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王慧珍想出个所以然来,这日黄芩在收拾书房时收拾出一封拜帖,她是后来的,有些事并不如枣儿知道的清楚,就拿了拜帖问:“枣儿姐姐,这可是夫人的朋友?”
枣儿跟着王慧珍学了识字看着拜帖后边附的姓名“张赵氏嫣儿。”
“这应该是赵家小姐的帖子,夫人还说来了京城要去拜访嫣儿小姐,还让我提醒,这一阵忙,我给忘了,好黄芩,还好你今日翻出来帖子,要不就耽误夫人的事了。”
两人拿着拜帖找了王慧珍。
“夫人恕罪,我忘了提醒您去拜访嫣儿小姐。”
枣儿把帖子呈上,王慧珍看着帖子也想起来了,之前跟赵嫣儿通信,说了要来京城这事,赵嫣儿还托人送了新婚贺礼。
“不怪你,我也忙忘了,一会我写个拜帖,你让你爹带着你一会跑趟腿,顺着地址过去递一下帖子。”
王慧珍这就去书房写了拜帖,除了问好,还问了上门时间何时方便。
赵嫣儿是去年嫁到京中的,订婚的时候公爹还是五品现在已经是从四品鸿胪少卿了,清贵人家,夫君张惟赫是家中第三子,上边两个哥哥,都考了功名,外放出京,赵嫣儿夫婿也是本届考生。
赵嫣儿刚刚陪婆母说完话,回房坐下门房就来传话说是有人来拜见,赵嫣儿还纳闷最近京中并无亲朋好友办事,就是有事也不该绕过婆母。
赵嫣儿接了帖子看起来:“···阮王氏慧珍。”
“是慧珍姐姐来京了。”
赵嫣儿跟着从家里带来的贴身丫鬟芬儿说起好友来贴。
“夫人,可是王家大小姐?”
“是她,去问问是谁来的,叫人进来问问话。”
赵嫣儿因着好友来还有些高兴。
枣儿在门外候着,见到芬儿出来忙上前拜见:“芬儿姐姐。”
“是枣儿,我还想着会不会是你,三夫人说叫你进去回话。”
芬儿亲热的拉着人进了张府侧门,跟着旧相识交谈起来总是一件高兴的事。
“劳烦姐姐了。”
两人到了厅前,芬儿上前两步撩了门帘进去:“夫人,你猜是谁来了?”
赵嫣儿虽有脾气带下人却也好,只要不犯错,活泼些无妨。
“是慧珍姐姐的身边人?”
枣儿进来上前见了礼:“见过三夫人,我家夫人可想念您了。”
“枣儿,也是好久没见了,慧珍姐姐何时来京城,现下住在哪处?”
赵嫣儿看着熟人,忍不住问起来。
“回三夫人的话,我们是十日前入的京······这家中才收拾好,夫人就说要来拜见故人。”
枣儿说了来京的日子还有住处。
“怎得才来,慧珍姐姐可是把我忘了,我后日有空,要是慧珍姐姐不忙,就后天上午来。”
枣儿自然是回了:“我家夫人嘱咐我,说是听三夫人的,我家夫人随时候着来。”
“这还差不多,等我写个邀请帖子。”
赵嫣儿写了帖子给人,又赏了枣儿一个荷包,这才放人走。
等人走了,赵嫣儿跟芬儿说起这事:“明天记得提醒我跟婆母说一下招待客人的事。”
“是。”
枣儿回了家,王慧珍正在剪刚买回来的花。
“夫人,张三夫人说后日上午有空,约您去府上一聚。”
王慧珍看着邀请贴,递回给枣儿点头。
“我知道了,去准备一套衣服,端庄娴雅些,还有之前准备的首饰,带过来的一些特产记得收拾好,后日带着。”
王慧珍想着自己只是一介举子夫人,第一次上门还是要拜见长辈,礼多人不怪。
等阮青瑜回来用晚饭,王慧珍一边给他夹了一筷子白切鸡,一边说起这事。
“二爷可还记得嫁到京中的赵家小姐?”
阮青瑜想了一会:“可是跟阳铮舅兄交好的那个赵家?”
