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这个聊斋笑死人 > 第337章 《于去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顺治年间,陶不卷第N次踏上了进京赶考的路。

对他来说,中不中举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考公圈的社交氛围。

城郊,他碰见一个书生,脸色白得像刚从面粉厂下班。

书生气质清冷,谈吐不俗,就是看人的眼神有点飘。

陶不卷热情地发出邀请。

“兄台,一个人住店多没意思,不如来我这儿拼个房,还能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书生自称于去恶,欣然同意。

住下后,陶不卷发现这哥们儿有点怪。

他房间里空空如也,连本教科书都没有,行李里只有笔墨纸砚。

于去恶每天唯一的功课,就是找陶不卷借书,然后疯狂抄写。

抄完一卷,他就把纸稿点着,烧成灰,兑水喝下去。

那姿势,比喝豆汁儿还虔诚。

陶不卷看得眼皮直跳。

“哥们儿,你这是在备考,还是在给自己上坟?”

于去恶抹了抹嘴角的黑灰,淡定地把陶不卷借他的《四书集注》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

陶不卷的下巴差点掉在地上。

“我其实不是人。”

于去恶终于摊牌。

“我是个鬼。”

他解释说,现在地府也搞KpI,实行科举选拔制,杜绝关系户和混子。

“阳间那套不行,上岸第一剑,先斩圣贤篇。我们这儿是终身学习制。”

七月十四日考官就位,十五日考生入场,月底出成绩,流程比阳间还卷。

陶不卷肃然起敬。

好家伙,内卷已经从阳间卷到阴间了。

一日,于去恶愁眉不展,整个人,不,整个鬼都快透明了。

“出事了,主考官文昌帝君被临时抽调,去都罗国当技术扶贫总指挥了。”

“现在监考的是一群游神,临时工,连编制都没有。”

于去恶一脸绝望。

“这不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吗?我的万字长文他们能看懂吗?我不考了,我要躺平。”

陶不卷赶紧劝他。

“稳住,别浪!你可是阴间卷王,不能在最后关头放弃治疗啊!”

中元节当晚,于去恶飘然出门,赴考去了。

他让陶不卷第二天天亮时,在东郊点三炷香,像召唤神龙一样呼唤他的名字。

次日,陶不卷照做了。

青烟袅袅中,于去恶准时出现,身边还跟了个帅得人神共愤的少年。

少年名叫方子晋,气质干净,眼神澄澈,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爱豆。

“这位是我的考友。”于去-恶介绍道。

方子晋微微一笑,十分谦逊。

“别听他乱说,我就是去考场打了个卡。”

“看到主考官的名字,我就把卷子交了。”

于去恶一脸“你小子真行”的表情。

他倒是对自己信心爆棚,尤其那篇《西池桃花赋》,他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

“我这篇赋,放眼整个考场,能打的有一个吗?没有!”

“等我上岸,就去请你们搓一顿。”

此后,方子晋也成了陶不卷这里的常客,一人二鬼,结下了跨越物种的深厚友谊。

地府放榜那天,于去恶的名字,没在上面。

他当场就石化了,脸色比之前更白。

“黑幕!绝对是黑幕!我辛辛苦苦卷了三百年,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

就在他悲痛欲绝之时,街上传来消息,说地府纪委巡视组组长,张桓侯张飞,要来视察工作了。

张桓侯三十年巡一次阴曹,专治各种不服。

众人纷纷猜测,考场要有大瓜吃了。

两天后,方子晋兴冲冲地飘了过来。

“来了来了!张老板来了!”

“他看完榜单,当场就给撕了,说这届考生的水平,连他家门口的猪都不如!”

张桓侯亲自下场,把所有落榜的卷子都翻出来重审。

他看到了于去恶的答卷,一拍大腿。

“这小子是个好苗子啊!有老子当年的风范!”

“交南巡海使,正缺个一把手,就他了!”

于去恶原地复活,从落榜生一步到位,成了封疆大吏。

临走前,他来找陶不卷辞行,顺便托孤。

“子晋孤身一鬼,没什么社会经验,你这儿要是有空房,让他先住着,跟你做个伴。”

陶不卷自然满口答应。

可惜方子晋说家里有急事,得先回去一趟,婉拒了。

于去恶又拉着陶不卷,给他算了算命。

“你这科,希望不大,基本就是个陪跑的。”

“等下科,张老板巡查到阳间,拨乱反正,你能有三成胜算。”

“别急,都是天数,人生嘛,重在体验。”

说完,于去恶和方子晋化作两道青烟,消失在天边。

陶不卷考完三场,果然感觉凉凉。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却发现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他爹激动地拉着他。

“儿子!你走后没几天,我梦见一个开着跑车的帅小伙来咱家,说是你的朋友,来这儿等你。”

“然后,你妈就给你生了个弟弟!”

陶不卷一愣,跑进内屋。

襁褓里的小婴儿,粉雕玉琢,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看见他,竟然咧嘴一笑,还对他挤了挤眼。

这眉眼,这神态,这该死的帅气。

这不就是方子晋的q版手办吗?

这孩子夜里老哭,谁哄都没用。

陶不卷试探着凑过去,轻轻喊了一声。

“子晋?”

婴儿立刻不哭了,还对着他“啊呜”了一声,伸出小手要抱抱。

陶不卷悟了。

之后的两次科考,他都名落孙山。

到了丁酉年,朝廷严查科场舞弊,一大批考官落马,考风为之一清。

据说,就是张桓侯巡查阳间的功劳。

那一科,陶不卷终于中了个副榜。

但他已经不在乎了。

他放弃了仕途,选择回家带娃。

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抱着弟弟,给他念《毛诗》。

小小的方子晋听得津津有味,咿咿呀呀地跟着和,换成别的文章,就立刻撇嘴大哭。

有人劝他,老大不小了,别天天在家当奶爸,赶紧去当官。

陶不卷摆摆手,一脸幸福。

“翰林算个屁。”

“养成系弟弟的快乐,你们这些凡人是不会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