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早已经规整出来点上了豆子,虽然时间晚了一些,但是今年也不靠着梯田这里产出。江大川决定种豆子也是为了养地,另一个是闺女那边发豆芽要黄豆,家里种了黄豆也用不着去外面收了。
这段时间江花跟着言氏在县城村里两头跑。入了七月,日头实在是强盛,县里的书院因暑热放了二十日假,春明三兄弟便趁着鲁石头去县里拿货跟着回了桂花村。
孩子们都聚在家里,江家一下子热闹起来,想着在书院呆了小半年,邱氏和江大川也不再拘着孩子们,趁着假期让大家尽情玩个够。江花和小梅有了兄弟们的加入,终于有了更多的玩法,之前一看太阳就嫌热不愿意出去,现在天天往外面跑,几兄妹好几次还跑去山里抓了野鸡和野兔。
江花本想把兔子养起来以后做繁殖,可带回家的兔子应该是应激了都没活过一个夜晚,最后只能进了一家人的肚子里,只留下兔毛被言惠娘处理出来存着了。
愉快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假期结束春明夏勤和秋凡三兄弟再次踏上了去临江县的道路。
夏勤嘟囔着:“明明还很热,也不说多放几日假。”
江花嬉笑着:“你就知足吧,有二十日就不错了,我听说隔壁县的书院都没有放假的,人家那边的学子比你们多学了二十日。”
江夏勤:“又不能这么比,他们多学那二十日也没见着个个都考上秀才啊!”
江春明也附和道:“对啊,妹妹,你这话就说的不爱听了。”
“哎呀,我这不是想宽慰你们嘛,让你们收收心好回去上学。”
江花把哥哥弟弟们送去了书院就跟着言氏往铺子那边去了。这一次言氏送孩子们回县城,刚好花儿也要跟着来县里玩儿两日,小梅这几日有些风热,左芳芳便没让孩子跟着出来。
“花儿,去吃冰不?”一路赶着牛车来县里,虽然牛车上有棚遮挡,但还是架不住天太热,江花早已经满身大汗,额前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了。
“不吃了,我回店里喝碗水就行。”
言氏给闺女擦了擦汗笑着应下,牛车慢慢赶往江记小吃铺。
江长青看着言氏来了,心里一阵欢喜,自从孩子们放假,就有二十日没见到媳妇儿了。
“惠娘,花儿~”
“爹,我要喝水。”
江长青立马拿出茶壶倒了两杯水,母女俩一人一杯一口饮完。
夫妻俩小小腻歪了一下,江长青就从里面拿出一个钱袋子。
“花儿,这是贾木匠前几日送回来的钱。”
“哇,我要看看有多少银子。”江花眼睛亮晶晶一脸欣喜,掂了掂钱袋子还挺有份量的迫不及待就要打开钱袋子。
言惠娘赶忙阻止闺女,并且把孩子拉到后院的屋里去。
“你这孩子,财不漏白啊~”
江花咧着嘴:“我知道啦,这不是太开心了吗,所以就忘了。”
言氏也想知道花儿这钱袋子里有多少银子,便没再唠叨。
江花把钱全部倒到桌子上,居然有八两银子,除了有几块碎银子剩下的全是铜板。
“看来贾木匠的生意还挺不错,这短短时间就进账了八十两银子。”言氏想着花儿和贾木匠的分成,不禁为孩子感到开心。
江花也乐的开心,贾木匠生意好自己也能一直有收入。等下一次贾木匠回来就可以把另一款上铺下桌的图纸给他了。江花在心里默默计划着,眼睛盯着桌上的银钱突然想起一件事。
“娘,我这钱还要上交给家里啊!”
