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08章 雨夜魅影:枝江十七万窃案与三年千里追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08章 雨夜魅影:枝江十七万窃案与三年千里追凶

(一)边境擒魔

1996年7月17日正午时分,云南打洛口岸热浪灼人。

中缅边境的慧源食家餐馆里,四个身着便装的男子看似在纳凉喝茶,实则目光如炬,紧盯着从缅甸方向入境的每一个人。

为首的杨毅副科长端起茶杯的手突然一顿,瞳孔微微收缩——那个让他们追捕了近三年的身影,正混在人群中,悠然自得地迈过界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行动!杨毅低喝一声,手中的茶杯重重顿在桌上。

四个身影如猎豹般从餐馆内外同时扑出。被按倒在地的中年男子惊慌失措,用浓重的云南方言挣扎叫嚷:吗嘎?什么事!搞哪样名堂!

郑朝旭,好好看看我们是谁?民警李红立用纯正的湖北话在他耳边沉声说道。

听到这熟悉的乡音,郑朝旭浑身一僵,随即像泄了气的皮球般瘫软在地,喃喃自语:还是...还是栽在你们手里了...

这个在边境线上戏剧性擒魔的瞬间,要追溯到三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二)雨夜窃案

1993年10月24日深夜,湖北枝江百里洲镇笼罩在罕见的秋季暴雨中。

豆大的雨点砸在棉叶上噼啪作响,两条黑影如同鬼魅般穿过泥泞的棉田,悄无声息地逼近付渡棉花收购加工厂坝洲收购组。

为首的黑影低喝一声,一个灵巧的蹬踏,双手已扒住三米高的院墙墙头。他熟练地甩下一条麻绳,另一人顺着绳索笨拙地向上攀爬。

挎包里的撬棍碰撞发出轻微声响,立即引来同伴凶狠的眼神制止。

财会室后窗的木质窗框在雨水中泡得发软。撬棍插入缝隙,轻轻一别,插销应声而断。两人如泥鳅般滑入室内,湿透的鞋底在水泥地上留下模糊的水渍。

借着门缝透进的微弱灯光,两人直奔墙角那个墨绿色的保险柜。

较高的黑影从帆布包里取出特制撬棍,精准插入柜门缝隙。使点劲!他压低声音,额角青筋暴起。

另一人用大号起子配合撬动,金属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

约莫半小时后,随着的一声闷响,保险柜厚重的门终于被强行撬开。成捆的百元大钞在黑暗中泛着诱人的光泽,两人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快装!快!压低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帆布包迅速鼓起。临出门时,较矮的黑影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农药瓶,拧开盖子,仔细地将刺鼻的液体泼洒在保险柜内外,连周围的土地也没放过。让警犬闻不出来。他阴狠地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三)迷雾重重

次日清晨8时,会计方某撑着雨伞匆匆赶来上班。发现财会室大门虚掩时,他心头一紧。

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瘫软在地:房间中央那个重达两百多斤的保险柜不仅被移动了位置,柜门更是被撬得扭曲变形,存放在里面、准备用于收购棉花的巨额现金不翼而飞。

9时05分,新任局长张进国亲自率领刑侦科科长杨朝军和所有侦技民警,火速赶往现场。警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颠簸前行,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异常。

现场勘查结果令人震惊:保险柜被暴力撬开,17万元现金被盗!这是枝江县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宗现金盗窃案。

更让技术人员头疼的是,犯罪分子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地面被扫帚仔细清扫过,关键部位泼洒了刺鼻的农药,连指纹都被仔细擦拭。

技侦人员费尽周折,才在后窗台提取到几枚残缺的水渍鞋印,在墙根处的泥地里发现一个被丢弃的牌葡萄糖注射液瓶,标签上的批号还清晰可辨。

10月26日凌晨,专案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张进国局长站在案情分析板前,听着老刑警们的激烈讨论:

从撬棍的使用力度和技巧看,作案者应该是两人以上,其中一人很可能有机械操作经验。

直接翻墙钻窗进入财会室,目标准确,说明熟悉现场环境,极有可能是本地人作案。

泼洒农药、清扫现场,这不是一般的盗窃犯能做到的,应该有前科或者受过打击处理。

(四)瓶上玄机

侦查工作兵分三路展开。最关键的药瓶溯源任务落在了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身上。

侦查员们三赴宜昌制药厂,在堆积如山的销售记录中仔细翻找。

终于,销售科长指着一条记录说:批号的药液,我们只生产了200件,其中89件在8月26日销往枝江百里洲供销社医药门市部。

这个发现让专案组精神一振。然而,在对全乡20多个村卫生室进行拉网式排查时,这个批号的药瓶却如同人间蒸发,一个都找不到。

收旧货的回收了?张进国局长指尖轻叩桌面,或者是有人故意藏匿?重点查代家渡村!

