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的成都,春深似海。锦江两岸杨柳依依,浣花溪畔百花争艳。这座历经战火的城市,终于在和平的曙光中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李倚率领大军凯旋的消息早已传遍全城。当他的仪仗出现在南门外时,道路两旁跪满了迎接的百姓。欢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恭迎大王凯旋!”成都文武官员齐声高呼,声音在城门口回荡。

李倚骑在骏马上,面带微笑地向众人致意。他特意换上了一袭亲王常服,显得雍容华贵,与出征时的戎装形象判若两人。

“诸位请起。”他温和地说道,“西川能重归太平,全赖将士用命,百姓支持。”

入城仪式结束后,李倚站在节度使府的廊下,望着庭院中盛开的芙蓉花,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笑意。征战年余,他终于可以暂时放下刀兵,享受这难得的安宁时光。

“大王,高将军和李长史到了。”亲兵轻声禀报。

李倚收回思绪,整了整衣冠:“请他们到书房议事。”

书房内,三人围坐一案。窗外是明媚的春光,窗内则是决定西川未来格局的重要会议。

“西川已定,百废待兴。”李倚开门见山,“本王不日将返回凤翔,西川事务需托付可靠之人。今日请二位来,就是要商议此事。”

高仁厚神色凝重:“大王放心,末将必当竭尽全力,安定西川。”

李振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名册:“大王,这是西川各州县的官员名录,以及我军各部将领的履历。请大王过目。”

李倚仔细翻阅名册,不时抬头询问。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认真的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西川留后一职,非仁厚莫属。”李倚最终拍板,“仁厚久经战阵,在西川威望素着,足以镇守一方。”

高仁厚起身行礼:“末将定不负大王重托!”

李倚示意他坐下,继续道:“冯涓、杜光庭、贯休、王先成、李景颇有才干,可为仁厚副手,协助处理政务。至于各州驻军...”

这些人皆是李倚在西川发掘的人才,随来自各行各业,但都颇有才干。

他的手指在名册上轻轻划过:“山行章、杨儒、杨晟等西川降将,可继续留任原职。他们熟悉本地情势,有利于稳定局面。”

李振点头赞同:“大王明鉴。用西川人治西川,可收安定人心之效。”

“文武坚、李继昌等人,以及本王先前任命的刺史,一律不动。”李倚继续道,“黎州、雅州也暂由谢从本管理,此人虽反复,但眼下还需借重他在当地的势力。”

说到此处,李倚顿了顿:“倒是那些南诏降兵和各部落首领,需要妥善安置。”

高仁厚接口道:“末将以为,可让愿意跟随大王建功立业的同往凤翔;不愿离开的,则划出特定区域供其居住,但需约定,日后我们征讨南诏时,他们要返回本部为内应。”

“此议甚好。”李倚赞许地点头,“就按仁厚说的办。”

接着,他们商定了随行返回凤翔的人员名单。

杨崇本、符道昭、陈二牛等凤翔旧部自然在列,监军张承业也要回朝复命。让李振有些意外的是,李倚特意点名要带华洪和周庠同行。

“华洪勇武,周庠多谋,都是难得的人才。”李倚解释道,“带回凤翔,既可人尽其才,也可避免他们在西川坐大。”

最后说到那些俘虏,李倚轻叹一声:“王宗侃等人虽不愿归顺,但其忠义可嘉。带回凤翔好生看管,或许日后还有转机。”

李振点点头,大王这个安排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带走华洪、周庠等人才,是为了增强凤翔的实力;而带走王建的义子,则是为了消除西川的不稳定因素。

计议已定,李倚当即命书记官起草各项政令。随后节度使府内顿时忙碌起来,文吏们奋笔疾书,将一项项决策转化为正式文书。

趁这个空当,李倚走到窗前,望着庭院中盛开的牡丹,不禁想起了凤翔的家。儿子出生已经数月,自己却还未曾见过一面。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

“大王似乎心情很好。”李振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

李倚回过神来,轻声道:“是啊,西川已定,也该回凤翔看看了。说起来,我那个儿子,还不知道长什么模样呢。”

李振会意地笑了:“小郎君必定聪慧伶俐,如大王一般。”

李倚会心一笑,却并未说话。

这时,张承业拿着一份奏章草稿走来:“大王,平定王建的捷报和请功奏章已经拟好,请过目。”

李倚接过奏章,仔细阅读。文中详细记述了自南诏入侵以来的战事经过,突出了王建勾结外敌的罪行,也列明了各位将领的功绩。奏请任命高仁厚为西川留后,并为所有有功将士请赏。

“写得很好。”李倚点头认可,“不过,要在文中特别强调,王建引狼入室,祸乱西川,其罪当诛。我等兴兵讨逆,实为扞卫大唐疆土,拯救黎民于水火。”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还要写明,西川初定,百废待兴。请朝廷减免西川赋税三年,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张承业钦佩地道:“大王仁德,我这就去修改。”

一日后,各项政令陆续颁布。西川各州军队开始有序返回驻地,降兵降将得到妥善安置。

成都城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政令颁布以后,李倚特意举办了宴席。

宴席设在节度使府的花园中,月色如水,花香袭人。

“仁厚啊,”李倚举杯道,“西川就拜托你了。切记,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减免赋税,整顿吏治,恢复生产,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高仁厚郑重举杯:“大王教诲,仁厚铭记于心。必当竭尽全力,治理好西川,不负大王重托。”

李倚又对冯涓道:“冯先生博学多才,熟悉西川民情,还望多多辅佐仁厚。”

冯涓连忙起身:“大王放心,涓必当尽心竭力。”

宴席结束后,李倚独自在园中散步。

月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一年多的征战,终于取得了圆满的结果,但他的心中却并无太多喜悦,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

“大王还在为西川之事忧心?”周庠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李倚转身,微微一笑:“有先生在,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周庠躬身道:“庠既已决定效忠大王,自当竭尽所能。西川人才济济,只要善加任用,必能成为大王的坚实后盾。”

“先生说得是。”李倚点头,“待我回到凤翔,整顿兵马,来日还要倚重先生大才。”

周庠认真道:“愿为大王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