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传来了的马蹄声被萧有和捕捉到了,他让黄文金带人去看看情况。
很快,黄文金就在村口遇上了报讯的哨兵。
“王爷,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哨兵见是堵王当面,便躬身施礼,禀报道。
“人在哪里?”,黄文金问道。
“刚验过身份,人在后面。”
黄文金向他身后看去,只见一个身材矮瘦的汉子,站在那里。这汉子盲了一目,脸上一道刀疤触目惊心,从右眉直到左脸颊。
汉子见堵王看自己,便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道:“堵王在上,小的李三,大家因我盲了一只眼,叫我独眼三。”
黄文金点头,他问,“李三,我问你可有什么情报?”
“回禀王爷,小的们在勘察贾鲁河时,发现水位有上涨的迹象,询问周边的老人,说是该河的主汛期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间,目下正值秋季,或许是秋汛。”
这个消息很重要,如果涨水,那么太平军从朱仙镇渡河就会面临当年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的局面。
想到这里,黄文金大感不妙,这情报要立即报与萧有和知道。
“你随我来!”堵王当机立断,叫上独眼三一起去向萧有和报告情况。
贾鲁河畔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河面波光粼粼,水声潺潺。
听到黄文金回报的萧有和亲自来到了贾鲁河边查看水情。
他站在河边,望着对岸,心中思绪万千。
一刻钟前,黄文金带着独眼三匆匆赶到朱仙镇上,打断了萧有和的演讲。
“军师,不好了!”黄文金的声音里带着急切,“独眼三他们在勘察贾鲁河时,发现水位有上涨的迹象。周边的老人说,这河的主汛期在每年的七月到九月间,现在正值秋季,或许是秋汛来了。”
萧有和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他深深地知道,如果贾鲁河涨水,太平军从朱仙镇渡河的计划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当年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遇到的情况就会重演。
他迅速回过神来,问道:“涨水的速度如何?”
独眼三上前一步,抱拳道:“军师,据我们观察,水位上涨得不算太快,但已经能明显看出水位在升高。如果再下几场大雨,情况可能会更糟。”
放心不下的萧有和决定还是带着大家实地勘察。
此时,实地查看过的萧有和,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转身看向身后的杨辅清、赖文光和洪天娇,沉声说道:“形势紧迫,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贾鲁河一旦涨水,我们渡河的难度将大大增加。我们必须在水位继续上涨之前,将所有物资和人员安全转移。”
而此时,杨辅清却皱眉道:“军师,我们缴获的物资太多了,尤其是粮食和武器。我们的马匹和大车远远不够,一时之间难以搬运。”
赖文光也补充道:“是啊,我们的人手也不够。这么多物资,要怎么才能快速搬运到对岸呢?”
洪天娇站在一旁,不确定地说道:“我们是否可以向当地百姓求助。用银钱向他们购买马匹和大车,同时征集民夫帮忙搬运物资。我相信,只要我们诚心相待,百姓们会支持我们的。”
萧有和点了点头,心中一动。
洪天娇的办法或许可行。他知道,太平天国的宗旨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太平军公平交易,用银钱和粮食换取百姓手中的运输工具,雇请他们为大军搬运物质,一来可以给当地的老百姓添些银钱,改善他们的生活。二来也能多少改变些太平军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为将来回来埋伏笔。
于是他肯定了洪天娇的建议,“只要我们真心为百姓着想,百姓们一定会支持他们。”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就按天娇说的办。我们立即行动,用银钱向百姓购买马匹和大车,同时征集民夫帮忙搬运物资。时间紧迫,我们不能耽搁了。”
萧有和立即召集了各营的将领,将情况和计划告知他们。将领们迅速行动起来,分头去安排任务。萧有和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前往附近的村庄,向百姓们说明情况,请求他们的帮助。
夜色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李家村的小村庄。村子里的灯火已经熄灭,听到太平军的敲门声,村民们起初有些害怕,最后躲不过,才纷纷起身。萧有和站在村口,村民们带着担心和忐忑的心情,慢慢地过来。见人来齐了,萧有和高声说道:“各位乡亲,我们知道大家已经休息了,但我们有急事相求。贾鲁河可能要涨水,我们太平军的物资和人员需要尽快转移。我们愿意用银钱和粮食向大家购买马匹和大车,同时征集民夫帮忙搬运物资。希望大家能支持我们,共同渡过难关。”
听萧有和说完,人群中传来一阵低语。一个年长的村民站了出来,说道:“没听说,军队征集运输工具给钱的,还真是稀奇。就怕你们过后不认账。“
萧有和身边的贺静安听这村民的话,就要发火,却被萧有和一把按住,他知道,这些年太平军,捻军,清军和团练大家杀来打去,都是百姓受苦,他们不信任也可以理解。
要怎么使得这里的百姓们心甘情愿的帮助太平军呢?他在心中搜索着自己所记得的历史。
突然他灵机一动,有了!自己不是说岳吗?现在就是说岳的时机啊,怎么忘了!原来他想起了当地人将岳飞敬若神明,若有纠纷都会在岳王爷面前起誓的故事。
当即,萧有和挺身而出,“乡亲们!乡亲们!请听我说。“
大家见一个年青人出来说话,又见其面容清癯,眉目间透漏着真诚。
便有村民说:“听他说,听他说!“
萧有和朝天举起右手三指,大声道,“我知朱仙镇有岳武穆的庙,我愿在此起誓,请岳武穆为证,我太平军与朱仙镇的父老约定,公平买卖,凡与交易者,马,十两纹银一匹,大车,银二两,小车,银一两,民夫帮运者,先给粮米一斗,完成运输再给粮一石。“
村民见萧有和向岳武穆起誓,就已经信了大半,又见开出的价码也是童叟无欺。便有村中老者出来说:“我们知道你们太平军是为了百姓打天下的。现在又在岳王爷面前起誓,价格也公道。我们愿意帮忙,只要你们需要,我们一定尽力。”
萧有和听老者说话,心中的担心便落了地,他知道,百姓们的支持是自己最大的力量。
他连忙说道:“谢谢各位乡亲,我们一定会好好回报大家。我们会按照公平的价格购买马匹和大车,同时会给帮忙的民夫们足够的报酬。”
于是,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帮忙。萧有和安排人记录下愿意提供帮助的村民名单,同时派人去其他村庄继续动员。很快,消息传遍了附近的几个村庄,越来越多的百姓响应太平军的号召,纷纷拿出自家的马匹和大车,加入到搬运物资的队伍中。
天刚蒙蒙亮,贾鲁河畔已经热闹起来。太平军的士兵们和村民们一起忙碌着,将缴获的物资装上大车,准备渡河。虽然时间紧迫,但大家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杨辅清负责指挥搬运,他大声喊道:“兄弟们,加把劲!时间不等人,我们一定要在水位上涨之前把物资运到对岸!”
士兵们和村民们齐心协力,一车车的物资被运到了河边。赖文光则负责组织渡河,他安排了几艘大船,指挥着士兵们和村民们将物资装上船,一批批地运往对岸。
然而,船少物资多,渡河的动作还是太慢。
怎么办,看着水位在慢慢抬高,赖文光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