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的话音在幽寂的大殿中轻轻落下,易微道长心神巨震,眼神复杂地看着眼前的女子和她背后所代表的古老传承。
窗棂透过的夕照为殿内浮尘染上金边,一时只闻香火细微的哔啵声。
顾渊已悄然走到殿门外,并未打扰,只是静静等待着结果。
“灵虚山……”
易微道长喃喃重复,带着一种近乎梦幻的恍惚,“竟是那个……只存于古老传说中的灵虚山?!”
他看向供桌上的那些木牌位,似在寻求印证。
就在这时,所有人都看到,插在香炉中的那三炷清香,青烟骤然盘旋凝聚,不散不灭,隐约形成一个小小的循环漩涡。
而供案上,一枚尘封已久的、篆刻着经文的青铜法铃,竟无风自动,发出了一声极其微弱却清晰入耳的清音——“叮!”
易微浑身一震,眼中瞬间涌出泪光,对着牌位再次跪下,额头抵在冰凉的地面上,哽咽道:“弟子……弟子明白了!谢祖师垂示!”
这异象只持续了短短数息,烟复平常,法铃亦归于沉寂。
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在场三人都已明晰——青石观历代先师,认可了宋锦的提议,甚至隐隐透出欣喜之意。
宋锦神色庄重,对着牌位再次深揖一礼。
顾渊适时步入殿中,向易微伸手相扶:“易微道长。”
易微在顾渊的搀扶下起身,拭去泪痕,脸上悲戚之色淡去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尘埃落定后的释然,以及对未来的期冀。
他看着宋锦,又看向顾渊,声音虽还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顾先生,宋……道友。既是祖师亲自示下,顺应天意道缘,贫道再无异议。”
三人行至院中古树下。顾渊亲自为易微斟了杯热茶,沉稳开口:“如此甚好。道长放心,顾氏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修葺重造,只为重现道观荣光,弘扬道教文化,而非破坏。”
“我们会聘请专业的古建团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文物古迹。关于道观本身的重建,宋锦将全权负责设计和道统恢复。”
他看向宋锦,后者会意,接话道:“易微道长,我方才所言非虚。新落成的道观,仍会保留此地原有的根基,沿用‘灵虚观’之名。”
“青石观诸位先师的牌位与传承,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入新的祖师殿堂之中,两脉合一,共享香火,道法同修。您作为青石观唯一的嫡传,更是新灵虚观不可或缺的前辈法师。重建期间及之后的事务,还需要您多多指点。”
易微听着这周全的安排,心中最后一丝顾虑彻底消散。
他饮了口茶,温热的液体熨帖着冰冷的心:“如此安排,深合贫道之心。能亲眼见证灵虚传承重现世间,并有幸参与其中,护佑青石先祖,实乃贫道之福分。”
“至于指点……贫道自当竭尽全力。”
他看着这座荒芜多年的院落,眼中泛起波澜,“此处山明水秀,本就是修道之地……能在灵虚重光之下延续香火,更是大幸。”
“道长高义。”
顾渊点头,“关于山门的规划与后续运营,我们有一个初步构想。”
他示意助理拿出平板电脑,调出规划图,“我们计划以此山为主体,联合青石观旧址重建为核心,将整座山域规划打造为‘问道青石——灵虚山道教文化景区’。山顶主体为焕然一新的灵虚观,复建时会在保护原址基础上,尊重古制并融入宋锦对灵虚传承的理解设计。”
“山下将开辟游客中心、道教文化体验馆(含中医养生、茶道、古琴、香道等)、素斋馆,同时沿登山古道修缮步道,设置休憩点与解说牌,讲述青石观历史与灵虚山渊源。景区运营后,您作为重要顾问及道观代表,将获得顾问费用及景区收益分红。”
顾渊的规划详尽而专业,兼顾了文化保护与商业可持续。
易微仔细听着,不住点头,眼神越来越亮。
他终于看到了这座山、这座观延续生命与道法的全新可能。
在渐浓的暮色和山间除夕的静默中,三人就在这古树下的大理石桌旁,商定了所有细节,并草签了初步协议。
易微将道观及山地的全部产权正式委托顾氏集团开发经营,而宋锦将主导灵虚观的重建和道脉整合工作。
谈毕,易微道长郑重地将一串古朴的钥匙和一册泛黄的手抄《青石观本末录》交到宋锦手中:“宋道友,此山此观,还有青石观的过往记忆,今日便托付于你了。愿灵虚道法,自此光耀十方。”
宋锦双手接过,如同接过一份沉甸甸的传承与责任,肃然道:“必不负所托。”
送易微道长去厢房准备除夕夜的简单守岁后,宋锦与顾渊站在破败的山门前。
山风拂过,带着料峭寒意。宋锦望着山下南城方向零星亮起的万家灯火,又仰头看着笼罩在夜色中的山峦轮廓。
新生的喜悦与沉甸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
顾渊揽住她的肩,轻声道:“这里就是起点了。明年除夕,这里将不同今日。”
“是的,不同了。”
宋锦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山间清冽的空气,仿佛能感受到地脉深处被唤起的、沉睡已久的微弱道力波动,那不仅是青石观的残存道韵,似乎也呼应着她体内流淌的灵虚血脉。
一片全新的天地,属于灵虚山门的新画卷,正随着除夕之夜的降临,徐徐展开。
易微道长谈妥之后,在薛康成的助力下,一切的批文和流程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宋锦的天师资格证还没有办下来,要办天师资格证,还得先确定她的天师等级。
她还得先去位于京城的,号称国观之一的白云观,去参加测试,确定她的天师等级,然后才能上报办证。
但道观成立的批文手续得在动工之前就完成,好在易微道长是有证的,就先挂了易微道长的名字上去。
顾氏集团的开发项目很快启动。
专业的工程团队进驻,在宋锦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对原址进行测绘记录,对珍贵构件进行编号保护。
设计团队依据宋锦提供的灵虚山历史图鉴和易微道长的口述,结合现代技术与环保理念,描绘出融合古韵与实用性、兼顾宏伟与清修的殿宇群落蓝图。
开春之后,沉寂多年的西郊山脉,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中,迈向了全新的未来。
新的“问道青石——灵虚山道教文化景区”成为南城文化旅游版图上最令人期待的项目。
而山顶之上,属于灵虚观的飞檐与钟声,也将在不久之后,重新回荡于群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