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厅内,杜某人与陈某正就淮海战役的战术展开讨论。“当年您在双堆集那招,真是让我防不胜防。”
杜某人苦笑。陈某却举起酒杯:“光亭兄的指挥才能,也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来,敬过去,也敬今天!”两人一饮而尽,引得周围将领纷纷鼓掌。(解放时期的事情,我后续也会写一些)
六月的虎头山,漫山遍野的野蔷薇开得正盛,粉白花瓣随风轻舞,为这场盛大的婚礼铺上天然的锦毯。
山顶开阔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青布帐篷鳞次栉比,炊烟裹挟着羊肉炖煮的香气在山风里翻涌。
袁清明身着藏青色绸面长衫,虽已年逾五旬,腰杆却挺得笔直,站在用原木搭建的观礼台旁,目光不时望向蜿蜒山道。
山道上,人流如织。一线天的百姓们背着竹篓,篓里装满 freshly 采摘的野山菌;赵庄的壮汉们抬着两丈长的喜幛,红绸上“天作之合”四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羊角坳的老人们由孙辈搀扶着,颤巍巍捧着用蓝印花布包裹的土鸡蛋。
更远处,豫军、晋隧军的军旗在苍翠山林间若隐若现,八千多名身着灰布军装、美式制服的将士们,或骑马或徒步,携着沉甸甸的贺礼朝山顶行进。
宴会进行到高潮时,有人提议让将领们分享一些战场上的故事。于是,在众人的簇拥下,陈某站起身来,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黄桥战役的惊险与激烈,引得众人时而紧张,时而赞叹。
接着,张某甫也起身,讲述了自己在抗日战场上的经历,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大家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担当。
山道上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程某军装笔挺,胸前勋章在余晖中泛着微光,他翻身下马,捧出一只檀木匣:“袁老兄,这是滇缅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将佐佩刀,今日赠予新人,愿他们披荆斩棘,前路顺遂!”
袁清明轻抚刀鞘上的樱花纹饰,重重拍了拍程鹏肩膀:“好小子,这份贺礼有分量!”
宁某人带着一支骑兵队伍疾驰而来,马鞍上驮着整整十坛泸州老窖。“听说袁老爱酒,我特意绕道川南!”他扯开酒坛封泥,醇香瞬间弥漫四周。
陈某人闻香而来,抓起酒碗大笑:“来得正好!我这正缺对饮之人!”两人席地而坐,你一碗我一盏,转眼就把话题从战场趣事聊到川剧变脸。
山道转角处,李树正的吉普车扬起漫天尘土。他抱着一个铁皮箱跳下车,箱内竟是一整套苏联产的留声机唱片:“知道安丽小姐爱听西洋乐,托人从哈尔滨搞来的!”
一旁的周先生眼中含笑:“李将军有心了,这礼物定能让婚礼更添雅趣。”
汤某伯的车队缓缓驶入,车厢里堆满景德镇的青花瓷具;韩某勤带来江南绣娘赶制的百子千孙被面;周某柔的副官抬着精密的天文望远镜,说是让新人夜观星象。
孙元某捧着一幅张大千的仕女图匆匆赶来,气喘吁吁道:“路上遇到土匪劫道,弟兄们拼了命才保下这份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