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梧玉手一挥,几个膀大腰圆的侍卫像拖死狗一样,把张德昌掼在金砖地上。
“砰”一声闷响,听得人牙都酸了。
她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历数张德昌的罪状,那叫一个声情并茂,仿佛开了十倍速的机关枪:“伪造诏书,欺上瞒下,勾结礼部,鱼肉百姓,刺杀忠良……桩桩件件,罄竹难书!我看你就是纯纯的人奸!”
皇帝老儿的脸色,那真是比吃了苍蝇还难看。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林清梧,龙袍都气歪了:“你……你竟敢如此羞辱朕!”声音都劈叉了,估计是气急攻心。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一声急报,直接把皇帝的嗓子眼儿给堵死了:“六皇子……六皇子已在紫宸殿宣布退位,并……拥戴新君登基!”
皇帝一听,如同被抽走了脊梁骨,踉跄后退,一屁股跌坐在龙椅上,眼珠子瞪得溜圆,仿佛听到了世界末日。
林清梧见状,嘴角勾起一抹胜利的微笑,走到皇帝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语气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陛下,承让了,看来……您已经输了。”
话音未落,林清梧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她微微皱眉,抬手扶额,一股腥甜涌上喉咙。
她强行压下,却还是忍不住咳了一声,一丝血迹染红了她手中的丝帕。
她抬起头,望向紫宸殿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紫宸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氛如同凝固的琥珀,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六皇子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跪于殿中,双手高举,呈上一份明黄色的卷轴——禅让书。
他的神情平静而决绝,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眉宇间反而多了一丝释然。
林清梧缓步上前,裙裾曳地,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她从六皇子手中接过禅让书,触手冰凉,仿佛握住了历史的转折点。
她展开卷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大臣,声音清冷而坚定,如同山间的清泉,洗涤着朝堂的污浊:“今遵太宗遗诏,传位于七皇子一脉,以正天命!”
字字铿锵,落地有声,仿佛金石之音,回荡在紫宸殿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对旧时代的宣告,也是对新时代的期许。
她将禅让书轻轻置于龙案之上,转身,面对着文武百官,目光如炬,扫视着一张张或惊愕、或茫然、或期待的面孔。
“请新君即位!”
一声令下,如同平地惊雷,震醒了沉寂已久的朝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俯首跪拜,山呼海啸般的呼声响彻云霄,震得屋顶的琉璃瓦都微微颤动。
旧皇被彻底架空,如同断线的风筝,无力地飘落。
与此同时,皇宫西华门外,铁甲森寒,刀枪林立。
沈砚之身披银色铠甲,手持一杆寒光闪闪的长枪,率领着精锐部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涌入皇宫。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宫墙内外,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动静。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接管了各处要道、库房,确保皇宫的安全。
沈砚之深知,新君登基,最忌讳的就是动乱。
他必须以雷霆手段,清除一切潜在的威胁,才能保证新政权的稳定。
在清点藏宝阁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里堆放着一些看似普通的卷宗,但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他感到其中必有蹊跷。
他命人将卷宗搬到光线充足的地方,仔细查阅。
“嘶——”
当他看清卷宗上的内容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竟然是一份密档,详细记载了皇帝多年以来对朝中重臣的监视与操控手段,包括他们的弱点、把柄,甚至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沈砚之心中涌起一股寒意。
这份密档一旦泄露,必将引起朝堂动荡,甚至引发内乱。
皇帝的心机之深沉,手段之狠辣,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他将密档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并派自己的亲信,快马加鞭送至翰林院。
这不仅是新政权清算旧党的证据,更是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利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林清梧端坐在书案前,目光如炬,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明日就是新君登基的大典,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她深知,新君年幼,根基尚浅,想要真正掌握朝政,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她,必须为他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她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感到一阵疲惫。
自从她开始主导这场变革以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如墨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为了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牺牲。
她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怎样
她召集翰林院与御史台的官员,在偏殿内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商议新政之事。”林清梧的声音平静而威严,却充满了力量。
她将自己连日来思考和总结的《新政十策》娓娓道来:裁撤冗员,精简机构;整顿科举,选贤任能;废除苛税,减轻民负;设立文武双考,破除门阀限制……
每一条政策,都切中时弊,直指要害。
在场的官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赞许。
他们都是有识之士,深知这些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修改,最终,《新政十策》得以定稿。
林清梧拿起笔,蘸饱墨汁,在卷轴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此非一人之功,而是天下所盼。”
与此同时,城南校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沈砚之设下盛宴,款待禁军将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沈砚之举起酒杯,笑容可掬地说道:“诸位将军,都是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本侯敬你们一杯!”
