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场十分钟,女主终于和男主碰面。
不像原版爱情的炽烈。
华国版的《美丽人生》,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充满了东方的含蓄。
张友生初见刘灵玉,虽然惊讶于对方的美貌和修养,却也没到非她不娶的程度。
而刘灵玉,本以为张友生只是个从事服务行业的底层市民。
结果在沟通交流中,意外发现对方对东西方美学有着很深的见解,远超她对于一个“裁缝”的想象。
等到量体时,双方的近距离接触,指尖偶尔的轻触,也让刘灵玉感到一丝异样。
而这,其实无关讨厌或者喜欢,就是单纯在脑海中留下了烙印。
有时候,爱情就是萌生于这些细微触动之中。
这段爱情,相较于原版,显得有些波澜不惊。
张友生不是圭多,做不出他那种离经叛道的事。
比如假装督学去女主学校,冒充检察官,骑马带女主逃离婚礼等等……
这些桥段放在旧沪海。
怕是明天张友生就尸沉黄浦江了。
甚至张潇辰在设计这段剧本的时候,还刻意避开了阶级差异的俗套,把剧情冲突更多放在文化交流融合上。
毕竟拍这部电影的目的,除了票房、奖项、战争的真相,还有文化桥梁的作用嘛!
要知道刘灵玉从小受的是标准的西式教育,又兼具东方传统家庭熏陶,思想开明的同时,整体应该是保守且富有精神追求。
而张友生则深谙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又在租界这个大环境里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他俩的相爱,往大了说,那是东西方文化在个体层面的碰撞与交融。
服装是连接两人的核心媒介。
张友生的技艺是艺术表达,刘灵玉的身体是他的画布,而刘灵玉对美的追求和对自身文化的重新审视,最终通过张友生手中的旗袍得以实现。
当然,浪漫的桥段还是要有的,为了更加靠近刘灵玉,张友生苦学英文,约她去看电影。
《关山飞渡》、《蝴蝶梦》、《乱世佳人》、《魂断蓝桥》……
一幕幕熟悉的海报,出现在了大荧幕上。
引发观众阵阵惊呼!
沪海租界,尤其是故事背景所处的孤岛时期,繁华与危机并存,东方与西方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奢靡与苦难交织。
在这种地方,原作幽默搞笑,温柔真诚的那套是行不通的,要想真正打动刘灵玉这样一位“完美女性”,还得凭借真才实学!
关键是,这部电影面向的,可是全世界观众!
张潇辰也是冲着成为一代经典拍的。
绝不能给西方人留下华人女性ez,随便玩点幽默惊喜,就能拿下的错觉!
还就明着告诉你了,想追求咱东方女性,请拿出真材实料!
这也算舆论认知战的一种吧!
毕竟西方人,最喜欢制造的形象,就是底层白人,一旦到了亚洲,就能随便玩弄女性。
俗称奶头乐,比如《蝴蝶夫人》《西贡小姐》……
那换成亚洲优质男性呢?
请参考《安娜与国王》、《情人》。
反正偌大一个暹罗国国王,只配得上一个英国寡妇。
还美其名曰真人真事改编。
呸!
反正拍电影嘛!不夹杂私货那不是白拍了?
再说了,《美丽人生》这部电影,重点还是在后半段集中营的戏份。
前面所有的爱情戏份,都是为了后面的毁灭和黑暗做铺垫。
荧幕里,张友生正在对刘灵玉展开热烈的追求。
衣服是两人相交的媒介,情感的寄托物,穿着张友生亲手为她量身定制,符合她审美做的旗袍,感受着衣料下他指尖曾停留的温度,刘灵玉心中不免泛起涟漪。
但感情,还需要最终的升华。
在这块,《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等等经典爱情电影,赋予了男主西式的浪漫。
每每陪刘灵玉看完一部电影。
张友生都能背下里面的浪漫桥段,然后用他那蹩脚的英文,念给刘灵玉听。
比如《乱世佳人》里的——【In spite of you and me and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会爱着你)】
再比如离别时,张友生学会了用《魂断蓝桥》的台词——【Every parting from you is like a little eternity.(每一次和你分别都有些像是永别)】
而刘灵玉则会回应那句《乱世佳人》中最经典的话——【 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她涉世未深,就带她看遍世间繁华;如果她历经沧桑,就带她坐旋转木马。
那么一部出现在2015年,讲述1940年代的电影,如何让观众感到浪漫?
答案显而易见——带他们重温经典。
反正在场的这些老外里,有一个算一个,脸上通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什么华国人、日本人之间的恩怨!
什么战争背后的真相!
不管!
狗粮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