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481章 津浦线无名尸案侦破纪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1章 津浦线无名尸案侦破纪实

1976年6月21日上午九时许,津浦线南段石门山至明光887公里处。

一名巡路工人在铁道旁的排水沟里,发现了一具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死者是个中等身材的年轻男子,后脑勺被巨石砸得稀烂,乳白色的脑浆混着暗红的血迹溅在碎石上。

一块沾满鲜血的大石头滚落在尸体前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发生的惨烈一幕。

死者上身穿着蓝色斜纹军便服,内套米黄色斜纹布衬衫,下身着一条蓝色咔叽布长裤。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裤子右前侧有个八公分长的暗袋,上端装着一条银白色拉链。

脚上那双黄帆布胶底鞋还完好无损。法医蹲在尸体旁仔细检查,发现血迹虽已凝固呈殷红色,但伤口处的血块尚且柔软——这一切都表明,凶案就发生在一两个小时之前。

现场勘查范围迅速扩大。在距离尸体六百米远的一个水塘边,侦查员敏锐地发现水面下有一块大土块不太自然。

掀开土块,底下压着一团衣物。捞起来展开一看,是条打满十多个补丁的草绿色军裤,裤管上溅满了喷溅状的血迹。

经化验,这些血迹与死者同属b型。显然,凶手行凶后在此换下血裤,企图毁灭证据。

这个仲夏的清晨,四点半天已泛白,五点时天色大亮。案发时间约在七点左右,正是农人上工、商旅赶路的时辰。

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人来人往的铁路线上竟发生如此恶性案件,凶手的猖狂令人发指。

不过仔细察看现场环境就会发现,这段铁路蜿蜒在丘陵之间,两侧矮山恰好遮挡了视线。

凶手选择这个隐蔽处下手,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现场没有搏斗痕迹,被害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袭,这说明——凶手是他的同路人,而且是相熟的同路人。

无名尸案侦破工作立即展开。由滁县地区、嘉山县司法机关和蚌埠铁路局保卫部门组成的联合专案组迅速成立。

专案组兵分两路,以铁路为界向东向西展开拉网式排查。时值农忙,侦查员们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奔走于田间地头,走访了沿线二十多里内的十几个村庄、两百多位村民。

然而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没见过这个人”、“这段时间没出过门”。

转机出现在一位养路工老郝的回忆中。6月21日早晨七点,他在巡查线路时曾与一高一矮两个男子擦肩而过。

矮个子穿一身蓝衣,高个子着蓝衬衫、草绿色军裤,胳膊上挎着黄帆布包。高个子还特意说最近从北京回来,要去杭州,准备在石门山搭车。

经辨认,死者正是那个瘦小的矮个子。老郝还记得高个子是长方脸、塌鼻厚唇、面色黧黑,左额太阳穴处有块显眼的伤疤。

这个关键线索让侦破工作有了方向。上万份协查通报发往淮北、苏北和皖中地区,各大小车站都接到通知密切注意额带伤疤的高个男子。

七个侦查小组带着通报分赴淮南、淮北,逐村逐户查访。

板桥车站很快反馈:6月21日上午十点多,确实有个符合特征的高个男子持票前往蚌埠。

侦查员立即在蚌埠布控,旅馆循环簿被集中审查,车站码头都有便衣蹲守。最终查明这个嫌疑分子是涡阳人郭德营。

但当侦查员辗转涡阳、阜阳,最后在河南固始找到此人时,却发现他虽有相似疤痕,但案发时确有不在场证明。

线索断了。

类似的挫折接踵而至。宿县、固镇、徐州先后上报的21个可疑对象都被排除;

调查的一百多名失踪人员无一与死者特征吻合;劳改农场在逃犯中也没有发现相似人员。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转机往往出现在坚持之后。专案组决定调整侦查方向,从查证遗留物入手。死者那条带拉链的裤子成为突破口——这种款式在当地极为罕见。

11月4日,在连云港一个水果摊前,侦查员偶然发现三个青年穿的裤子与死者的一模一样:

同样的暗袋,同样的拉链设计。这三个温州永嘉青年解释说,这是温州地区的特色款式,外出做生意的人怕被偷,特意在口袋装拉链。

新的线索让专案组立即南下温州。在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下,侦查员带着衣物样品走遍温州七县。

1977年初春,平阳县望里公社传来消息:马鞍大队青年林淑春自去年五月外出补鞋后失踪至今。家属辨认衣物后失声痛哭,确认死者就是林淑春。

据最后见过林淑春的同乡黄乃森、石岳昌回忆,去年6月15日,林淑春在南京车站带着一个穿草绿色军裤的中年男子来找他们,高兴地说把自己的补鞋机以220元卖给了这个人,要跟着去取钱。

那个买主自称海军退伍军人,长方脸、黑皮肤,左额有疤,挎着黄帆布包。他们买了到镇江方向的六角钱车票,说下车还要坐一块多钱的汽车。

侦查员立即带着补鞋机照片在南京郊区展开排查。在江宁县长江公社,群众反映不务正业的汪信海去年六月曾带个年轻人回家,说是买了他的补鞋机。

两天后两人同去嘉山,四天后却只有汪信海独自返回。经辨认,汪信海家中的蓝色补鞋机正是林淑春之物。

此时汪信海因另案被关押在看守所。审讯初期,他百般狡辩,声称浙江青年早已回家,否认去过嘉山。

但当侦查员出示血裤、补鞋机等物证,并宣读其妻子证词后,这个狡猾的凶手终于崩溃认罪。

原来,汪信海常年招摇撞骗。1976年6月,他在南京车站偶遇林淑春,见其补鞋机顿生贪念。

他将被害人骗至家中,假意亲近,互换衣服,随后以取钱为名将林骗至嘉山。6月21日清晨,二人在石门山附近铁路边行走时,汪信海趁其不备,举起石头猛击其后脑……

这起跨越五省十二市、行程三万里的无名尸案终于告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杀人犯汪信海最终被依法严惩。

而侦查员们历时十个月的艰苦追凶,也见证了中国刑侦工作者对正义的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