡”至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是歪曲篡改否定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思潮。
这种思想分属于机会主义,具体可参考穗宗的三和两全,前面提到过的孟什维克就属于修正主义,他们不是恨资本,而是恨自己不是资本。」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再先进的生产设备也要有高产的作物,不然雷声大雨点小产量还是不够,这时候高产作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这次在离开苏维埃,背负的任务就包括得寻仙舟的高产作物,毕竟仙舟物产丰盈是寰宇共识,就连寰宇公司都不免依赖仙舟进口的粮食。
新波利亚作物还算丰富,大麦小麦是当地的主要作物,当然马铃薯与番薯也是有的,不过番薯是公司从天外引进的。
这两样作物产量惊人,也是苏敢在秋后就直接发动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收地主土地种出的粮食足够用。
虽然苏对仙舟稻米产量早有心理预期,但看到数据时还是瞠目结舌,苏维埃小麦最高产量为两百公斤,而水稻产量直接是小麦的五十倍!
「可能大家不知道亩产万公斤是什么概念,如今小麦最高产量约为九百公斤,而水稻的最高产量也在一千三百多公斤,整整十倍的差距。
东大不打仗每年还需进口粮食,仙舟连年征战粮食缺口自然更大,至于产量数据就当是丰饶垂迹罢!」
要知道马铃薯亩产量最高也就两千公斤,番薯产量稍差但也有近两千公斤,而仙舟的稻谷亩产量比所有作物的产量之和还要多!
「现如今马铃薯亩产量最高约六千五百公斤,番薯最高亩产量约为五千公斤,由于西伯利亚土地贫瘠所以产量会比较低。」
苏看的还只是基础水稻,此外还包括耐寒、耐旱、耐盐碱类水稻,虽然水稻的性状发生改变,但产量几乎不受影响。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卜算天还给他准备了超级水稻,亩产量是比普通水稻高近五成,难怪仙舟从没见过饥荒问题。
苏:不对,仙舟人好像是受过丰饶诅咒,即使饿上几天都不碍事……
而且卜算天还送他高产小麦,亩产虽不及水稻那般夸张,但至少也有亩产三千万公斤的最低产量,仙舟的农业简直是逆天。
苏维埃政治与经济上有苏出谋划策,在科技领域有公司技术知识,更是有仙舟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数项优势苏维埃崛起已成定局。
就在苏在工厂指导工作时,几位天外来客也已经抵达此处,他们衣着朴素干练但眼神坚毅,落在新波利亚的彼得格勒公园……
「这里我要补充说明,仙舟常年征战四方依旧没有叛乱,百姓生活绝对算得上富足,没有窘迫困局的仙舟是种不出苏这结果实的。
田粟对战争的厌恶以及以战止战的思想,已经是他在这种环境中野蛮生长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