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以‘民为邦本’作为思想根基。社会主义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儒家主张‘民为邦本’,二者在根本目标上一致。具体实践中,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制定政策时,同时参考生产数据和群众反馈,不得单方面以指标为依据。”
“第五条,吸收‘和而不同’理念,指导党内民主。允许不同意见存在,但需遵循‘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第八条,将‘务实精神’纳入党员考核。评价标准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政策落地的成效,群众投诉的处理效率。反对空谈理论,反对形式主义。”
文件刚念完,就有代表提出疑问。来自衡域省的农业干部张长河站起来:“传统文化里有‘劳心者治人’的说法,这和‘无产阶级平等’是不是冲突?纲要里没说怎么处理这种矛盾。”
朱昭熙这时第一次开口,声音平稳,对于这些问题她也已经思考了很久,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早有准备:“处理原则在文件第六条已经有了明确的指导,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劳心者治人’这些语句肯定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那就需要摒弃。
但‘格物致知’的务实方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属于精华,要吸收。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是否有利于无产阶级团结,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我们需要秉承着扬弃的态度,来对待咱们中华传统文化。”
她的解释没有展开论述,直接点明判断依据。张长河点头坐下,没有再追问。
接下来的讨论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在农村支部讲解 “民为邦本”,避免普通百姓觉得咱们还处于封建皇权的旧时代,百姓才是国家的主人;工厂的 “师徒制” 如何融入 “平等互助” 理念,打破传统师徒制的等级分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
第二天的议程聚焦党章修订。现行党章还是朱昭熙和蒋谦等人一拍脑袋制定的,毕竟当年朱昭熙等人也是在这个时代开天辟地第一次建党,所有事情都是从无到有的建设的,
共五章二十一条的党章,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状况了。修订草案增加到八章四十五条,新增内容包括 “党员权利保障”“基层组织选举办法”“纪律处分程序”。
“修订草案第三章第十一条:党员对党组织的决议有不同意见,可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党组织申诉,上级需在三十日内书面答复。不得因申诉扣减考核分数,不得对申诉人进行打击报复。”
“第六章第二十九条:支部委员会选举实行差额制,候选人比应选人数多百分之二十,得票过半数方可当选。禁止指定候选人,禁止代投选票。”
这些条款引发了激烈争论,有老党员担心,“差额选举” 会导致拉票现象;有人质疑,“申诉制度” 可能削弱组织权威。
对此,朱昭熙的态度可谓是非常强硬,在总结的时候强调:“纪律的核心是自觉,不是强制。如果制度本身不合理,再严的处罚也没用。
修订党章的目的,是让组织更有活力,而不是更僵化,怕削弱权威,怕认错,那是封建旧时代的官僚,勇于任事,敢于承认错误才是新时代的公仆。”
第三天讨论党纲和党纪。党纲部分明确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短期完成工业化基础建设,中期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长期探索 “社会主义与虞国国情结合的具体路径”。没有使用 “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 等抽象概念,而是聚焦可量化的指标。
党纪处分条例则细化到具体行为:“无故缺席组织生活三次以上,给予警告处分;利用党员身份谋取私利,没收非法所得并开除党籍;泄露党组织秘密,视情节轻重,给予留党察看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每条处分都附带三个以上的实际案例,说明适用范围。
或许是在党组织当中,朱昭熙故意培养党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的习惯,来自司法系统的党员在讨论到这条的时候就立即提出,“谋取私利” 的界定不够清晰。
朱昭熙不以为忤,反而是认真回应这位党员:“以是否偏离无产阶级利益为标准。比如,党员经商本身不违规,但通过垄断资源、压榨工人获利,就属于谋取私利。具体由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认定,不服可向上一级申诉。”
最后两天的议程是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和通过各项决议。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候选人名单提前三天公示,包括个人简历和主要工作业绩。最终选出的五十九名中央委员中,有三十八人来自基层,占比超过六成。
闭幕式上,朱昭熙作总结讲话,全文仅一千二百字,没有任何客套话:“这次会议解决了三个问题:明确了思想融合的方向,完善了组织制度,统一了发展目标。
接下来,各级党组织要做三件事:一是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新党章,二是按纲要要求调整思想教育内容,三是对照决议自查不足。”
她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党员的先进性,不在口头上,而在车间里、田埂上、工地上。下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要看的不是报告写得好不好,是这些决议落实了多少,老百姓的日子有没有真的改善。”
下午五点,会议准时结束。代表们有序退场,没有鼓掌,没有交流,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会议决议汇编。朱昭熙最后一个离开会场,她的笔记本上,最后一行字是:“5 月前完成基层支部培训方案,6 月启动党员思想考核试点。”
走出大礼堂时,夕阳正落在远处坤泽城的街道上,映出一片暗红色的光。朱昭熙没有停留,径直走向中央书记处 —— 那里还有一堆文件等着审批,会议结束只是工作的开始,不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