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第13章 (第107章 )科研攻坚的序幕与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第107章 )科研攻坚的序幕与突破

13.1 困局:认知维度的鸿沟

地球历2687年,伽马5号星球地下实验室沉浸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中。这已是林轩带领科研团队钻研奥古斯丁三级低等宇宙文明生物科技的第五个年头,冰冷的仪器设备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幽光,仿佛也在无声诉说着探索的艰难。

127岁的维克斯半躺在特制医疗椅上,布满老年斑的手颤抖着操作全息键盘,生命维持仪规律的滴答声与他粗重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整整五年啦...这些三级文明的生物科技资料,对咱来说就跟拿古埃及象形文字写的量子物理似的,单个符号都眼熟,可凑一块儿压根儿闹不明白啥意思。”

他调出奥古斯丁文明的生物 - 神经接驳技术图谱,那些复杂的能量回路与基因调控网络,在投影中闪烁如神秘的星河。

泽娜拄着刻满星际坐标的金属拐杖,缓缓走到基因测序台前。她银白的卷发间夹杂着岁月的沧桑,枯瘦的手指轻抚过操作台:“二级文明的生物理论搁这儿就跟小孩儿搭的积木似的,可三级文明的科技体系就像那种老精密的钟表,咱连最基础的齿轮都找不着跟哪儿对应的。”

她试图将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与奥古斯丁的生物重塑理论结合,可每次模拟实验都以灾难性的失败告终。操作台上,散落着记录着无数次失败数据的芯片,见证着他们艰难的探索历程。

马洛克蜷缩在轮椅上,布满血丝的双眼盯着“贝塔2”行星生物的基因样本,声音沙哑而疲惫:“指挥官一个人拼死拼活弄回来上百万份生物基因样本,原想着这就是解开天大秘密的钥匙,结果到现在才明白,我们连锁眼儿在哪儿都摸不着。”

他反复比对样本与三级文明科技的关联,却始终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他身旁的小桌上,摆放着和泽娜一起在年轻时探索星际带回的纪念品,在这艰难时刻,成为他坚持下去的精神慰藉。

林轩的机械身躯伫立在实验室中央,金属关节偶尔发出焦虑的嗡鸣。他调出储存的所有研究数据,无数失败的实验记录在空气中流转:“三级宇宙文明的基础科学理论,那简直是横在咱们跟前的一道大坎儿。咱以前学的那些知识体系,搁在人家高维文明的科技底下,就跟划着独木舟去硬刚星际战舰似的,压根儿没还手的地儿。但说破大天去,咱也得琢磨出个突破口来。”

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昏暗,科研团队在这片认知的迷雾中,继续艰难地摸索前行,每一次尝试都充满未知,每一次失败都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与智慧。

而在实验的间隙,马洛克总会推着泽娜来到实验室的观景窗前,看着伽马5号星球奇特的紫色极光,回忆起年轻时一起探索宇宙的美好时光,相互鼓励,为彼此注入继续前行的勇气。

13.2 破局:跨维度的联想

三天后的深夜,实验室的冷光灯在老化线路中忽明忽暗,维克斯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刺破死寂。

这位插着电子起搏器的老科学家剧烈咳嗽着撑起上身,布满血丝的眼球死死盯着全息投影:\"量子共振...我们忽略了量子共振!\"

颤抖的手指在虚空中划出不断震荡的波形,病床旁的输液架随着他的动作摇晃,折射出细碎的冷光。

在二级宇宙文明的认知体系中,生物组织修复遵循三维空间的物理法则,细胞分裂与再生被局限于长宽高构成的坐标系内。

但奥古斯丁三级文明的神经修复技术资料显示,其受损神经的重建过程存在违反常规时空逻辑的量子纠缠现象——这与传统理论形成的悖论,正是团队五年来始终无法突破的关键桎梏。

维克斯调出的\"阿尔法3\"行星藤蔓影像里,被激光切断的茎干处,荧光色的细胞正以超越常规的螺旋轨迹重组。

这种藤蔓细胞在受损时,会自发引发量子共振效应,通过微观层面的能量震荡,使断裂处的细胞在量子态下建立连接,再将修复后的结构稳定回现实维度。

这种现象与奥古斯丁文明资料中记载的\"神经突触量子桥接技术\",在量子力学模型上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