阮青瑜跟赵衡之见过,也算是好友,之前赵家小姐嫁人,自家还去送了贺礼。
“是,嫣儿妹妹嫁给了张鸿胪少卿的小儿子,行三,咱们婚礼前还让人从京中捎了贺礼,之前写信说了要来京中可以见一面,留了帖子给我,我今日让人去上门,约了后日上午去拜见。”
王慧珍几句话解释了一下说起这事的原因,阮青瑜自然是没意见的。
“可用我跟着?还有第一次去,可用置办点礼物?”
“那倒不用,我先过去看看情况,要是方便,日后约了夫妻两人一起游玩,听说张三公子也是本次科考举子,想来二爷跟他能交流一番,至于礼物,我从家里带了不少特产,之前知道来京,就让我爹帮着采买了不少南边的时兴玩意,也算取巧。”
王慧珍之前就备了不少东西,这些是留着结交人的,要是在京中置办恐怕要贵上一半价格,当然这个价值要从之前给的安家银子里边扣出来。
“还是你想的周到。”
阮青瑜再次庆幸娶了一个好夫人。
到了日子,早上阮青瑜还帮着挑了带的首饰,看着打扮的虽然朴素但不失优雅端庄,除了全套的压发首饰还配了一支攒的牡丹珍珠簪子,同系列的牡丹雕花镂空珍珠耳环,圆润的珍珠一下子就把人的眉眼衬得活泼起来,看着亲切不少。
“夫人以后簪些首饰才好。”
阮青瑜也是第一次见王慧珍用这些珠钗,平日里嫌弃珠钗太沉,坠的头发痛,一般就簪两只素钗配上一两只绒花,就算完事了。
“那夫君可要努力,帮我多添置。”
“那是自然。”
两人一起出门,王慧珍带着礼物去了张府,阮青瑜临时起意,把人送到才走说好了下午来接人。
王慧珍领情,这时候也不矫情,正是相好的时候,愿意跑就跑吧。
“慧珍姐姐!”
赵嫣儿看着天色,就在廊下等着,这是多少有些迫不及待见故友。
王慧珍看见人也不禁有些激动,这也有小一年不见了。
“嫣儿妹妹。”
两人看了半天发现昔日好友这变化颇大,模样没变,只是不似闺中,就是有话要说,两人也只这里不是说话的时候,还是先去拜见长辈才好。
“母亲,这是我闺中好友,如今跟着夫君来京参加秋闱。”
赵嫣儿领着人进了张家当家主母的院子,介绍两人认识。
“慧珍拜见夫人,之前总听嫣儿妹妹说您是全天下最好的婆母,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张夫人之前就听小儿媳说今日好友来拜访,且是个伶俐的,今日听了这番话,就知道小儿媳没说谎,这话虽直白,但听着真诚。
“快起来,听嫣儿说你是个伶俐的,没想到还是一个标志的。”
“慧珍姐姐来了,母亲眼里可是看不见我了。”
“都好,我就喜欢你们这样年轻的,看着养眼。”
“夫人抬爱了,我来京从南边带了一件珍珠衫来,珍珠虽不大,难得的是颗颗一般圆润,匠人三月才编得一件,今日借花献佛了。”
枣儿捧着匣子上来,张夫人笑的更和蔼了,命身边的人接过来。
“我这老婆子一个,还偏得了你一件孝敬,这手镯是我心头好,今日见你欢喜,送给你,这戴着可正合适。”
张夫人把手上的碧玉镯子戴在王慧珍手上,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喜爱,也算是承认两家往来。
“看我,你们小姐妹很长时间不见,定是有很多话要讲,嫣儿带慧珍回去说会话,中午留下来尝尝我们府里的特色,嫣儿可要替我招待好。”
赵嫣儿行了礼说道:“是,母亲。”
两人一起回了三房所在的院子。
“慧珍姐姐破费了,下次来可不要这样。”
赵嫣儿显然是知道王家家资的,阮家虽不了解特别多,想来也是没那么富裕,怕姐妹为难,这才自己说了。
“嫣儿妹妹放心,这些姐姐承受的起的。”
“慧珍姐姐,姐夫可是跟来了?我家三爷听说是同年,还想着认识一番。”
王慧珍听见这话笑的更开心,开口说起目前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