众将领纷纷起身,举杯回敬。
“侯爷客气了!”
“为国效力,是我们的本分!”
沈砚之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问道:“不知诸位将军,对新君登基一事,有何看法?”
众将领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他们都是在宫中当差多年的人,深知朝堂的复杂和凶险。
在这个时候,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沈砚之察觉到他们的犹豫,心中更加警惕。
他继续说道:“新君年幼,需要各位将军鼎力辅佐,才能稳固朝政,保卫国家。希望各位将军能够齐心协力,共创大业!”
他的语气诚恳,眼神坚定,仿佛能够看穿人心。
有几位将领被他的气势所震慑,连忙表态:“侯爷放心,我们一定尽忠职守,辅佐新君!”
但也有一些将领,眼神闪烁,言辞含糊,显然心怀异志。
沈砚之心中有数,暗中向身旁的亲信使了个眼色。
宴席结束后,沈砚之以护送为名,将五名心怀异志的将领软禁起来。
其余将领见状,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新朝。
一夜之间,禁军被彻底掌控。
登基大典前夜,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林清梧站在窗前,凝望着深邃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明日,将会是新时代的开端。
她缓缓地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融入这片夜空之中。
“侯爷,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沈砚之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沉稳而有力。
林清梧转过身,望着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辛苦你了。”
沈砚之摇了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走到林清梧身边,与她并肩而立,望着窗外的夜空,轻声问道:“明日……你准备好了吗?”
林清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衬着她坚毅的侧颜,显得格外美丽。
沈砚之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暖。
“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他轻声说道,语气温柔而坚定。
林清梧转过头,望着他,
“侯爷,时辰不早了,您也早些休息吧。”沈砚之轻声说道。
林清梧点了点头,转身走向床榻。
她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入睡。
明日,将会是决定命运的一天。
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林清梧翻了个身,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入睡。
迷迷糊糊中,她仿佛看到了明日的景象:金碧辉煌的宫殿,庄严肃穆的仪式,以及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清梧……”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林清梧猛然睁开眼睛,却发现房间里空无一人。
她微微皱眉,感到一丝疑惑。
刚才的声音,是谁在叫她?
“侯爷,吉时已到,该起身了。”门外传来宫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林清梧缓缓地坐起身,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知道了。”她轻声说道,语气平静而坚定。
林清梧起身下床,走到梳妆台前,开始梳妆打扮。
铜镜中,映出她清丽的面容,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她眼中熠熠生辉的光芒。
她将不再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而是一个肩负着国家命运的文枢侯。
她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时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林清梧缓缓地站起身,走到门口,推开了那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阳光倾泻而下,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脚步,向着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走去。
登基大典当日,林清梧身着一袭庄重的命妇礼服,站在汉白玉丹墀之下。
阳光洒在她精致的五官上,更衬得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她静静地看着那个稚嫩的身影,一步步走上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小小的身躯,承载着整个大胤的希望。
礼官高声唱喏,百官山呼万岁,钟鼓齐鸣,响彻云霄,震得人耳膜发麻。
新帝受命,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但林清梧的心中却一片平静。
她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礼成之际,百官开始有序退场。
林清梧也悄然退至人群之后,准备离开这喧嚣的场所。
突然,她的衣袖被人轻轻拉住。
她回过头,看见沈砚之正站在她身后,一双深邃的眼眸中充满了柔情。
他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仿佛在欣赏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你才是今日真正的主角。”沈砚之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像一缕春风,拂过林清梧的心田。
林清梧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低声道:“我只愿天下太平。”她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真挚的愿望。
远处,悠扬的钟鼓声还在回荡,凤凰展翅般的晨曦洒落,为整个皇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林清梧的身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挺拔而坚定,宛如一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孤凤,终于找到了栖息的枝头,终得其所。
沈砚之看着她,眼中的爱意几乎要溢出来。
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温柔地说道:“天下太平……会的,一定会的。”
“林大人,陛下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