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熹微,时薇便依计悄然出府。
夏简兮在府中,如常向祖母请安,处理庶务,神色平静无波,仿佛昨夜那场黑暗中定策的少女只是幻影。唯有她偶尔凝滞片刻的眼神,泄露着内心的紧绷。
她先是收到了王御史夫人客气的回礼——一对精巧的荷包,并附言感谢夏家小姐惦念,话语寻常,听不出深浅。这并未让夏简兮安心,反而更添一丝疑虑。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澜隐于水下?
直至午后,时薇终于回来,脚步轻快,面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
“小姐,”她压低声音,掩上房门,“《山家清供》问了,掌柜的笑眯眯地说,‘早已到了,就等小姐得空来取呢’,神色如常,并无异样。”
夏简兮闻言,心头微微一松。至少,易子川那边,暂时是安全的,或者说,他还有能力维持这个联络渠道的平静。这是一个好消息,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点稳定的微光。
然而,时薇接下来的话,却让她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但奴婢从博古斋出来,绕道去取预定的丝线时,隐约觉得似乎有人缀着,拐过两个街角后,那感觉才消失。”时薇蹙眉,“不知是曹府的人,还是……‘医者’在确认我们的行踪。”
夏简兮眼神一凛。果然,她们的任何动作,都可能落在他人眼中。无论是曹党的监视,还是“医者”的考察,都意味着她们必须更加谨慎。
“无妨,”她稳了稳心神,“只要博古斋的消息无误,我们便不算全然被动。”
正当她思忖下一步该如何走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了回来——并非来自周御史,也非府内,而是通过送去王御史家的点心,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反馈回来。
王御史府上派来送回礼的婆子,在交接时,趁着无人注意,极快地对时薇低语了一句:“夫人让提醒夏小姐,近日京中风雨欲来,周大人……怕是惹了风寒,需静养些时日。”说罢,便若无其事地告退了。
“周大人惹了风寒……”夏简兮喃喃重复,心猛地一沉。这绝非字面意思。这是在示警,周正明的动作可能已经引起了曹党的激烈反应,甚至可能遭到了压制或反击!“静养”二字,更是透着不祥的意味,是让他暂时蛰伏,还是……已然失势?
周御史的“明路”,看来比预想中更加艰难,甚至可能已受阻。
就在这消息带来的凝重气氛尚未化开时,傍晚,夏简兮在翻阅一本旧书时,于书页夹缝中,发现了一枚极薄的、卷起的素笺。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陌生的字迹,墨色犹新:
“子时三刻,西角门外,柳树下。”
没有落款,没有标识。
夏简兮捏着纸条,指尖微凉。这不是“医者”的联络方式,他们从未用过书笺。是易子川?还是其他势力?是试探,还是陷阱?亦或是……“医者”新的、更直接的指令?
她迅速将纸条凑近灯烛,火焰舔舐,顷刻化为灰烬。
周御史前路受阻,府外监视未除,如今又添这来历不明的邀约。
夜,似乎比昨夜更加深沉。
夏简兮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她布下的石子,确实激起了涟漪,但这涟漪之下,是救生的浮木,还是噬人的漩涡,犹未可知。
她看了一眼更漏,离子时三刻,还有几个时辰。
时间,突然变得紧迫而充满威胁。她需要判断,需要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