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可知这回京中有多少被抓的。”
王慧珍想想这办诗会的多少是有点背景的,还有这来参会的人,京中必定也不少。
“这还真不好说,就我所知三品以上大员还有勋贵人家都有涉及,就看是什么身份了。”
张伟赫昨上午没出门,得到消息也被震惊了,不敢多打听,等着父亲回来这才多问了几句,张大人虽然是鸿胪寺少卿,不管多大事,但是消息是非常灵通的。
“我儿,这事你不能参与,爹看来这事有蹊跷,恐怕会引起不满,就是那些无辜之人最后查清被放出来,恐怕也要脱层皮。”
张伟赫想着爹说的话,跟阮青瑜多少也算是有点情谊,就跟王慧珍多说了一句。
“嫂夫人,如果清钰兄是清白的,那查清了就会放出来,就是这中间,大理寺查案难免会动刑,要是有个闪失可是毁了一辈子。”
点到即止,王慧珍非常感激这时候有人说这句话。
“谢过三爷和嫣儿妹妹,这份情义我都记下了。”
赵嫣儿拉着人安慰:“慧珍姐姐,你也别太担心,三爷即是说了那就错不了,我相信姐夫也不能掺和这种事。”
“是,我也相信二爷。”
王慧珍也考虑过要不要把那日的事说出来,想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说了,这秘密就自己知道叫秘密,知道的人多了,难免再添意外。
王慧珍不等留饭就准备走了,赵嫣儿留人,王慧珍推辞:“嫣儿妹妹,今日你能见我,三爷还告诉我这样的消息,我就很感激了,只是一想到我家二爷在狱里,我这心里就难受,我想先回去再看看。”
赵嫣儿也知道这功夫王慧珍心里必是不舒服,也就没勉强,说了句:“那姐姐有事再让枣儿过来,等着姐夫出来在门再一起聚聚。”
“谢谢妹妹。”
王慧珍强忍着心里的情绪上了马车,枣儿扶着她坐下,靠在枣儿肩膀上,这才哭出来,枣儿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家夫人,只能默默陪伴。
王慧珍整理好情绪,吩咐庄大:“庄大叔,去韦家。”
到了韦家敲门,好半天才有人来开门,是吴氏身边丫鬟香儿。
“见过阮夫人。”
“你家夫人怎么样了?”
“在屋里呢。”
香儿也没多说,带着人进来。
吴氏看见王慧珍来了,这下拉着人一起掉眼泪。
“姐姐,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这可怎么办?”
王慧珍也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亲人还不在身边。
“我也不知道,上午去打探消息,说是牵连特别多。”
“那,那咱们家爷们都是被牵连的,可是怎生是好。”
王慧珍也没多想,安慰人:“也别太担心,既然是牵连的人多,查清楚就会放出去,只是这进了大狱,也不知道怎么打点一二。”
“我往娘家送了信,还有老家那边,也不知道几日能到。”
吴氏也是没了主心骨,自己也没办法,第一时间想的是给家里报信。
王慧珍虽然不赞成,但是想到现在的情况也说不好怎么做。
“你也振作起来才是,别等着你家爷回来,乱糟糟的惹他笑话。”
说会子话,王慧珍有点心累,就告辞了。
王慧珍还在想张伟赫说的话,可是怎么才能避免阮青瑜被用刑呢?这事是不可能的,进去了就得要吃苦头,这要是一不小心伤了手可怎么办呢?
王慧珍坐在书房里,拿了纸笔哗啦,整理思路。
“大理寺。”王慧珍看着这几个字没想到有一天这种事离自己这么近。
王慧珍突然喊人:“木二。”
枣儿听见声音,赶紧过来回:“夫人,我这去喊人。”
王慧珍自己从钱匣子取了二十两银子,想想又拿了二十两银银票。
“木二,这钱你拿着,你去打探一下,咱家爷被看守在哪?主要是那监狱里负责的狱卒是哪些,最好把家里在哪打听清楚。”
“这事很重要,别不舍的花钱!”
王慧珍看着人,木二接过前,郑重的点头:“夫人放心,我会小心的,一定打听清楚。”
“不用着急,我给你三日时间,务必要打听清楚,不能错。”
“是,夫人。”
王慧珍看着人出去,想起昨日娘家来信。
“黄芩,你来。”
“把之前给爹娘做的衣裳,还有准备给家里带的礼物整理好,明日找人送回去。”
“是,夫人。”
王慧珍回书房,写起信来。
“问爹娘安康,已收到······
吾不能回,深感愧疚,只能聊表心意。
不孝女王氏慧珍留。”
王慧珍写着写着这眼泪就掉出来,真想回到在家的日子,无忧无虑,有事爹娘扛着还有妹妹陪着。
给阮家也去了一封信,两封信都没有说现在的情况,王慧珍相信这事要是进度快,那自家夫君出来这信也就才到家,所以没必要添这个堵回去。
王慧珍算了一下,现在自己身上还有银子八百多两,加上自己的私房钱一万五千两。
这嫁妆银子自己随身携带,没有露出来,谁也不知道。
王慧珍想到这回事,怕是要动用了。
“二爷回来可是要感激我。”
还有功夫想这些,果然心情好一点了,这有了方向就有了盼头。
阮青瑜这功夫在牢里还有些懊恼,要是自己坚持不来就不会惹了这事。
昨日来人抓人的时候太突然了,把人都吓坏了,还有人说大理寺这是诬陷非法抓人,闹着要出去,被带走打了一顿这才送回来,有了这个典范,自然是没人敢闹事了。
这人都是被分开关进牢房的,阮青瑜跟李镇倒是被分到一起了。
“青瑜,你说这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
就这么被关进来,别怪这一群人不知所措。
到了晚上才有人进来说:“各位学子,上边接到举报,说是有人重金购买科考消息,科举舞弊相信不用我说也有人知道是多大的事了吧,现在起有知道消息的早点报上来,也算是立功请罪。”
说着看了一圈人,这就走了,留下牢房里一群读书人呆住。
晚上一人一个馒头是陈年玉米面的,不好吃,有些发酸,还带着一碗不见菜的汤,阮青瑜跟李镇倒是老老实实吃了,好些个看不上的打翻了汤弄了一地,牢头也不惯着,进了这里能不能出去好不好说呢,爱吃不吃。
倒是晚上就有人进来打点,这人是京中的,吃着家中的饭食喊着冤枉,家里人留了一句官家会查明还人清白,多的也不敢说,毕竟这些人都在看着呢。
阮青瑜有些惦记妻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报信,好在当时木二不在,应该是跑回去报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