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御风小说之穿越古代 > 第734章 穿越之济世医馆草木经:沙参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4章 穿越之济世医馆草木经:沙参章

初秋的晨露还挂在济世医馆后院的草木上,洛风已经蹲在药圃东侧的畦垄边,指尖轻轻拨开一片卵形的叶子。阳光穿过薄雾落在他肩头,映得那丛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草本植物愈发清润。秦慕伊提着竹篮走来,里面盛着刚采挖的新鲜根茎,带着泥土的湿气和淡淡的药香。

“今天咱们讲的这味药,看着柔弱,却是滋阴润燥的良药。”洛风招手让伙计们围拢过来,指尖拂过植株顶端的总状花序,“都仔细看看,这就是沙参。它的茎秆直立,高约尺许,表面有细细的柔毛,叶片互生,边缘带着不明显的锯齿,最特别的是这些紫色小花,钟状花冠顶端五裂,像一个个小铃铛挂在枝头。”

秦慕伊将竹篮里的根茎倒在铺着棉布的石桌上,圆润的根须带着新鲜的泥土,断面呈现半透明的黄白色。“大家再看它的根,”她拿起一根完整的根茎,“呈长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和须根痕,质地松泡,断面有裂隙,这是南沙参的典型特征。若是北沙参,根茎会更细瘦,质地也更坚实。”

药童阿竹凑近闻了闻,皱着鼻子道:“有股淡淡的甜味,带着点土腥气,它的化学成分和之前讲的草药有什么不同吗?”

“问得好。”洛风赞许地点头,“沙参的化学成分很丰富,主要含三萜类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其中皂苷和多糖是它滋阴润肺的关键成分,黄酮类物质则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这些成分相互配合,让沙参既能补阴又不滋腻,清热又不伤胃。”

秦慕伊用小刀将根茎切成薄片,断面的纹理清晰可见:“在中医里,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虽都能滋阴,但各有侧重。南沙参偏于清肺化痰,北沙参长于养胃生津。咱们医馆常用的是南沙参,搭配麦冬、玉竹这些药材,专治秋燥引起的各种病症。”

伙计长青搓了搓手:“先生师母,秋燥我知道,就是秋天容易口干舌燥、咳嗽痰多。可这沙参看着不起眼,真能有这么大用处?”

洛风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望向医馆外的街巷:“前年深秋的那场瘟疫,就是靠它救了半个镇子的人。”

秦慕伊将切好的沙参片摊在竹匾里晾晒,闻言动作微顿,轻声道:“那年的秋天特别干燥,从入秋就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镇上的人先是觉得口干舌燥,后来开始咳嗽,有的人痰中带血,连呼吸都带着灼痛感。”

“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秋燥,直到城西的李大户家接连病倒了五口人,高烧不退,咳嗽不止,请来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洛风的声音沉了下来,“我和你们师母去看诊时,发现病人咽喉红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典型的燥热伤肺、阴虚火旺之症。可当时镇上的知母、麦冬早就被抢购一空,药材行的存货价格翻了十倍都买不到。”

阿竹紧张地追问:“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大家受苦吧?”

“当然不能。”秦慕伊拿起一片沙参饮片对着阳光照了照,“我记得后山的向阳坡上长着大片野生沙参,那是以前采药人留下的。当天下午我就带着三个伙计背上药篓进山,可连着找了两个时辰都没见着踪影,后来才想起秋旱让山坡上的草木都蔫了,沙参的叶子枯黄得和杂草差不多。”

洛风接过话头:“找到沙参时天已经擦黑了,你们师母为了辨认植株,手背被荆棘划了好几道口子都没察觉。野生沙参的根扎得深,得用小铲子一点点挖,稍不注意就会折断。等我们背着半篓沙参下山时,月亮都升起来了,每个人的裤脚都被露水打透,满是泥污。”

“光有药材还不够,得配出合适的方子。”秦慕伊补充道,“当晚我们就在医馆连夜试验,用沙参搭配贝母、杏仁、桑叶煎成汤剂,先在自己身上试喝,确定药性平和后,才敢给病人用。第一个喝药的是李大户家的小孙子,才六岁,咳得整晚睡不着觉,喝了一剂药后,第二天早上居然能吃下小半碗粥了。”

长青眼睛一亮:“这么快就见效?”

