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子买好了,后面便交予晚娘他们收拾了。现在局势稍微安稳了,桂花便去了育儿院,她也要去看看自己租的那些孤儿的地,因为地里庄稼快要收了,这可是育儿园的口粮啊。
鲜玉米已经能掰着煮着吃了,桂花沿着田间地头让马儿慢慢的走,留意着地里玉米的情况。每根玉米秸杆上至少都挂着一棒玉米,她随意的选了几个地方,拨开玉米皮查看里面的玉米长势情况,玉米长得还算饱满。
玉米长势不错,但是小麦和包谷就差远了,今年还是干旱,对比发现,玉米还是很耐旱的。汉中相比于昌州还是不错的,起码雨水比昌州那边好点,今年她租的这十几顷的地勉强算是丰收了。
不少人眼红她的这片地,要不是军营就驻扎在这附近,她的育儿园的孩子们还需要靠地里的收成养活,只怕这里真的得闹出来风波。
桂花到育儿院的时候,正好碰见孩子们在吃晚饭,孩子们看见她来了,都高兴的围了上来。桂花看了一圈,没看到柳先生和葛洲,便挥手让大家散了,“你们先去吃饭吧,我去找柳先生和葛洲。”
柳先生此时正在指导葛洲写策论呢,看到桂花来了,朝她点点头,便继续看书了。他已经决定参加明年的秋闱了,所以得抓紧时间看书。
桂花没有打搅他,葛洲跟他打了声招呼,便随着桂花出来了。“我这边差看完了,要回家看看,你跟我一起回去吗?”
“你还有几天能查完?”
“再有四五天就差不多了。”
葛洲思考了一下,便点点头,“那我跟先生说一下,把功课再抓紧一些,我跟你一起回去。”
昌州府的新宅子,葛洲还去没看看呢,这次正好让他认认门。
昌州府今年的气候依旧很干旱,这对桂花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地里的庄稼依旧欠收,幸运的是可以检验之前种的麦种是不是抗旱。
地里还是由宋前看管着的,他看管着张坚和陈三贵,这些年来,桂花家帮了宋家不少,同样,宋家也反馈了不少,可以说,只要桂花家有事,哪怕是宋家正忙着下种,也是会来放下手里的活来帮忙的。
最近桂花一直呆在育儿园了,家里这边有赵富贵照应着,她也不是太担心。现在虽然在府城买了房子了,但是一家子还是住在屯子里的时间多。
育儿园的孩子们将课程微调了一下,每天都下地干活了。桂花这段时间也几乎都住在育儿园了,也跟着下地收庄稼。每天天还不亮的时候,就带着孩子们下地了,等到半晌的时候,孩子们才回来继续上课。
每天大概劳作三个时辰,桂花没有拦着他们,只是让厨房做饭的时候加多了肉菜,孩子们将这个视作鼓励,干劲就更加的充足了。
收获的玉米被晾晒在地上,被育儿园的孩子们看着,桂花也不担心粮食被偷走,因为她早就跟大家伙强调了,这些玉米是他们的口粮,要是被偷了,他们明年大概率是要饿肚子的。因此孩子们对此很上心,甚至组织了六队人进行看守以及翻晒。
柳吓死你哼看着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帮忙收庄稼、晒粮食甚至是玉米的脱粒都是他们做的,他不由的心里暗想,当初桂花愿意花费那么多来建这个育儿园,是不是也是想利用这些劳动力?
桂花将一推车的玉米倾倒在地面上,看见柳先生站在一旁沉思,便问道,“先生,你在想些什么呢?”
柳先生示意她看向一边的大孩子,几个孩子都十三了,这样岁数的孩子育儿园有二十来个,“他们这个岁数的孩子有些不安呢,他们眼看着就要到十四岁了,他们害怕离开这里,干活的时候都拼命的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