就在侦查陷入僵局时,11月26日,百里洲派出所指导员廖明元收到一封匿名信。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

尊敬的廖所长:您好。这可说是一封检举信,关于坝洲17万元被盗案,我可提供一点线索。代家渡村的郑朝旭、陈某某有作案可能...望你们全力破案。

(五)狐狸现形

郑朝旭的档案被迅速调出:退伍军人,1981年因盗窃罪被判刑,性格凶狠狡诈。村民反映,他经常扬言要干就干票大的。更可疑的是,1992年底,郑曾找新闸中学的化学老师索要过能致人昏迷的乙醚。

进一步调查发现,郑朝旭与同村六组的汪金林关系密切。

汪在案发前因赌博和建房欠下巨额债务,整日被债主追讨。但案发后,他突然还清了所有债务,随后与郑朝旭同时离家外出,去向不明。

1994年10月的一个傍晚,百里洲乡治安联防队员王长乐、胡世新、卢毅三人在长江河堤上巡逻时,发现两个形迹可疑的男子。

站住!干什么的?王长乐大声喝问。

那两人如惊弓之鸟,拔腿就跑。在追逐中,其中一个绰号马二芹的被抓获,另一人则消失在茂密的棉花田里。

队员们在地上捡到了一头假发和一张宜昌钢琴厂的出入证。证件上的名字是刘纯祥,但照片分明就是汪金林!

当侦查员火速赶往宜昌钢琴厂时,却发现汪金林已在几天前不辞而别,线索再次中断。

(六)边陲追凶

1996年5月7日,民警易礼寿、金学荣在工作中获取重要线索:郑朝旭化名熊维全,在云南省屏边县玉屏镇做服装生意。

5月18日,由杨毅、韩国华、金学荣、李红立四人组成的追捕组从枝江启程。经过四天四夜的颠簸,他们抵达昆明,立即向云南省公安厅请求协查。

在屏边县公安局配合下,追捕组在玉屏镇迎君旅社找到了与郑朝旭关系密切的宋安琳。这个年轻女子透露:老熊去年在这里做服装生意,后来去了河口的越南街。

追捕组连夜租车赶往河口。在河口县公安局,他们翻阅了一本又一本暂住人口登记簿。就在大家快要放弃时,李红立突然激动地指着一页登记表:就是他!郑朝旭!

虽然照片上的人比过去胖了些,但那张熟悉的脸,李红立绝不会认错——他不仅是郑朝旭的同乡,还曾是他的战友。

5月24日下午,追捕组在越南街297号布控抓捕。然而冲进店铺后,发现店主竟是个地道的当地人。经过调查才知,郑朝旭已在5月18日将店铺转手,带着姘妇陈某前往昆明。

追捕组马不停蹄赶往昆明,在志远招待所查到郑朝旭的住宿记录。服务员回忆说:这个人很警惕,住了一晚就打听昆明的情况,还特意换了房间。

就在追捕组在昆明大海捞针时,河口县传来消息:郑朝旭的姘妇陈某在开远市出现。追捕组立即赶往开远,又辗转马关县,终于从陈某的哥嫂那里得知,郑朝旭可能在西双版纳一带活动。

(七)决胜边境

追捕组分析认为,郑朝旭极可能试图从打洛口岸逃往缅甸。7月17日清晨,他们抵达打洛镇,在边防派出所的登记簿上果然发现了熊维全的临时住宿记录。

6月14日入住,16日离开。边防民警指着记录说,临走前还详细咨询了去缅甸、泰国的手续。

时近正午,追捕组在口岸对面的慧源食家餐馆简单用餐,同时观察口岸动静。

就在这时,杨毅副科长不经意间望向公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让他们追捕了近三年的身影,正从缅甸方向悠然走来。

准备行动!杨毅低喝一声。十二时三十分,当郑朝旭刚踏入境内的水泥路面,四名民警如猛虎下山,将其死死按在地上。

郑朝旭,看看我们是谁?

郑朝旭扭头看到李红立的面孔,长叹一声:我又输在你们手里了。

(八)川东收网

突审室内,郑朝旭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根据他的供述,专案组立即部署抓捕汪金林的行动。

7月15日,追捕组挥师四川。在万县市天城区公安分局的配合下,查明汪金林化名刘纯祥,与情妇张某藏匿在小周镇宋家村。

7月16日深夜,侦查员们踩着泥泞的山路,悄悄包围了张家老宅。当地村民证实:张某和她男人今天下午刚从深圳回来。

午夜十二时,小周派出所民警以调查假钞为名敲开房门。侦查员们迅速冲进西厢房,将床上熟睡的汪金林一举擒获。在他的枕下,搜出了尚未转移的赃款。

与此同时,另一组侦查员也将包庇犯刘新祥抓获。

(九)真相大白

在后续的审讯中,郑朝旭详细交代了作案经过:那个雨夜,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翻墙进入收购组,用特制撬棍撬开保险柜。

得手后,郑朝旭将大部分赃款藏在岳母家的泡菜坛里,三年来只敢少量取用。

至此,这起历时三年、辗转六省、行程万里的特大现金盗窃案终于全面告破。

当民警从郑朝旭岳母家的泡菜坛里起出用油布包裹的八万元现金时,这个精心策划的盗窃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两个自以为聪明的罪犯,终究没能逃脱法网的制裁。而枝江公安用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破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