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网游动漫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85章 梅雪笺中寄故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八十五章.梅雪笺中寄故人

第一章 落雪时分的词稿香

云麓山的雪,总在暮色最浓时落下。

煜明握着狼毫的手顿在半空中,窗外的雪粒子正扑簌簌砸在青竹上,将那丛映雪的朱砂梅衬得愈发明艳。案头摊着的宣纸上,半阕《踏莎行》刚写至\"玉妃初降人间路\",墨色在雪光中泛着冷冽的青辉,忽然就想起三十年前汾州中学的那个雪天。

\"煜明,快看!梅花开了!\"

若谷的声音穿透三十年光阴,带着少女特有的清亮。那时她裹着藏青色棉袍,站在教学楼后的梅树下,发梢落着雪粒,像撒了把碎钻。煜明记得自己捧着《稼轩词》跑过去,见她正用红丝线系住一枝初绽的梅,呵着白气说:\"你看这梅与雪,是不是天生一对?\"

铜炉里的檀香\"噼啪\"轻响,将他拽回现实。手机在砚台旁震动,是若谷发来的微信,附了张照片:她站在申城某公园的梅坡前,鬓角的银丝与落雪相映,手里举着张写满字迹的笺纸。配文是:\"煜明兄可还记得当年汾州的朱砂梅?今岁偶得《梅雪之恋》数句,盼共赏。\"

煜明放大照片,见那笺纸上题着《梅与雪之恋》,字迹秀劲如昔:\"在冬日的凛冽舞台,梅与雪共赴一场宿命的恋怀......\"他指尖划过屏幕,忽然想起去年冬天,若谷寄来的那本《云麓词心录》里,夹着片用宣纸压干的梅瓣,背面题着\"雪落梅心处,春风暗度时\"。

第二章 汾州旧事:梅影雪痕里的诗

九十年代的汾州中学,梅树是时光的印章。

煜明记得若谷总爱在雪天偷溜出教室,蹲在梅树下看花瓣落进积雪。有次她被教导主任抓个正着,却举着冻得通红的手说:\"老师,您看这梅枝多像《诗经》里写的'有梅其实'。\"主任望着她发间的雪,竟一时忘了训斥。

真正的默契是在文学社的冬夜里。煤油灯在窗台上明明灭灭,若谷铺开宣纸画梅,煜明在一旁磨墨,听她讲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的风骨。忽然停电了,黑暗中只听见她撕纸的声音,接着划亮火柴,火苗跳跃间,见她在半张宣纸上题:\"梅以孤高留骨,雪因洁净成魂。\"

\"你说,梅与雪是相遇还是重逢?\"若谷忽然问,火柴的光映着她清亮的眼。煜明望着窗外簌簌的雪,想起刚读过的《红楼梦》,随口接道:\"大概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缘分吧。\"话音未落,她已在纸上画出两株交缠的梅雪,题曰:\"寒极生暖,枯木逢春,此乃《周易》复卦之象。\"

那年深冬,学校举办诗词大会,若谷以一首《卜算子·咏梅》拔得头筹。煜明至今记得她站在台上的模样,青布裙摆在灯光下微微晃动,念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目光忽然望向台下的他,嘴角扬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赛后她塞给他一块梅花形状的糖,说:\"煜明,你的《雪赋》也写得好,就是少了点梅的韧劲。\"

后来毕业各奔东西,她去了申城,他留在汾州。有年冬天他收到她的信,信封里掉出片夹在书里的梅瓣,信上写:\"申城无雪,偶见蜡梅,却总觉得少了汾州雪梅的清冽。\"他握着那片干枯的花瓣,忽然明白,有些遇见,早已在岁月里酿成了永恒的香。

第三章 申城梅讯:雪落时的诗简往来

若谷退休后的第三个冬天,煜明终于去了申城。

她的公寓在顶楼,阳台上摆满了各式梅桩。煜明推门时,正见她对着一盆绿萼梅凝神,手中捏着支朱砂笔,案头摊着本《梅谱》。\"你来了。\"她头也不抬,指尖点在梅枝的结节处,\"这株'绿云',我等了三年才见着花苞,像极了我们当年等汾州的梅开。\"

书房墙上挂着幅新裱的字:\"梅雪争春未肯降\",落款是\"若谷学书\"。煜明发现,她的字迹比年轻时多了份苍劲,却依旧带着汾州雪水的清润。\"退休后开始学画梅,\"若谷递给他一杯热梅茶,茶汤里浮着几片干花瓣,\"才懂王冕说的'画梅须具梅气骨',那骨不是硬挺,是历经风霜后的柔韧。\"

茶几上放着本厚厚的诗稿,封皮写着《梅雪集》。煜明翻开第一页,见是若谷近年写的咏梅诗,其中一首《梅雪之恋》赫然在列:\"梅在雪中绽露娇羞粉腮,雪为梅披上圣洁的白霭......\"旁边贴着张剪报,是她参加社区诗会的报道,标题写着\"古稀老人以梅雪诗寄乡情\"。

\"前几天遇到个学画的年轻人,\"若谷忽然说,望着窗外高楼间的一角天空,\"他说梅雪题材太老套,不如画霓虹。我跟他说,老套的不是题材,是看风景的心。你看这梅与雪,一个用暗香破寒,一个以洁白覆尘,缺了谁,冬天都少了味道。\"

