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笑道:“你看,说曹操曹操到。请进。”
李明辉也好奇李主任口中的曹操究竟是何方神圣。
随后,他们的目光转向门口。
门扉开启,一位举止高雅的中年女士含笑步入。
她身材修长,发髻高挽,流露出一股艺术家的风范。
“老李,这就来打扰你了。”
李主任起身迎接:“老朋友,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来我这儿哪能算打扰呢,你以后得多来啊,好让我这沉闷的办公室多添几分艺术氛围。”
“你太客气了。”
中年女士与李主任寒暄片刻后,留意到了李明辉。
“真不好意思,你们在谈事吧,你们继续,我去会客室等好了。”
李主任一笑:“不必去会客室了,他就是你今天想见的人。”
中年女士微微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之色。
“你,就是李明辉同志?”
声音中带着惊讶与激动,仿佛李明辉对她而言意义非凡。
李明辉起身道:“是的,我就是李明辉。”
中年女士神色振奋:“明辉同志,总算见到真人了。对了,老李,你跟明辉同志提我要找他的事了吗?”
“正要提呢,你就来了。正好,我给明辉介绍下你。”
“不必了,我自己来介绍。明辉同志,我叫陈雅,你叫我陈姐就好。”
女士温婉的模样,一看便是知书达理之人。
“陈姐,那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明辉问道。
“坐下说,坐下说。”
众人相继落座于沙发上,李主任吩咐人送来茶水。
“明辉同志,实话告诉你,我是为你的那首《家园之歌》而来的。”
陈雅随即坦诚相告此行的目的。
一番深入交谈后,李明辉方知,陈雅是一位歌唱家,同时在文化部任职,今日来访是希望能成为这首歌的演唱者。
众所周知,歌曲的作者与演唱者各司其职,一个幕后,一个台前。
李明辉虽已取得歌曲的版权,但这首歌尚未正式发布。
而今陈雅主动找上门,意在购买版权,亲自演绎,将这首歌推上电台,通过电波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
李明辉思索片刻,他原本只是想拿下这首红歌的版权作为保障。
而陈雅似乎的确更适合担纲这首歌的演唱。
一次出色的演绎,能让歌曲的传播更为深远,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内在价值。
因此,他应允了对方的请求。
“我愿意支付两千元购买这首歌曲的演唱权。”
李明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两千元,近乎是张强两年薪资的总和。
这数目已然不菲。
然而,张强作为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深知未来版权的昂贵,现在以两千元售出,日后必定会追悔莫及。
“李先生,若你真心欣赏这首歌,就应当理解它的真正价值。”
张强的话语,让李明与厂长王先生都为之一愣。
这显然是对报价的不满。
原本,李明此行至工厂,是怀揣着三顾茅庐的诚意,加之有王厂长的从中协助,意图以优惠的价格获得歌曲的演唱权。
遗憾的是,眼前的年轻人过于聪慧。
“那你认为多少合适呢?”
李明沉声问道。
“张强,老李在文化部门可是有话语权的,这次你歌曲的版权能顺利审批,老李也出了不少力。你就稍微退让一步,给个友情价吧。”
王厂长的话语,意在让张强适可而止,卖个人情,以便日后行事更为顺畅。
张强自然心领神会。
日后若有新歌申请版权,还需经过李明之手。
“这样吧,李先生,我可以两千元转让歌曲的演唱权,但须设定一个期限,十年,你看如何?”
张强所提的十年并非空穴来风,有了李明这样的歌唱家为这首红歌助力宣传,那么在风起云涌之时,这首歌所能提供的庇护将更加坚实。
李明问:“十年后,若想继续演唱这首歌,是否还需另付版权费?”
