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6,从送来知青媳妇开始! > 第224章 荒院煮酒论天下,一纸合约定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4章 荒院煮酒论天下,一纸合约定乾坤!

院子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一边是锈迹斑斑的铁门,半人高的荒草,和三个穿着洗得发白工装的年轻人。

另一边是锃亮的奔驰轿车,干练的港商,和一位气场强大到足以让周围光线都为之扭曲的德国老人。

这种强烈的撕裂感,让林涛和孙卫东手足无措,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

海因里希·冯·施泰因。

这个名字在世界重工领域,代表着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亲手主导了克虏伯战后的重建,并将其推向了全球市场的顶峰。

这样一尊大神,竟然会亲身驾临这个连围墙都摇摇欲坠的破院子。

然而,作为主人的叶凡,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局促。

他甚至没有立刻回应对方伸出的手,而是先转头对身后的孙卫东和林涛笑了笑,那笑容轻松得像是邻居串门。

“卫东,林涛,愣着干什么?贵客临门,去把咱们最好的‘宝贝’拿出来招待一下。”

两人一愣,最好的宝贝?他们这里除了废铁,就是刚出炉的那点石英砂。

叶凡又补充了一句:“就是我藏在办公室铁皮柜里,用油纸包着的那两瓶。”

孙卫东瞬间反应过来,眼睛一亮,咧嘴一笑,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牙,转身就往办公室跑。

林涛也回过神,连忙跟了上去。

直到这时,叶凡才不紧不慢地伸出手,与海因里希那只布满岁月痕迹却依旧有力的大手,轻轻一握。

“施泰因先生,欢迎来到我的‘创世纪’。”他的声音平静而沉稳,目光直视着对方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没有半分退缩,“抱歉,地方简陋,怠慢了。”

海因里希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见过的政要、巨贾不计其数,很多人在他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喘。

眼前这个年轻人,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却有一种连他都感到心惊的从容和镇定。

这不像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源于绝对自信的,刻在骨子里的气度。

“叶先生客气了。”海因里希收回手,那口流利的京片子让人几乎忘了他德国人的身份,“英雄,从不问出处。真正伟大的事业,往往都诞生于最不起眼的地方。”

他的目光扫过那几栋破旧的苏式小楼,没有流露出丝毫轻视,反而带着一种探究的兴趣。

很快,孙卫东和林涛搬来了一张掉漆的方桌和几个高低不平的板凳。

孙卫东手里还抱着两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酒瓶,林涛则端着几个粗瓷大碗。

当那油纸被打开,一股浓烈霸道的酒香,瞬间弥漫了整个院子。

“这是……二锅头?”海因里希的鼻子动了动,眼中露出几分怀念的神色。

“施泰因先生也懂这个?”叶凡有些意外。

“三十年代,我在北京的德国学校上过学,那时候最喜欢偷偷跟着胡同里的长辈喝这个。”海因-里希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惜,后来就再也没喝到过这么纯正的味道了。”

叶凡笑了,亲自拿起酒瓶,给每个人的大碗里都倒了满满一碗。清冽的酒液在阳光下,晃动着晶莹的光。

“那就请先生尝尝,看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没有繁琐的礼节,没有商业谈判的虚伪客套。

就在这荒草丛生的院子里,一张破桌,几个板凳,一碗烈酒。

海因里希端起粗瓷大碗,看了一眼碗中倒映出的蓝天和自己苍老的脸,忽然放声大笑,一饮而尽。

“哈!痛快!就是这个味道!”他放下碗,脸颊泛起一层红晕,那股久居上位的威严似乎被烈酒冲淡了几分,眼神却变得更加明亮。

菲奥娜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她陪同海因里希多年,从未见过他如此失态,如此……江湖气的一面。

这个叶凡,到底是什么妖孽?三言两语,一碗烈酒,就轻易地卸下了一头商业巨鳄的心防。

“叶先生,”酒过一巡,海因里希直入主题,“那份报告,我看过了。很精彩,精彩到……像一个天方夜谭。”

“所以,您是来验证这个‘天方夜谭’的?”叶凡问道。

“可以这么说。”

叶凡没有急着拿出那份石英砂样品,而是站起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施泰因先生远来是客,不如先参观一下我们这个‘天方夜谭’诞生的地方?”

海因里希饶有兴致地点了点头。

叶凡没有带他们去看已经初具雏形的生产线,而是先将他们领到了一间充当绘图室的房间。

房间里,柳如雪正戴着一副宽大的眼镜,俯身在一张巨大的图纸上,用鸭嘴笔一丝不苟地描绘着什么。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看到叶凡身后的外国人,有些腼腆地笑了笑,扶了扶眼镜。

“这位是我的妻子,柳如雪,我们中心的总建筑师。”叶凡的介绍里充满了自豪,“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片废墟,在她的图纸上,三个月后,会变成拥有独立供电系统、数据中心、最高洁净等级的实验室和全中国最舒适的家属生活区。”

海因里希的目光落在那些设计图上。他虽然不是建筑专家,但图纸上那些超前的布局理念,模块化的功能分区,甚至连风向和日照都考虑进去的人性化细节,让他这个外行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根本不是一个研究所的设计图,这是一个独立王国的蓝图!