\"看这个共振频率图谱!\"维克斯的指尖在投影中划出复杂的震荡曲线,\"藤蔓细胞通过这种量子级的能量震荡,在微观层面完成无缝衔接!\"老人浑浊的瞳孔突然亮起。

\"藤蔓的细胞修复机制,本质是利用量子共振补偿损伤!就像奥古斯丁人修复神经时,用量子震荡填补突触缺口...\"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断续,但每个字都像重锤敲击在众人的认知壁垒上。

这一发现打破了团队对生物修复技术的传统认知框架。如果能将藤蔓的量子共振再生机制,与三级文明的量子工程理论结合,不仅能解决困扰二级文明已久的神经损伤修复难题,更可能为生物科技领域开辟全新的研究方向——从三维空间的线性修复,迈向量子层面的共振重构。

泽娜的轮椅在金属地面划出刺耳声响,她颤抖着将藤蔓细胞的基因图谱,与奥古斯丁文明的神经修复方程式重叠。当两组数据在全息屏上呈现出73%的结构吻合度时,实验室里响起压抑的抽泣声。

五年的认知迷雾,终于透出第一缕曙光。泽娜激动地看向马洛克,马洛克也紧紧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最坚定的支持和鼓励。

泽娜的轮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急速转向数据墙,她枯瘦的手指几乎是颤抖着点向全息投影:“指挥官在贝塔2行星采着的那水母,能把恒星辐射“唰”一下变成生物电。但这可不是简单的能量转换啊,人家是靠引发量子共振,在微观层面上把能量整个儿重塑了!”

随着她的操作,水母半透明躯体中闪烁的能量脉络,与厄兰蒂斯文明反物质电池的核心结构图缓缓重叠。当两组数据的吻合度数值攀升至73%时,实验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维克斯扯着胸前的输氧管想要起身,褶皱的脖颈因用力涨得通红。

泽娜颤抖着抓住轮椅扶手,银发下的面庞泛起病态的潮红。

马洛克布满老年斑的手指着投影,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在二级宇宙文明的认知中,能量转换遵循严格的质能守恒定律,且必须依赖复杂的物理设备。然而“贝塔2”水母的特殊能力,实则打破了这一常规——它们利用量子涨落引发的量子共振,将高能辐射“震荡”成生物可利用的电能。

这种现象与厄兰蒂斯文明反物质电池中“通过操控量子共振实现能量形态转换”的理论不谋而合,揭示了三级文明生物科技与物理法则深度交融的本质。

量子涨落是指在空间任意位置对于能量的暂时变化,在二级文明的认知中,这种涨落是难以控制和利用的。

但“贝塔2”水母的细胞膜具备特殊的量子共振结构,能够捕捉并放大这些涨落,通过引发局部的量子共振,将高能辐射的能量在微观层面进行重新排列和转化,最终以生物电的形式输出。

这一过程与厄兰蒂斯文明反物质电池中通过操控量子共振来转换能量形态的原理一致,为团队在能量转换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洛克激动得打翻了身旁的药瓶,药片散落一地也浑然不觉:“要是把藤蔓的量子重组法子嵌进水母的能量共振模子,再用量子拓扑学搭个统一的框架……说不定咱们能琢磨出点啥门道来!”

他的声音被林轩骤然响起的金属脚步声打断。只见指挥官的机械身躯周身泛起数据流的蓝光,实验室所有量子计算机同时启动,穹顶瞬间亮起百万条数据光带,如同将璀璨星河囚禁于这方小小的空间。

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团队对生物能量学的认知。若能将藤蔓的量子共振结构重组能力,与水母的量子共振能量转换机制结合,不仅能突破二级文明在生物供能领域的技术瓶颈,更可能催生出“生物-物理一体化”的全新研究方向。

从微观细胞层面操控量子共振,将不再是三级文明科技手册里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即将被攻克的现实。这场跨越量子领域的思维碰撞,正将文明的科研边界推向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