言氏看着花儿一副极不舍的表情,没憋住笑了出来。
“不用了,上次回去我跟你奶奶说了这事,你奶奶就说了你自己赚的钱就自己留着。以前你奶奶订下的那规矩也是因为那会儿家里困难,现在家里有了稳定的营生,也用不着遵守那规矩了。你自己赚的银子自己揣着。你奶奶不会问你要,娘也不会问你要,你自己想买什么买什么。”
“好耶,娘,你真好,奶奶也好!”江花像个小财迷一样,一阵稀稀疏疏把银子搂回钱袋子里。
这一次因为小梅没有在县里,江花花钱的欲望都少了,只在县里买了些小玩意儿给小梅带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江花打算在家里苦练画技,争取能把那图纸画的像样些,好叫贾木匠看了一眼便知晓。
夏天的夜晚总是会有触不及防的闪电加大闷雷,晚上睡的正香,突然一个轰隆隆的雷声打起,直接把花儿的美梦给打散了,江花迷迷糊糊醒来又听见一个雷声,只嘟囔了一声:“吵人~”便抱着被子翻了个身继续睡了。
言氏担心闺女被吓到就来了上房的屋里看看孩子,结果就看着闺女一点不受影响的继续睡觉便掩了掩被子悄悄回屋了。
早晨起床,江花只觉得一阵清爽,一整夜的刮风下雨打雷扫走了以往的酷热,迎来了一股清凉。
只不过清凉没有维持太久,江花吃完早饭太阳便开始发力了。
“什么时候秋天才回来呀~”江花哀嚎了一句,在堂屋的江大川听见了。
“快了,这稻子就快收了。”
八月快结束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秋收时节开启了。
江家人再次聚集回来一起农忙,家里的汉子男娃们都在地里忙活,妇女就留在家里煮饭收拾。这一次吴刚和江长兰还带了吴家三兄妹一起回来帮忙,县里只有吴正一人在守着。
今年因为风调雨顺,粮食产量都很可观,再加上江家日子好过起来,江大川和邱氏商量了一下秋收后摆上酒席请村里人来家里吃饭热闹热闹。
桂花村一直有这种习俗,只要是遇上风调雨顺大丰收的年份,村里总会有条件好的摆上席面全村人庆祝一番,只不过以前江家从来是参加酒席的人家,这还是第一次自家办酒席。而且桂花村有个说法,办了酒席的主家人来年会更加红红火火。
这几日江家女眷们就一直在准备吃食,要请全村人吃饭量肯定是要足够的,虽说不至于每样菜都是大鱼大肉,但肯定是不能做的太寒掺。
邱氏和媳妇女儿一商量干脆搞个杀猪宴,虽然自家没养猪,但是去买几头猪回来杀也挺好的。
桂花村三十六户人家,邱氏决定买三头猪回来,猪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安排好了。三个猪头留一个来作为秋收后的祭祀,剩下两个猪头就凉拌猪头肉,猪脚猪尾巴炖黄豆,排骨烧土豆,剩下的肉一半用来炒辣椒,一半用来做圆子,最后再搞一个血旺汤,这样三头猪就这样分配完了。
最后再来三个素菜,就凑齐了九个菜。主食做了一半的杂粮馒头一半的杂粮米饭。
待最后一户人家把谷子装仓那那一天便是江家办丰收宴的日子。
这一日各家各户把自家的桌椅板凳和碗筷全都拿出来,碗筷放到了江家的厨房,桌椅是以江家的院子为起点一直向外铺开摆放着。
做饭好吃的妇女们都去江家的灶房帮忙,其他人则是在外面帮着打打杂,村子里突然就有了过年的氛围,甚至是比过年还热闹。
江花感受着这些热闹的气息,整个人亢奋不已,带着小梅跑进跑出,还去灶房混了不少吃的。
饭菜一盆盆摆上桌,赵大泉带着村里几位有威望的长辈搭了个简易的供台,全村老少站在几位长者的身后跟随着祭拜,各个心里都祈求着来年继续风调雨顺。
一场仪式结束,酒席正式开摆,这一次做饭菜花的钱不多,倒是买酒花了不少钱,江大川也是有些好面子,第一次正式请全村人吃饭,总觉得没有酒就差了些。
席间,只听得见孩子们欢闹声,汉子们喝了酒高声吹牛皮,妇女们调侃老爷们儿的失态话,一场酒席吃的是酣畅淋漓。
宴席结束,各家把各家的碗收拢起来带回家洗,不然全都堆在江家也不知道何时能洗完,本来邱氏还想着要是饭菜没吃完就分一分,结果灶房里一点残渣都不剩。
夜晚,一股凉风吹进屋子,江花迷迷糊糊拉起被子给自己盖的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