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猎户的农门医女 > 第512章 置办家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走,带你去看看咱们在西城置办的宅子。”苏月禾说着,带着木头拐进了一条相对安静整洁的巷子。

巷子两边多是高墙深院,青石板路面打扫得很干净,与外面主街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

走到巷子中段,一座黑漆大门的宅院出现在眼前。门楣上挂着一块素雅的木匾,上书两个清秀的小字——“竹居”。

“就是这里了。”苏月禾掏出钥匙,打开门锁。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

入眼是一个小巧雅致的庭院。虽值冬日,花木凋零,但布局疏朗有致。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径通向正屋,小径两旁是修整过的花圃,角落里种着几竿翠竹,在寒风中依旧挺立,发出沙沙的轻响。

院中还有一口小小的水井,井台光滑,旁边放着一个古朴的石盆。

庭院不大,却处处透着江南园林的精致韵味,与凉州府粗犷的风格迥异,显然是苏月禾精心布置过的。

“这院子…”木头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前面药铺虽然宽敞,但毕竟是做生意的场所,人来人往,总归是嘈杂了些。”苏月禾解释道,声音在安静的庭院里显得格外清晰。

“况且,伙计们也都住在后院,我们总得有个清净的落脚之处。这里离药铺不算太远,环境却清幽得多,适合休息,也方便…待客。”

她说着,引着木头穿过庭院,推开正屋的门。

正屋是三间打通的大开间,布置得简洁而温馨。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踩上去柔软无声。

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和几本摊开的账册。书案旁是一个多宝格,里面摆放着一些书籍和精巧的瓷器摆件。

屋子中央是一张圆形的花梨木餐桌和几张同款的椅子。靠墙的位置还有一张舒适的软榻。

屋内的家具多是江南风格,线条流畅,色泽温润。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画。整个空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家的温馨感,与外面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凉州府仿佛是两个世界。

“东厢房是书房和待客的小厅,西厢房是卧房。”苏月禾推开西厢房的门。里面陈设简单,一张挂着素色帐幔的雕花大床,一个衣柜,一个梳妆台,一张小几。床上铺着厚实的锦被,叠放整齐。梳妆台上,只有一把木梳和一面铜镜,显得有些空荡。

木头注意到,这间卧房虽然干净整洁,却似乎缺少了常住的气息。他想起阿姐之前一直住在药铺后院,大概是为了方便处理事务。这宅子,更像是一个精心准备却尚未真正启用的港湾。

“后院还有厨房、柴房和两间小厢房,是给伺候的人住的。”苏月禾带着木头简单转了一圈后院。

“目前只请了一个本地老实本分的婆子王妈妈,每日过来打扫做饭,晚上就回自己家。等以后…人多了,再添置人手。”

她站在后院的廊檐下,望着那几竿在暮色中摇曳的翠竹,沉默了片刻。夕阳的余晖给她清丽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也映照出她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深沉的思念。

木头站在她身后,看着阿姐略显单薄的背影,心中明白。这宅子虽好,却还缺了最重要的东西——家的男主人,还有那几个叽叽喳喳的小主人。

“阿姐…”木头轻声唤道,“这宅子真不错,清静雅致,姐夫和孩子们肯定喜欢。”

苏月禾回过神,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带着期盼的笑容:“嗯。等他们都来了,这院子就热闹了。陌儿可以在这里练剑,宁儿可以在花圃里种她喜欢的花,睿儿…可以在廊下学步。”她的声音轻柔,描绘着想象中的温馨画面。

“走,天快黑了,该回药铺了。王妈妈今晚应该做好了饭。”苏月禾收敛起情绪,恢复了平日的干练,“明天还有一堆事呢。”

两人锁好“竹居”的大门,沿着安静的巷子往回走。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凉州府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

主街上的喧嚣声浪似乎比白天更盛了几分,酒楼茶馆人声鼎沸,勾栏瓦舍丝竹悠扬,这座边塞重镇,在夜色中展现出另一种活力。

回到药铺,前厅已经打烊,只留下几盏照明的灯笼。后院的饭堂里,王妈妈果然已经做好了几样热腾腾的饭菜:一大盆香气扑鼻的羊肉汤面,一盘凉拌的胡瓜,还有一碟凉州府特有的、烤得金黄酥脆的馕饼。

