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言氏和江长青还是谨慎的只准备了一锅鸡汤的量,先看看食客们的接受程度,毕竟这鸡丝热汤凉皮儿还要涨价一文钱。凉虾和凉粉也只做了少量凑合着卖。
江花早上起来看着爹娘准备的东西,说道:“娘,既然改卖热食,那就别做凉虾凉粉了。你们准备起来也麻烦。”
“夏季我们都还能卖三种小食,这天冷了只剩下一种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言氏看着这些东西,闺女说的也是对的,现在卖的不多,但是还是要花费时间去准备。
江花:“那就卖一个红糖醪糟(酒酿)汤圆吧!”
“虽然桃李街没有卖汤圆的,可是整个县城就有三家卖汤圆的,况且你说的醪糟可不便宜。”
江花:“我知道醪糟不便宜,我也知道这县里有三家卖汤圆的,可我们的这个汤圆不一样,我说的这个红糖醪糟汤圆是小汤圆,没有馅儿的那种,不用做馅儿我们就能省一些钱,而醪糟又卖的贵,这样两相一抵,其实也差不多。”
言氏想了想,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我只听你说就知道怎么做这个汤圆了,这个小汤圆就很容易被别人学了去,没办法做成独家手艺。”
江花点点头:“这本来也是我从别处学来的,之前王子安说一些大户人家的家里会煮一些醉酿圆子羹,我还当是什么珍味佳肴,结果他一说就是这醪糟煮汤圆。
所以说这个吃法早就有了,我就想的是我们家在临江县是第一家卖的,再有我们江记小吃的名号,应该也是能卖出去的。况且这不是要凑个数嘛,我们每日就少准备些。”
言氏还有些犹豫,江长青便站出来说道:“行,我们就听花儿的,明天开始就不准备凉虾和凉粉了,这样天热的时候大家才会更想念我们这吃食。”
“行。”
“娘,再准备一些干桂花,洒在汤圆里,有股花香味儿闻着也不错。”
言氏:“你这小嘴儿一天天会吃啊!”
……
第一日卖鸡丝热汤凉皮儿,果然把一些老食客又吸引回来了。只是今日的份量不多,所以早早的卖完了,还引起一些老食客的埋怨,江长青只能再三向食客保证明日会多准备些。
收摊后,江长青和言氏去买了些红糖和醪糟,还得买两只鸡回去。家里的红糖都用完了,而醪糟得去酒铺买。
晚上吃饭的时候,夫妻俩商量着给家里捎个口信,家里也开始做鸡丝热汤凉皮,而且从现在开始家里要多养一些鸡,明年的冬天也能赶上。
这县里养鸡不太方便,空间太小了,院子里都已经被摆摊的家伙什堆的满满当当,而且这个房主说过不能在院子里养家禽,一旦被发现了立即退租,且不退房钱,所以江长青才会现买鸡现杀。况且就算现在能养鸡,也要等几个月才能吃上肉。
江春明想着爹娘要买鸡,便建议在村里收鸡,这天眼看着就冷下来了,杀好的鸡也能存放的住。对于村民来说,有固定的买家,他们也能多养一些鸡,这也是多一份谋利的途径。
江花也点头同意,自家养鸡肯定养不过来,人手就那么多,如果村里人都一起养鸡,那数量肯定可观,就算夏天不做鸡丝热汤,也能把鸡收上来做些卤货来卖。总之这鸡让村里养起来肯定不会亏。
一想到卤味,江花就忍不住流口水,等到土豆成熟了,到时候再搞一个卤土豆片,一定很好吃,冬天就做热卤,夏天就做现捞,不错不错,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卤水如何做了。
江花想的美滋滋,言氏看着花儿眼睛眯起,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也不知道这孩子又想到了什么好吃的。
“花儿,赶紧睡觉去,梦里啥都有,别在这儿流口水了。”
第二日,言氏和江长青准备了一百张凉皮,炖鸡汤装了三个锅子,还有一桶红糖醪糟汤圆。
有了昨日的试卖,今日上客上的特别早,有些食客没吃早饭就出来了。热汤凉皮再搭配着红糖醪糟小汤圆,这个组合竟然出乎意料的受人喜欢。
晚上盘完账,两种热食和之前卖三种凉食的收益不相上下,言氏乐得合不拢嘴。
“娘,明日你们再加一桶小汤圆,凉皮可以再加个二十张或者三十张,如果明天能卖完以后就按这个量来卖。”江花盘算了一下,不能卖多了,量太大爹娘准备食材太累了,做少了也不行,毕竟这食客还是有很多。
言氏点点头,做了这么久的买卖也摸到了点门路,加多少量减多少量心里也有个大概。
江记小吃因为推出的热食再一次在桃李街热闹起来,桂花村的家里收到花儿的来的信后,也开始准备了出来。
江大川把买鸡的事告知了村长,要杀好的鸡而且毛拔干净,收购价是一斤十一文。村里人听到这个价钱都乐的高兴,虽然这是拔了毛的,但镇上卖鸡卖不到这个价。
村里人都是老实厚道的,江大川并不担心大家会糊弄自己,况且还有村长在其中监督。江大川把这活儿交给了村长的大儿子赵天宇来做,赵天宇负责收鸡验鸡,并且把县里要用的鸡送去,一次是五十文的工钱。
赵家上下是喜悦的,一个月少说也能运个五趟,这样一个月也能有二百五十文进账。不是说不能一次性运完,是江家有要求一次最多收十只鸡。言氏信里说了鸡要尽量做到新鲜,所以一次性不敢要那么多鸡。每次收十只鸡,县里那边送六只,镇上的摊子用四只。
“看来江家真的是起来了。”赵大泉看向自家儿子,话语中带着些羡慕和欣慰。
“江家真的不一样了。”赵天宇看向家里的几只鸡,因为自己担了这份活儿,这一次便没有收自家的鸡,而是先收了村里其他家人的鸡。
只是村里养鸡的一共就十几户,而且每家养鸡的数量不多,赵大泉想着还是要让村民们把鸡养起来,就算以后江家不收鸡,自己作为一村之长也会出去给大家找买家。
看着江家把日子过起来还想着拉拔村里人,赵大泉心里那股子热乎劲儿也越来越上头,这个年纪可不就好是去拼的年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