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和李刚姐弟俩在最后期限的当天,还是跟盛华见了面。李刚并未说明是警方找过自己,他编了个理由说是他姐死活不同意把这事儿挂网上去,他是完全看在他姐的面子上才选择忍让一步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该他盛华办的事儿一件都不能少。
盛华也只能装糊涂地配合着他俩,他严肃地告诉李刚,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尤其在单位,只有端正态度、踏实工作,自己才能帮他解决一些问题。李雪也在旁边帮衬着。她的最终目的是需要得到盛华的扶持,真的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王洪轩很快便传来了消息,秦江听完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原来,李雪已故的前夫突然离世后,关于家产继承的问题闹得很凶,她婆家虽然也在农村,但家族还是比较大的,前夫留下的资产足有四千多万,包括四处房产和6辆汽车,婆家人因为不太知道她们这些年挣了多少,但知道肯定是有钱的。于是在处理完后事之后,婆婆便提出分财产,没想到李雪拿出了一份丈夫生前立的遗嘱,上面明确表示一旦自己遭遇不测,所有资产和债务债权都归李雪所有。
通过笔迹鉴定,这份遗嘱还是真实的,不过订立的时间是三年前,婆家人表示这份遗嘱没有经过公证,不能排除是有预谋的骗局,比如趁他酒醉骗取的签字。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不得已的李雪将5辆车2套房进行了变卖,总共卖出了270万元,她将这些钱交给了公婆,这事儿总算有了一个缓冲,婆家也消停了一阵子。
直到去年,李雪的生意做得不太顺利,朋友圈传她去年亏了300多万,这下婆家就不淡定了,这钱都亏了这么多,是从哪里来的?只能说明她前夫留下了巨额钱财,否则李雪还能继续支撑着公司?于是他们便再一次找到李雪,要求公开财产、重新分配。他们动员了家里的众人轮流跑到公司静坐,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姿态。
这件事儿对李雪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几次沟通无果后,李刚又一次提醒她,只有找一个大靠山才能震慑住那群婆家人,这才有了她主动将房子低价租给县政府办的事儿。
只是,世事难料,正当婆家人得知其攀上了新来的县长,逐渐降低了闹事的频率时,却出了曹欢欢那档子事儿,李雪被人强奸的事儿婆家人并不太清楚,只当是她做了小三,跟对方的原配起了冲突,最后把事情闹大了。刚出事儿那段时间,婆家人还在内心咒骂着这是报应,而彼时的李雪也的确对盛华死了心,她基本上放弃了傍他的念头了,可没曾想她出院后没多久,闻到“腥味儿”的婆家人又故技重施,甚至有了其中的闹剧后,这帮人有了越演愈烈的势头,万般无奈的李雪最终听从了李刚的意见,还得将盛华牢牢抓住才行。
按照李刚的谋划,一旦她和县长确定了婚姻关系,前夫家的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指定不敢再来闹事儿,另外,还要好好利用盛华的这层关系,迅速将自己放到领导岗位上,这样就算将来盛华调走,自己也能护她周全。
小算盘打的倒是很好,怎奈盛祖名横刀立马,喝止了盛华的打算,而自己职位调整的事儿也是迟迟不见动静,李刚觉得这是盛华的有意拖延,于是不断地让李雪给他施压。县公安局副局长王斌的约谈让李刚心惊肉跳,其实事后他也想过这有可能是盛华的安排,不过,公安局的关爱联合会,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点他们水务部门是知道的,他本身就在办公室工作,这项工作他很容易打听到。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也只好作了让步。
盛华迎来了难得的机会,可以放开手脚去忙活生态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感觉最为轻松的时刻,有了秦江的支持,工作开展的也很顺利,一切都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秦江当然乐得看到工作步入正轨。只是这段时间卞向波的电话有点勤,明的是关心物流产业园的建设进度,实际上更多的还是问剪彩仪式时由哪个部门来邀请曹老,以及着重表达了曹老来吴岭后希望能和秦江深谈的意愿。该来的躲不了啊。
很显然,这事以吴岭县委县政府邀请显然不合适,因为没有必然的关联关系,并且级别也有些低,部里直接安排也不符合规定。这还真是个难题。秦江不得已,只好将这个问题反馈给了张立璞。
如果以市政府和张立璞的名义邀请,自然是最合适的。秦江本以为他会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结果出乎意料,张立璞居然也表示不合适!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自己才到市政府不久,如果如此高调地请老领导,恐会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代市长。
秦江是彻底无语了,这是典型的“有好处就上,有困难就让”啊,张立璞的意思是让秦江以吴岭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给市委打一个报告,就说为了扩大物流产业园的影响面,吴岭县准备邀请一些对这个项目给予关心支持的离退休老领导参加启动仪式,为了显得重视,提请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发出邀请。秦江本意当然不想这样操作,因为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既定事实:进入曹家阵营是你秦江主动争取来的,和张立璞并无关系。
秦江清楚张立璞的用意,说他身份不合适纯粹就是借口,逼迫秦江站队才是他的目的!难怪卞向波一直在催促自己,看来这两个家伙早就商量好了,张开笼子让自己往里钻呢!
他不禁陷入沉思,冥思苦想着如何破局。要想避免以身入局,只有找卞向波和方一鸣两个人中的一人才行。正当他思忖着对策的时候,卞向波的电话恰到好处地又一次打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