他又看了一眼那个气质温婉,眼神却无比专注坚定的女孩,点了点头,用中文赞叹道:“夫人是一位天才。”

柳如雪的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随后,叶凡又将他们带到了那间由旧厂房改造的,充斥着机油和焊铁味道的车间。

孙卫东和几个年轻工人正围着一台拆得七零八落的旧机床,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看到叶凡进来,孙卫东抹了一把脸上的油污,兴奋地跑过来。

“叶大哥!成了!你说的那个‘差动齿轮增速结构’,我带着兄弟们用废料凑出来了!这台老掉牙的破车床,现在精度至少能提高两个数量级!”

他指着那堆看起来像废铁的零件,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比天上最亮的星星还要灼人。

叶凡笑着向海因里希介绍:“这位是我们的总工程师,孙卫东。他能用一堆废铁,为您打造出比您德国工厂里最精密的仪器还要好用的东西。因为他有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创造力,和一颗永远不服输的心。”

海因里希沉默了。

他看着孙卫东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看着那群衣衫褴褛却精神饱满的年轻工人,看着他们眼中那种对技术近乎疯狂的虔诚和渴望。

他忽然明白了。

叶凡给他看的,不是产品,不是数据,而是人。

是一群被压抑了太久,如今终于得到机会,即将要爆发出无穷能量的,饥饿的狼。

参观完一圈,众人重新回到院子里的方桌旁。

“施泰因先生,现在您觉得,那个‘天方夜谭’,还像个故事吗?”叶凡重新倒满了一碗酒。

海因里希沉默了许久,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不。”他看着叶凡,眼神复杂无比,“我看到的,是一个即将崛起的帝国。而你,就是这个帝国的缔造者。”他话锋一转,变得无比锐利,“但是,叶先生,光有梦想和激情,是造不出帝国的。克虏伯能给你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材料,最广阔的市场。那么,你能给我们什么?除了那份报告里的技术,我们还想要更多。”

终于,图穷匕见。

叶凡笑了。

他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施泰因先生,我听说,克虏伯最近在和美国的德州仪器,竞争沙特一笔价值五亿美元的海水淡化项目。可惜,你们的‘反渗透膜’技术,在耐用性和成本上,始终比对方差了一点,对吗?”

海因里希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件事,是克虏伯董事会内部的最高机密!他怎么会知道?!

叶凡仿佛没有看到他震惊的表情,继续自顾自地说下去:“我还听说,日本的新日铁,正在用一种‘连续铸造薄板坯’的新技术,冲击你们在欧洲的传统钢材市场。这项技术,让他们的生产成本,比你们低了将近百分之二十。”

“还有,你们的医疗器械部门,想进入ct机领域,却被西门子和飞利浦的专利壁垒,卡得死死的,连门都摸不到……”

叶凡每说一句,海因里希的脸色就白一分。

到最后,他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冷汗,端着酒碗的手,都开始微微发抖。

这不是商业情报,这是上帝视角!

眼前这个年轻人,仿佛就坐在他们的董事会会议室里,对他们所有的困境和软肋,了如指掌!

“你……到底是谁?”海因里希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无法掩饰的颤栗。

“我,就是能解决你所有问题的人。”叶凡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底牌,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我要的,不是卖技术。我要的,是合作。”

他伸出两根手指。

“我们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我方,以‘801计划’中的全部技术,以及后续所有衍生技术的三十年独家授权入股,占股百分之五十一。”

“贵方,以全套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全球销售网络,以及负责搞定欧美所有专利壁垒和政治障碍入股,占股百分之四十九。”

“我,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而你,施泰因先生,可以担任副董事长兼欧洲区cEo。”

“我不仅能给你全世界最纯净的石英,我还能给你比德州仪器更耐用、成本更低的反渗透膜,能让你们的钢铁成本降到比日本人还低的生产工艺,以及……绕开所有专利壁垒,造出全世界最先进的ct机核心部件的技术。”

“我给你一个,能让克虏伯在未来五十年,继续引领世界的机会。”

“现在,您觉得,这个交易,公平吗?”

整个院子,死一般的寂静。

菲奥娜已经彻底石化了,张着嘴,大脑一片空白。

她以为叶凡是想卖个好价钱,撑死是想拿个代理权。

她做梦都没想到,叶凡的胃口,大到要吞下整个克虏伯的未来!

他不是在谈判,他是在招安!

海因里希死死地盯着叶凡,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他的大脑在疯狂运转,评估着这番话里的每一个字。

许久,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靠在了椅背上,脸上露出一抹苦涩而又兴奋的笑容。

“公平?这太公平了……”他喃喃自语,“叶先生,你根本不是什么工程师,你是个魔鬼,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魔鬼。”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装,对着叶凡,无比郑重地微微鞠躬。

“我,海因里希·冯·施泰因,以克虏伯集团董事局执行委员的名义,接受您的条件。”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支派克金笔和一份授权文件。

“我来之前,董事会给了我最高权限。我们可以现在,就签署合作意向书。”

叶凡笑了。

他转身走进办公室,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了两份早已准备好的,分别用德文和中文打印的,厚厚的合同。

“我相信,施泰因先生是个爽快人。所以,我提前准备好了。”

看着那份比自己带来的授权文件还要详细周密的合同,海因里希彻底无语了。

他终于明白,从自己踏进这个院子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掉进了这个年轻人精心布置的,一个无法挣脱的陷阱里。

而他,心甘情愿。

夕阳下,两只大手,连同两支代表着不同世界的笔,在一张破旧的方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份后来被称作“荒原协定”的合同,在未来数十年,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科技和工业格局。

而此刻,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被碗里剩下的半碗二锅头,映照出金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