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泽阳和蔡言归聊着房屋和工作时,牛雨兰看向方婉怡,询问道:
“婉怡要不要也买一份工啊?”
方婉怡看着蔡羽琪和蔡婉瑶,轻轻地摇头。
“奶奶。我想在家里照顾孩子们,等她们上学后,我也想去上学。”
方婉怡舍不得孩子们,尤其是最小的三个,她们还那么小。
她不想去工作,如果去工作,她能照顾女儿们的时间,就少了。
“也行。你家七个孩子,花的心思,是要比别人多一些。”牛雨兰说着,回想起自己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当时为了把他们都养活,费了她不少的心思。
按照牛雨兰对蔡泽阳和方婉怡的了解,他们夫妻俩,除了想把孩子们养活,也想把孩子们养好。
蔡敏君和蔡雅诗都喜欢画画,蔡雅诗在画画方面的天赋会更加明显。
蔡泽阳会给她们,买画纸,买画笔,各种不同的颜料笔,他在百货大楼看到,都会买回来。
“奶奶。我从别人那儿打听到几间报社的投稿方式,我在家里写几篇稿子,想试着投一投。”
方婉怡说出这段时间,她在筹备的事情。
现在,她已经写出一篇,但她觉得还不够,想多写几篇,把那几间报社都投一投。
牛雨兰惊喜地望着方婉怡,她的孙儿媳,还有这方面的才能!
“好啊。到时候你去投稿,跟奶奶说一说,奶奶也想跟你一起去邮局看看。”
牛雨兰总是待在蔡家村大队,感觉很无聊,也想去走一走。就算只是来回一趟,她也愿意。
“好啊。奶奶,到时候我们一起去邮局。”
蔡泽阳听到她们提到邮局,想起牛雨兰的哥哥,说道:
“奶奶,你现在还有跟舅爷爷有联络吗?”
蔡泽阳记得,牛雨兰的大哥,他的舅爷爷是在部队待了二十几年,现在已经退下来。
退下来后,就待在首都生活,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已经将近十年都没有回来,也没有跟牛雨兰见面。
前些年,他记得奶奶和舅爷爷有书信来往。
后来,他记得书信来往次数,就少了很多。
一提到牛雨兰的大哥,牛雨兰心里有些惆怅。
“是啊,都已经有五年没有联络了。也不知道我大哥怎么样了。”
前些年,他们书信还偶尔有来往。可后来各家有各家要处理的事情。
时间久了,书信想表达的内容也少了。久而久之,就没有书信来往。
她大哥将近十年没回乡下,她心里的某些期待,也已然落空。
久而久之,她也就不想了。
“奶奶。要不你这回也写信吧?过几天婉怡去邮局寄信,你也寄信给舅爷爷吧。”
蔡泽阳真诚地望向牛雨兰,人上了岁数,跟家里人的见面,真的是见一次,少一次。
他们,都已经十年没见面,更加要再联络起来!
蔡言归认同地点头,“是啊。老婆子,跟你大哥联系一下吧。十年啊,都已经十年没见面了。如果能联系,我们这边也能寄点好东西过去啊。以前你大哥,可是帮了我们不少。”
牛雨兰大哥从部队寄回来的东西,蔡言归都记得清清楚楚。
牛雨兰垂下眼眸,脑海中闪过许多,跟她大哥年轻时的画面,自从大哥去部队后,他们兄妹二人就很少见面,上一次见面,真的是在十年前。
中间他们只是书信往来,到现在已经五年没有书信往来了。
为什么没有再次书信往来的原因,这么多年过去,她都有点忘记了。
“好。”牛雨兰点点头,看向方婉怡,“婉怡去邮局寄信,记得喊一下我,我也一起去邮局寄。”
五年了,整整五年了。
如果不是大孙子,今天提到她大哥。或许,她跟她大哥的联系,会一直断下去。
吃过午饭后。
蔡泽阳整理着代销点的仓库,清点需要进货的物品和数量。
院子外面传来,蔡博涛喊蔡泽阳的声音。
“阿阳哥!你下午有空吗?”
蔡泽阳整理好手里登记的本子,走出来望向蔡博涛。
“怎么了?”
“阿阳哥,我爸说,想去公社买一套房子。想让你带我和我四哥,一起去公社看看。”
蔡国秋想让蔡博涛和蔡翰阳,请蔡泽阳带他们一起去公社看看,能不能选到一间合适的房子。
蔡建良在公社花了点钱,找到一份工作,现在已经是纺织厂的一名正式工。
现在住在宿舍,条件不算差。
蔡泽阳在公社又买了十套房,有点儿刺激到自家人。
蔡国秋他们就想着,要不他们也在公社买一套房子。
蔡建良不住在宿舍,住在自家,他媳妇儿也好过去照顾他,也能把孩子送去公社的小学念书。
“可以啊。我下午有空,我跟你们俩一起去公社看房。我那朋友手里,还有不少房源。”蔡泽阳爽快地答应着。
邓景辉买卖房屋的生意越做越大,知名度高,愿意让他经手的人也越来越多。
蔡泽阳上次买十套房屋,也是因为邓景辉手里的房源多,还都不错。
他起初只想挑五六套,挑着挑着就挑了十套。
蔡言归也在代销点帮忙,顺带在代销点这儿听广播,免得那帮老家伙儿,都凑去他家。听他的收音机,喝他的茶,还要赖着不走。
听到孙子们的对话,有点意外,但又在意料之中。
他的儿孙们出息了,都想着在公社买房!
买房好啊!去城里生活,可比在村里生活的好!
他可是听说,公社里的小学老师,可比村里的小学老师知识渊博。
让孩子们去公社的小学上学,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但是想去公社的小学念书,得在公社里有房子。没房子,都没法去公社小学念书。
“泽阳啊!你们早点去,把房子的事情搞定,下半年还能让建良家的孩子,去公社上学!”
蔡言归想到儿孙们出息。心里就高兴。催着他们早些去公社,把事情处理好。
他不担心,他们这一趟去公社,选不到合适的房屋。
选不到合适的房屋,八成是钱不够。
他的大孙子,最不差的就是钱。只要他家老三,跟大孙子借钱,怕有买不下的房!
不过,他还是希望他们能一眼选中合适的房子。
他家大孙子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不借钱,就不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