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起赵家宴请宾客,后来还单独请了王家。
两家互相来往,也邀请了赵家人来庄子上玩,这回说是到了一批新鲜瓜果,邀请王家四口人过去品尝。
王小茉最近研究了一下冰碗子,做了水果捞,用的是牛奶煮过杏仁去了腥气,加了茉莉花茶,冰了之后,加入水果芋圆,怎么搭配都好吃。
去赵家就特意带了一壶牛奶,准备到时候做一碗水果捞给赵家人尝尝。
吕氏今日特意来迎人:“何姐姐,小茉小莉几月没见越发出色了。”
两姐妹知道吕氏性子,要不然也养出赵嫣儿这样的闺女。
何氏见人春风满面,气色颇好:“可不是一段时间不见,你看着比前一段气色好多了。”
一行人进了后院,王老四跟着赵德庆去了前院,聊聊近期府城的生意往来。
“小茉姐姐,小莉妹妹。”
赵嫣儿见人进来,起身过来,看着比之前文雅些。
“见过婶婶。”
何氏自然是发现了,这姑娘可是文静不少:“嫣儿大了不少,越发贤淑了。”
吕氏一脸笑意:“一会给姐姐说说,家里有喜事。”
王小茉听着,这话里意思似乎是跟赵嫣儿有关。
坐下之后,吕氏让人端了新到的水果。
“这说是各地来的新鲜水果,我看比咱们本地的好吃。”
这盘子里摆着的是葡萄,粒比本地的大,吃着汁水也足。
“这个说是芒果,扒了皮吃的,我让人切了块尝尝,口感软糯,还有一股子香甜气。”
王小茉见到芒果,有些欣喜,这以前芒果可是大街小巷水果店都有卖的,在这边长了这些年还没吃过呢?
“嫣儿,你们家里都吃过芒果了?可有不舒服?”
王小茉记得国人大多数芒果过敏,不知道赵家有没有人中招。
“不舒服?好像母亲身边的阿婆,吃完了说是感觉有些嘴麻,就不敢吃了。”
吕氏听见王小茉这样问,出口问:“小茉,可是这芒果有什么问题?”
王小茉想了想回:“吕姨,这没吃过的东西,第一次吃,有的人适应不了就可能有些不舒服,像是阿婆嘴麻,皮肤瘙痒,长疹子,严重点肿胀,呼气困难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不适合吃,尤其是咱们北边少见的水果,南边来的并不一定合胃口,要注意些。”
“这还真是不知道,那这芒果···。”
吕氏也是犯难了,不知道还留不留。
王小茉见状:“吕姨不用害怕,可以先试着吃上一小口等上一刻钟没什么事,就说明可以吃,嫣儿妹妹说府上人只有阿婆吃不舒服,那说明大多数人还是好的,就是自己观察下,这芒果闻着味道就好吃,不如先试一口,今天家里带了一壶牛奶,想做一个水果捞,我带着嫣儿妹妹去做,您跟娘聊天,等我回来,也就差不多知道能不能吃了。”
严重过敏毕竟还是少数 ,少吃一口没什么感觉,大概率就是能吃的。(现实生活中吃什么东西还是谨慎些,有些东西年轻的时候吃没事,年纪大点可能就不能吃了,比如鸡蛋,食物慢敏的可能性概率很高的,作者本人就是鸡蛋重度慢敏。)
赵嫣儿听着水果捞这个词问:“水果捞是什么?”
王小茉忘了时下并没有水果捞的说法而是冰碗子,酥酪。
“水果捞就是用冰牛奶,加了水果做的饮子,跟酥酪相似又不一样。”
“那我带姐姐去厨房,我想吃。”
“娘,那我带姐姐,小莉妹妹去厨房好不好?”
吕氏点头,正好方便她跟何氏说话:“去吧,别动手,有什么指挥厨房的人做就是了。”
几人应了,吕氏还差了婆跟着,看着几人别被磕碰到。
厨房的管事看见小姐带人过来,忙放下手里的茶上前问好:“大小姐好,可是有什么想吃的?”
赵嫣儿点头:“我茉姐姐要做冰碗子,你安排两个人听姐姐指挥。”
“大小姐,那我这就安排两个人,有什么事吩咐就是。”
说着厨房管事叫了两个刀工好,心细的帮厨。
王小茉把牛奶交给其中一人:“把这牛奶用杏仁煮了,去了腥气,再加上茉莉花茶,泡出茶香,有没有冰块,把煮好的牛奶冰镇一下。”
“回小姐话,有冰窖,小的煮完了放进去,保证一会就能用。”
“行,你去做吧。”
“你来,刀工怎么样?”
“小人主要负责切菜,学了三年了,还算不错。”
“那你把水果用勺或者其他道具尽量切成大小均等的比着拇指大小这样的球,你看看成吗?”
“小人试试,问题应该不大。”
剩下的就是圆子的问题,这个食物王小茉自家带的,拿去冰窖里一道冰了。
“姐姐这圆子可真好看。”
赵嫣儿喜欢这样的颜色,王小茉也不怕说出来:“燕儿妹妹这就是加了各种水果汁或者蔬菜汁做的,你让厨房试试,以后想吃了就能做。”
赵嫣儿虽然喜欢但是也是心地善良的姑娘:“小茉姐姐,这样行吗?”
王小莉跟着笑:“姐姐说行就行,你安排人学就是,这圆子就是单独配个红糖水,醪糟,牛奶,热的凉的都可以。”
“那就劳烦姐姐了。”
王小茉教了厨房圆子饿的做法,又说了等牛奶凉了就配了水果端上来。
三人散着步往回走。
王小茉看着赵嫣儿还是好奇,王小莉比姐姐还好奇,先出口问:“嫣儿姐姐,可是有什么喜事?怎么这么高兴。”
王小茉也看着人八卦的心起了,赵嫣儿听着问话脸就红了,看两人看着她,实在是不好意思,小声说了句:“爹娘给我定了一户人家。”
王小茉之前就想着是不是这事,现在听了了然,打趣人:“啊,嫣儿妹妹这是要嫁人了。”
“茉姐姐。”
“嫣儿姐姐要嫁人,是什么样的人?”
赵嫣儿虽然还是脸红,拉着两人坐在凉亭,打发走人,这才说起来:“我,夫家是大伯定的,京城的五品官家小儿子,说是考了功名,以后也要走仕途,爹说是个好儿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