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曹操那些事 > 第164章 终究错付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对于刘备的担忧不无道理。

刘备当前的实力虽然不咋地,但过去刘备做过的事件件让曹操佩服。

三千精兵救北海,千余人马救徐州,借助名声拉赞助,凭借口碑接州牧。

虽然最终是四处依附,到处投靠。

但其坚韧不拔,屹立不倒,还始终有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糜竺等人誓死追随,足以让人敬佩。

换成是其他诸侯,稍有半点松懈,定然半路放弃,亦或是依附在强大的诸侯身边,甘愿成为一名马前卒。

刘备没有,始终保持着独立自主。

他平时很少说话,对下人又很好,不会轻易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又善于结交豪杰,很多年轻人都会选择依附他。

就这一点,让曹操始终自叹不如。

所以曹操在对刘备十分友好的前提下,依旧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老刘家似乎先天圣体,天生免疫鸿门宴。

不管是曹操的煮酒论英雄,还是后期孙刘联盟后单人过江,数次鸿门宴都没有把刘备怎么样。

反倒是让刘备一次又一次的成长。

话说董承在刘备那里没有得到回应,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找到了偏将军王子服。

董承还是很会挑选人的。

他与王子服的关系,只能说一般,并没有好到亲密的程度。

董承所在的权力圈子里,并没有王子服的位置。

那董承为何会找到偏将军王子服呢?

因为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王子服与董承一样,都是在暗地里反对曹操的人物。

董承虽然位高权重,但在许县城中实际掌控兵权的人并没有他。

王子服恰好有一定的兵权,又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所以是董承最好的第二选择。

如今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夺取朝廷权力又刻不容缓,所以董承只能赌一把。

他找到王子服,亮出天子诏书,对他说:“郭汜曾以几百兵力击败李傕数万人,所以就看你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依靠子楚之后得以富贵,如今你我也是这个情况。”

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且兵力不足。”

王子服的话让董承看到了希望。

若是他压根没有推翻曹操的想法,或者是已经站在曹操一边,当董承亮出诏书那一刻便会被拿下,而不是如此辩解不敢。

敢推脱,定然是留有余地。

董承乘胜追击,回应说:“若成功杀死曹操,就能得到他现成的兵力,还怕不够吗?”

王子服来回踱步,思索良久。

董承耐心等待。

他从王子服的表情上看得出,王子服已经被说动。

果然,王子服转身便问:“在京师有办事的人吗?”

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

见还有两位一道,王子服便下了决定。

“先前怀疑国舅的用心,实属王某不该,既然天子下诏,臣岂能不应。”

双方一拍即合,当即初步谋定。

面对强大对手,董承的执着确实令人佩服,也很容易理解。

曹操将董承边缘化,把汉献帝宫廷宿卫全部换成了曹家人,接着来了招釜底抽薪,让自己的心腹谋士荀彧出任侍中、尚书令。

从那一刻起,注定会有一场风雨要降临许县。

毕竟按照东汉的架构,尚书令有着处理奏章并传达皇帝命令的重要职能。

曹操此举已经彻底架空了汉献帝,将权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上。

历史上有句话:“权归曹氏,天子总己,百官备员而已。”

掀起这场风雨的不是董承,也会有其他人。

另一边,袁术的仲氏帝国逐渐走到了尽头,濒临崩溃。

先前的众叛亲离,让袁术不仅地盘锐减,连手中的兵力也急速减少。

加上与曹操、吕布等周边人员的对决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使得原本势力雄厚的家底快速消败。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淮南天灾。

数十年不遇的旱灾,几个月都没有下雨。饥民遍地,死者不计其数。

别说百姓了,袁术自己也没有好的生活。

这时,他想到了两个人,便是先前离他而去的雷薄和陈兰。

二人躲在潜山中,似乎日子过得不错。

于是,袁术当即动身前往潜山,与二人交涉。

但雷薄和陈兰二人何其精明,当初离开袁术就是看到了袁术的衰败已成定势,如今袁术前来投靠,他们不仅捞不到半点好处,还会成为其他诸侯的围攻对象,所以直接拒绝了袁术。

袁术臭骂二人不识抬举,好歹他也是皇帝。

可骂归骂,再臭的话也无法让雷薄和陈兰二人改变主意。

袁术只好重新物色其他诸侯。

但是如今的扬州周边,除了曹操就是孙策,还有东面的高傲刘氏刘表,压根没有他袁术的出路。

唯一的可能性,便是曹操北面,袁术长子,他自己的哥哥袁绍。

于是,袁术只好放下姿态,给袁绍写信。

信中提了两件事,一件是他袁术要把帝号让给袁绍,另一件是想要说服袁绍接纳他。

信中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权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着。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袁绍一看,这不是送上门的好处么。

回想一下,当初袁绍在朝廷之时就对皇位有小想法,后来领军到了冀州,还找曹操一起想要立刘虞为皇帝,说白了是傀儡皇帝,实权掌控在袁绍手中。

只是天不予,袁绍两次都没有成功。

如今袁术都把传国玉玺和帝号送过来了,岂不是天上掉馅饼吗?

关键,下一步他就要出兵对付曹操,有袁术在南面支持,就能让曹操腹背受敌,岂不是美哉?

所以,袁绍当即就同意接纳袁术。

但袁术北上之路已经被曹操切断,唯一可能的便是绕道尚不算稳定、实力也最弱的徐州,途径青州再到冀州。

于是,袁绍命其子袁谭在青州与徐州边境接应袁术。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曹操耳朵里,曹操当机立断要拦住袁术,否则两家合一对其不利。

只是派谁去,曹操还没有想好。

正当曹操思索之际,刘备站出来主动请命。

曹操看了一眼严肃的刘备,想到先前自己对刘备有所怀疑,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作为弥补。

刘备、朱灵连夜出城,便率五万大军,前往徐州拦截袁术。

程昱和郭嘉得知消息,急忙来找曹操。

二人说:“明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更向他借兵,他必定会有异心,一去不回。”

被二人这么一说,曹操忽然清醒过来,立刻派人想要将刘备追回。

可惜晚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