“没错,按十年后的市场行情支付即可,届时你享有优先授权。”
张强回答,这已是他的极大妥协。
李明是业内人士,却未曾料到张强更是此中高手。
“好,就十年,我们签订协议,这笔交易便算达成。”
言罢,他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两份协议。
“李先生的准备真是周全。”张强不禁赞叹。
李明笑道:“这也足以表明我的诚意了吧。”
张强心中暗想,这可不是诚意,这是强势,是志在必得。
然而,在强势的李明面前,他并未显得弱势,反而从被动中争取到了一丝主动,最终完全掌握了局面。
协议签署完毕,李明即刻支付了两千元,张强爽快地收下。
“张强同志,日后若有新歌,直接找我,我会尽快为你审批。当然,新歌的版权若要出售,也可以考虑一下我。”
对李明而言,今天的交易颇为划算。
“那是当然,日后或许还得有劳李先生相助。”
张伟客气地说道。
李明离去后,王主任拍着张伟的肩膀笑道:“你小子真有两下子,居然敢在她面前议价,你可知,我在她面前从来都是唯唯诺诺的。”
张伟略显惊讶,未曾料到王主任在李明面前如此怯懦。
“我不过是初生之犊不畏虎,以后在她面前说话自当谨慎。”
离开王主任的办公室,张伟心中暗自庆幸,今日竟额外收入了两千元,加上之前的奖金一万元,手头现金已逾一万两千元,稳稳当当成了万元户。
“看来,得找个时间去古董市场碰碰运气了。”张伟暗自思量。
他决定,当天下班后就前往古董市场。
再次踏入那家曾让他淘到几件古董的店铺,张伟迈步而入。
刹那间,他仿佛看到了赵灵儿的身影重现眼前。
那位衣着时尚、与众不同的少女,曾比他更早注意到一只瓷碗。
她留下合影,并言他日有缘再会,将照片赠予了他。
一切,犹如昨日重现。
“不知何时能再遇‘九二零’赵灵儿。”张伟心中默念。
“同志,想买些老物件吗?”店员问道。
张伟回过神来,环顾店中物品,皆显得 ** 无奇,即便留到未来,也无甚价值。
他正欲离去,却被店员叫住:“同志,我记得你上次在我们店里买了三件老物件,怎么,今天没看上什么?”
“对,你们货架上的这些,都太过普通。”张伟直言不讳。
“同志,你果然是个行家,但别急,我们这里还有更好的。最近新到了一件东西,你看了定会喜欢。”
听店员如此说,张伟停下了脚步。
不一会儿,店员拿出一块脏兮兮的破布,摊在柜台上展示给他看。
张伟初见破布,因过于脏污,未及细看,便断定其无甚价值。
或许那店员是在故意捧杀他,后世许多推销员常用此招,将人捧得天花乱坠,让人糊里糊涂地买下东西。
但他可不上当。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他心中响起:
“检测到任务环境,触发以下任务选项:
选项一:拒绝购买破布,奖励四合院图纸碎片十块;
选项二:鉴定破布价值,购买破布,奖励四合院图纸碎片十块,心灵感应符一张。”
呵!
张伟心中暗喜,心灵感应符又来了。
回想起上次在刘芳家使用心灵感应符后的趣事,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项。
只是,第二项任务需要他鉴定破布的价值,这多少有些冒险。
“同志,你这破布,能让我仔细瞧瞧吗?”张伟问道。
店员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布,上头有字迹。”
李卫民一听,连忙凑近细看。
果然,在那块满是污渍的布上,写着几行字,笔力雄健,字形如银钩铁画,透出一股不凡的气韵。
他心中猛地一跳。
这字迹,像极了失传已久的王羲之真迹!
接着,他细细研读起来……
最终判断,这不是真迹,而是临摹之作,但的确是王羲之《平安帖》的临摹本。
即便是临摹,其价值也取决于年代,据他估计,应是初唐时期的作品。
放在现在,也是价值连城。
“朋友,你这块布怎么卖?”
李卫民故意问道。
店员道:“都说了不是一般的布,你要的话,五百块拿走。”
其实这布,是他从一个老农那里收来的,私下在店里出售。
“朋友,看你们这店的样子,不像是会收这种布,莫非其中有什么故事?”
店员被这一问,顿时语塞。
若真有来历,他自然能说得头头是道,但这显然是个未经证实的东西,他只是碰碰运气,看有没有 ** 愿意买。
“呵呵,看来这不是你们店里的货,要不是看上面有字,我都不会多看一眼。这样吧,五块钱卖给我,怎么样?”
李卫民继续试探。
店员本想多赚点,但一听李卫民似乎猜到是私卖,便道:“行,五块就五块,但你得替我保密,不然我可不卖。”
李卫民二话不说,拿钱取布离去。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奖励四合院碎片十枚,心声符一枚。”
怀揣着刚得到的宝贝,听到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李卫民心中一阵欢喜。
仅凭这一块布,哦不,是王羲之《平安帖》的初唐临摹本,其价值已远超他之前捡漏所得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