李掌柜和几个管事、还有值夜的伙计也都在。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

“东家,木头兄弟,快坐下吃饭,趁热!”李掌柜热情地招呼着。

“辛苦王妈妈了。”苏月禾微笑着道谢,在首位坐下。木头挨着她坐下。

羊肉汤面炖得奶白浓郁,面条筋道,撒着翠绿的葱花和香菜,在这寒冷的冬夜,吃下去浑身都暖洋洋的。木头奔波数日,此刻吃着热乎的家乡饭菜,只觉得无比满足。

席间,大家边吃边聊。李掌柜汇报着铺子里今日的营收和明日安排。苏月禾静静地听着,偶尔询问几句。木头也分享了些路上押运的见闻和江南总号的情况。

当话题转到凉州府的繁荣时,李掌柜感叹道:“东家,您是不知道,咱们这‘竹溪药圃’开张这几个月,名声可是越来越响了!尤其是您坐诊的时候,那队伍能排半条街!都说您是活菩萨,不仅医术高明,心肠还好,给穷苦人家看病抓药,常常只收个本钱,甚至白送!”

“是啊是啊!”一个年轻的伙计附和道,“还有那些西域商人,刚开始看咱们是新铺子,还不太信任。后来有几个头疼脑热的来抓药,吃了咱们的药很快就好了,现在都认准了咱们‘竹溪’的牌子!前两天还有个胡商,带着他拉肚子的骆驼来看病呢,阿福哥给配的药,嘿,第二天那骆驼就活蹦乱跳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苏月禾也莞尔:“治病救人,不分人畜。只要咱们的药真材实料,童叟无欺,口碑自然会传开。这凉州府商路畅通,四方客商云集,正是咱们‘竹溪’把名声打出去的好机会。李掌柜,你留心着,看看西域那边有什么咱们中原少见的药材,或者他们常用的方子,都可以试着引进交流。”

“是,东家!小的记下了!”李掌柜连忙应道。

木头听得心潮澎湃,看着阿姐在灯火下从容自信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敬佩。阿姐不仅医术超群,更有着常人难及的魄力和眼光。将“竹溪药圃”开到凉州府,不仅支援了北境军需,更是在这商贾云集之地,为自家的基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饭后,苏月禾回到自己位于药铺后院、临时辟出的那间清净书房。桌上堆着账册、药方和各地传来的信件。她挑亮油灯,开始处理公务。

木头则被热情的伙计们拉去,说要带他尝尝凉州府夜市最有名的烤羊腿。木头推辞不过,加上也确实好奇,便跟着去了。

书房里,苏月禾提笔蘸墨,在一本厚厚的账册上勾画着。灯光映着她专注的眉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处理完几件要紧事,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

目光落在桌角一个尚未拆开的厚厚信封上。那是前几日从江南寄来的家书。白天在码头被木头勾起的思念,此刻又悄然涌上心头。

她拿起信封,拆开封口,抽出厚厚一叠信纸。信是父亲写的,字迹端正有力。前面是药圃的经营情况汇报,一切都好。中间是红姨絮絮叨叨的家常,说孩子们都长高了,陌儿练剑很认真,宁儿跟着她学女红有模有样,睿儿说话更清楚了,整天“爹爹”、“娘亲”地叫…

看到这里,苏月禾的指尖微微颤抖,鼻尖又是一酸。她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看。

信的最后,是父亲特意附上的,三个孩子歪歪扭扭的“墨宝”。陌儿画了一把小木剑,旁边写着“想爹爹”;宁儿画了两个手拉手的小人,写着“爹爹娘亲”;睿儿的“大作”则是一团墨点,旁边被红姨标注着“睿儿说这是爹娘,还有哥哥姐姐”…

苏月禾再也忍不住,一滴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睿儿那团墨点上,缓缓晕开。

她轻轻抚摸着信纸上稚嫩的笔迹和图画,仿佛抚摸着孩子们柔软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