“沙参的妙处就在这里。”洛风解释道,“它的多糖成分能增强免疫力,皂苷能润肺止咳,黄酮类物质能抗炎消肿,正好对症燥热伤肺的病症。但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沙参数量不够,镇上有上百人发病,光靠我们采挖的那点根本不够用。”

秦慕伊叹了口气:“更麻烦的是,有些病人觉得沙参是普通野草,不肯喝药,非要等名贵药材。有个姓王的老秀才,咳得痰中带血还坚持不用沙参,说‘草根树皮岂能治病’,结果拖到呼吸困难才肯求医,那时病情已经加重了许多。”

“我给他开的方子是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玉竹三钱、百合三钱,再加少许冰糖调味。”洛风回忆道,“为了让他信服,我特意在医馆煎药时让他看着,讲解沙参的药性。告诉他《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沙参‘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并非寻常野草。他半信半疑地喝了三天药,咳嗽果然减轻了,后来还特意送来牌匾感谢我们。”

阿竹好奇地问:“那其他人呢?都愿意喝沙参汤吗?”

“一开始也有顾虑,”秦慕伊笑着说,“我们就想了个法子,在医馆门口支起大锅,每天免费熬制沙参雪梨汤,让大家先尝效果。清甜的雪梨中和了沙参的药味,喝起来润喉解渴,镇上的人尝过之后都主动来求药了。你们洛先生还教大家辨识沙参的形状,让青壮年自己进山采挖,既解决了药材短缺的问题,又让大家了解了这味药。”

洛风蹲下身,指着沙参的根系道:“你们看,沙参的根深入地下,能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这正是它能滋阴润燥的原因。那年秋天特别旱,其他草木都蔫了,唯独沙参还能保持生机,因为它的根能扎到三尺深的地方汲取水分。就像做人一样,根基深厚才能经得住考验。”

“有天夜里下了场小雨,”秦慕伊继续说道,“后山的沙参吸足了水分,叶片都舒展开来,我们趁机组织村民大规模采挖。大家带着锄头、药篓进山,孩子们负责辨认植株,大人负责挖掘,妇女们则在山下分拣清洗。那天采回来的沙参堆了半院子,连夜切片晾晒,整个医馆都飘着沙参的清甜味。”

洛风望着药圃里的沙参,语气带着欣慰:“最让人感动的是,有个叫石头的哑童,父母都因疫病去世了,他自己也咳得厉害。我们给他治病时,他总是默默帮我们晾晒药材。等他病好后,每天天不亮就进山采沙参,用布包着送到医馆,虽然说不出话,但每次放下药材都会给我们鞠个躬。”

“后来疫情控制住了吗?”阿竹追问。

“当然。”秦慕伊的眼中闪着光,“靠着沙参为主的方子,半个月后镇上的疫病就得到了控制。咳嗽的人少了,痰中带血的症状消失了,大家脸上又有了笑容。为了感谢沙参的救命之恩,镇上的人在进山的路口种了一片沙参,还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沙参救民,草木有情’。”

洛风拿起一片晒干的沙参饮片,对着阳光细细观察:“沙参的功效远不止润肺止咳。它的多糖成分能提高免疫力,皂苷能保护胃黏膜,黄酮类物质能抗氧化。现在医馆里的很多方子都少不了它,比如治疗慢性胃炎的‘沙参麦冬汤’,调理支气管炎的‘沙参贝母散’,甚至女士们常用的滋阴养颜方里,也会加少量沙参。”

他转向伙计们,语重心长地说:“学医要懂得变通,不能只认名贵药材。沙参虽不贵重,但在关键时刻能救人性命;就像做人不能只看外表,内心的善良和坚韧才是最可贵的。那年的疫病让大家明白,最好的药材可能就长在山野间,最朴实的道理往往最管用。”

秦慕伊笑着拍了拍手:“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中午我用沙参、玉竹、百合炖雪梨,让大家尝尝这滋阴润燥的滋味。记得把今天学的内容记下来,下次我可要考你们沙参的特征和功效。”

伙计们笑着散去,阿竹边走边问长青:“师母炖的雪梨一定很好吃吧?我还从没吃过加沙参的甜品呢。”长青笑着点头:“不仅好吃,还能润嗓子,你不是总说秋天嗓子干吗?正好补补。”

洛风看着他们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药圃里的沙参。晨露滴落,在叶片上滚出晶莹的光,淡紫色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用平凡草木创造奇迹的往事。秦慕伊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刚沏好的沙参茶:“尝尝?今年的新货,比去年的更清甜些。”

洛风接过茶杯,温热的茶水带着清润的药香滑入喉咙,瞬间驱散了初秋的燥意。他望着满园的草木,轻声道:“草木无言,却能济世;医者有心,方能救人。这大概就是咱们济世医馆的真谛吧。”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沙参的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药圃里的沙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淡紫色的小花像一个个小铃铛,仿佛在吟唱着关于生命、希望与仁心的歌谣。石桌上的沙参饮片泛着半透明的光泽,静静等待着下一次被唤醒,继续书写它们在济世医馆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