煜明想起自己去年在云麓山拍的照片:一株老梅斜出崖边,枝上落满积雪,像幅水墨长卷。他当时配了句\"疏影横斜水清浅\",却被若谷在微信里纠正:\"此句写梅韵,若论梅雪交融,当用'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临别的时候,若谷送他一盆嫁接的朱砂梅,说:\"这是用汾州梅枝嫁接的,你带回云麓山,替我看看故乡的雪。\"火车启动时,煜明望着窗外渐远的灯火,忽然明白,若谷笔下的梅雪之恋,从来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他乡与故土、岁月与初心的彼此映照。

第四章 云麓诗会:梅雪笺上的光阴

今年的雪比往年早了些。

煜明把若谷送的朱砂梅种在云麓山的书房前,如今已开了满枝。他正对着梅树研墨,手机响了,是社区文化站的老李:\"煜明老师,今年的'梅雪诗会'还得靠您牵头啊!\"他望着窗外的飞雪,忽然想起若谷的《梅雪之恋》,遂应道:\"好,今年咱们就以'梅雪之恋'为题,搞个同题诗会。\"

诗会设在半山腰的云麓阁。煜明挂起若谷寄来的《梅雪之恋》打印稿,旁边配了幅自己画的《雪梅图》:一枝朱砂梅斜出,枝头落着数片雪花,题款是\"梅雪本是同心客,共赴人间一段春\"。来参加的多是退休的老人,有人拄着拐杖,有人捧着厚厚的诗稿,眼神里都亮着光。

\"我先来一首!\"张老爷子扶了扶眼镜,清了清嗓子,\"《七律·梅雪情》:'谁裁玉屑落琼枝,梅与雪交正当时......'\"他念到\"不与春风争宠色,独留清气满乾坤\"时,全场响起掌声。煜明注意到角落里的王阿姨偷偷抹了抹眼睛,她的老伴去年冬天刚过世,生前最爱画梅。

轮到煜明时,他没有念自己的诗,而是拿起若谷的《梅雪之恋》:\"在冬日的凛冽舞台,梅与雪共赴一场宿命的恋怀......\"念到\"它们相拥在寂静的郊外,倾诉着跨越季节的情债\"时,他仿佛看见若谷站在汾州的梅树下,发梢落着雪,对他微笑。念完后,全场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煜明老师,这诗写得真好,是谁作的?\"有人问。煜明望着窗外的雪梅,轻声说:\"是我一位远方的朋友。她告诉我,梅与雪的相遇,就像故人的重逢,看似偶然,却是岁月早已写好的缘分。\"

诗会结束时,雪停了。众人散去后,煜明独自留在云麓阁,对着若谷的诗稿发呆。忽然收到她的微信,发来一张照片:她在申城的阳台上,对着电脑屏幕微笑,屏幕上正是云麓诗会的现场直播。配文是:\"虽隔千里,却闻梅香,此乃'心有灵犀一点通'也。\"

第五章 雪落梅心:未写完的长调

冬至那天,煜明收到若谷的快递。

打开层层包裹,里面是个檀木盒子,盒中放着一本线装诗集,封皮题着《云麓词心录·梅雪卷》,旁边还有枝用红丝绳系着的干梅枝,枝头竟凝着几粒冰晶般的琥珀。翻开诗集,第一页是若谷的亲笔题字:\"赠煜明兄:梅雪因缘,诗心永续。\"

内页里夹着她新写的长调《金缕曲·梅雪答》,字迹比上次更显苍劲:\"天地为媒妁。算人间、几般相遇,这般奇绝。雪作飞琼梅作火,燃尽隆冬寒冽。更衬得、山河清绝。我自冰心卿自艳,共飘零、不与春争列......\"煜明读着读着,忽然想起他们年轻时在汾州梅树下的对话,那时若谷说:\"以后我们要一起出本诗集,就叫《梅雪因缘》。\"

盒子底部还有封信,若谷在信里说:\"去岁体检,知余时日无多。唯念云麓山梅雪,与君诗酒之约未了。今将平生所写梅雪诗整理成册,望兄补全终章。\"读到此处,煜明的手指微微颤抖,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又落了起来,簌簌地打在梅枝上,像极了三十年前那个雪天的回响。

他走到窗前,望着那株若谷送的朱砂梅,此刻正开得艳烈,雪花落在花瓣上,瞬间融化成水珠,像谁落下的泪。他想起若谷说过的话:\"梅与雪的爱恋,不在相逢时的热烈,而在消融后滋养大地的深情。\"忽然明白,所谓永恒,从来不是永不凋零,而是在岁月流转中,将相遇的刹那,酿成永恒的芬芳。

煜明提起笔,在《梅雪卷》的最后一页写下:

\"岁暮天寒,梅雪同枝。君寄诗来,如见故人。忆昔汾州雪,今落云麓山。梅开似旧,雪落如新,而吾辈情谊,正如这梅雪之恋,经得风霜,耐得时光,终成天地间一段清绝。\"

写完放下笔,铜炉里的檀香恰好燃尽,最后一缕烟袅袅升起,在雪光中与窗外的梅香、雪气交融在一起。远处传来云麓寺的钟声,煜明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就像梅与雪的相遇,无论隔多少个冬天,总会在某个落雪时分,重新绽放出跨越岁月的光芒。

案头的手机亮着,是诗会群里有人发来新作:\"梅雪相依处,光阴自不催。\"煜明微微一笑,关上手机,推开窗。雪落无声,梅香满袖,他知道,若谷的诗心,已随着这漫天风雪,落在了云麓山的每一片梅瓣上,也落在了他永远未完的《云麓词心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