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846章 《解构 “赢” 字密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6章 《解构 “赢” 字密码》

《赢前赢后》(粤语诗)

文\/树科

我嘟谂梗要做个赢家

点知,赢前噈输咗

赢字噈喺亡带头……

赢啊,赢先要谂忧患

跟住又要识讲嘢

仲要把握紧时间

行嘅路要喺正道

赢后哈,有得平常心……

哎呀呀,见怪唔怪

难怪一个赢字咁难写?……

《树科诗笺》2025.4.20.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 “赢” 字密码》

——粤语诗《赢前赢后》的辩证美学与生存智慧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方言肌理与文化基因,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树科的《赢前赢后》以 “赢” 字为核心,将粤语口语的质朴与哲学思辨的深邃熔铸一炉,在看似直白的语言中构建起充满张力的辩证空间。这首诗作不仅是对 “赢” 这一普世价值的重新审视,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境遇的深刻叩问,在传统诗学与现代意识的碰撞中,开辟出独具东方智慧的审美路径。

一、方言诗学:粤语口语的陌生化美学

粤语作为中国方言体系中保留古汉语特征最丰富的语种之一,其词汇、语法与声调系统自带音乐性与叙事性。《赢前赢后》开篇以 “我嘟谂梗要做个赢家” 切入,“嘟”“谂梗” 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口语词汇,瞬间将读者带入岭南文化语境。这种方言的直接运用,打破了普通话诗歌创作的常规路径,产生了本雅明所说的 “陌生化” 效果 —— 日常习语经过诗性重组,成为承载深层思考的特殊符号。

诗中 “点知,赢前噈输咗”“赢字噈喺亡带头” 的表述,通过粤语特有的虚词 “噈” 和简洁句式,构建出急促的语流节奏。这种口语化表达与传统诗歌讲究的典雅措辞形成鲜明对比,却暗合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创作理念。方言的选择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创新,更是对 “诗言志” 传统的现代诠释 —— 以最贴近生活的语言,传达最真实的生命感悟。

二、文字解构:“赢” 字的哲学密码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每个字形都蕴含着先民的生存智慧。诗人敏锐捕捉到 “赢” 字由 “亡、口、月、贝、凡” 五部分构成的特点,将其拆解为 “赢先要谂忧患(亡)”“跟住又要识讲嘢(口)”“仲要把握紧时间(月)”“行嘅路要喺正道(贝,古代货币象征价值取向)”“赢后哈,有得平常心(凡)”。这种文字解构并非简单的字形游戏,而是借鉴了许慎《说文解字》的解字传统,赋予汉字新的现代性阐释。

与苏轼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文化自信不同,《赢前赢后》通过对 “赢” 字的拆解,揭示出成功背后的复杂要素。“亡” 字当头,暗合《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的忧患意识;“口” 与 “月” 的强调,呼应着《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的处世哲学。诗人以文字为舟,将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生存困境的思考,使汉字成为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

三、辩证思维:赢与输的生存辩证法

诗歌在 “赢前” 与 “赢后” 的时空维度中,构建起充满张力的辩证结构。“赢前噈输咗” 的悖论式表达,颠覆了人们对成功的线性认知,暗合老子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的辩证思想。当 “赢” 字以 “亡” 为头时,成功便不再是简单的终点,而是充满危机的过程。

在 “赢后” 部分,诗人提出 “有得平常心” 的境界,与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达遥相呼应。这种对成功后心态的强调,超越了世俗对 “赢” 的功利性定义,将其升华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完善。诗中 “难怪一个赢字咁难写?” 的感叹,既是对成功复杂性的喟叹,也是对生命本真的深刻体认。

四、诗体革新:现代语境下的抒情范式

《赢前赢后》采用自由诗体,打破传统格律的束缚,但在内在节奏上却暗合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粤语九声六调的丰富变化,使诗句在长短错落中形成自然的抑扬顿挫。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既继承了粤语民谣 “咸水歌” 的叙事传统,又融入现代诗歌的先锋意识,形成独特的抒情范式。

与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的冷峻批判不同,树科的诗歌更倾向于以温婉的语调展开哲思。这种抒情方式,恰似岭南园林的曲径通幽,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引导读者逐步深入精神的秘境。

五、文化镜像:当代社会的价值重估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代社会,“赢” 往往被简化为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象征。《赢前赢后》的出现,犹如一记警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成功的本质。诗中对 “正道” 的强调,对 “平常心” 的推崇,与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人格理想一脉相承,为迷失在功利追逐中的现代人提供了精神坐标。

这种对价值的重估,在全球化语境下具有特殊意义。当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东方集体主义传统产生碰撞时,树科的诗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构建起具有普世价值的生存哲学。它既非简单的复古,也非盲目地西化,而是在文化对话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结语:诗性智慧的永恒回响

《赢前赢后》以粤语为舟,以汉字为桨,在诗性的海洋中探寻生命的真谛。它通过方言诗学的创新、文字解构的智慧、辩证思维的张力,构建起独特的审美空间。这首诗不仅是对 “赢” 的重新定义,更是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诗意回应。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树科的诗歌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寻找内心平衡与生命意义的道路。当我们再次品读 “难怪一个赢字咁难写?” 时,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力量,更是诗性智慧穿越时空的永恒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