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副部长点头:“你说的是,海棠,这段时间,你务必要小心,能不外出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外出。”
别的倒是也罢了,周副部长是真的担心姜海棠会有危险。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推测,第二天清晨,酒店前台就收到了几份当天的晨报。
其中一份小报的头版赫然刊登着几张模糊但能辨认出是姜海棠进入那栋老建筑的照片,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技术交流的阴影?华国女工程师密会克虏伯核心人物!》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指控技术交易,但用词极具暗示性,充满了“秘密地点”“长时间停留”、“敏感技术领域”“动机存疑”等字眼,引导读者往最坏的方面联想。
几乎在同一时间,代表团也接到了大使馆的紧急通知:d国安全部门和大使馆武官处都收到了匿名举报信和照片,对姜海棠与沃尔夫冈的私下会面表示“严重关切”,要求华国代表团做出解释。
同时,举报信中,还提及姜海棠本人可能会与沃尔夫冈达成某些合作。
话里的意思,再明确不过,如果不是大使馆和周副部长提前都知道姜海棠去见沃尔夫冈,只怕都要怀疑姜海棠了。
但就算他们不曾怀疑姜海棠,压力,还是如同无形的巨石,突然压在了代表团的每一个人身上。
原本因为姜海棠在克虏伯工厂的出色表现和施密特博士释放的善意而变得轻松的氛围,瞬间荡然无存。
姜海棠看着报纸上那张偷拍的照片,手指微微收紧。
她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和愤怒,迅速沉淀为一片冰湖般的冷静。
汉斯的伎俩很下作,但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用污名化逼迫代表团退缩,尤其是他们心里最危险的她,一定要远离d国的核心技术,彻底断绝华国利用这次交流活动获取先进技术的可能。
因为代表团发生这样的事,郑参赞也来到了他们下榻的酒店。
“周副部长,郑参赞,”姜海棠抬起头,声音清晰而坚定,“我相信清者自清。”
郑参赞点头:“我们都相信你是清白的,也知道我们这一次的交流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是,现在报纸上报道出来之后,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会怀疑,甚至会抵制。”
“郑参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姜海棠目光沉静地问。
“可能会对你展开调查,如果调查的过程中,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你会被驱逐出境。”郑参赞十分头疼。
“郑参赞,他们只有偷拍的见面照片,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我愿意随时接受任何调查,向d国有关部门和大使馆说明情况。这次会面,纯粹是沃尔夫冈先生个人对某个技术难题的探讨邀请,我出于礼貌和对技术的尊重才前往,过程中严格遵守了交流纪律,没有谈论任何超出公开范畴的内容。”
姜海棠一点都不慌张,事实就是如此,虽然沃尔夫冈确实有些小计较,想要达成不合理的合作,但她拒绝了,而她觉得,沃尔夫冈本人应该也不会将当时的对话说出来。
那么她应该是安全的,毕竟这段时间,所有掌握的知识,她都是记在脑子里,而不是记在本子上。
“也是我们真的落后,如果我们能更加发达一些,更加强盛一些,我们在国外,也不至于被人这样防备着,更不至于受这些委屈。”周副部长狠狠地砸了一下桌子。
他实在是太愤怒了,但他虽然愤怒,可却又只能接受。
“周副部长,其实,汉斯这样的表现,也告诉我们,他们也在心虚。”姜海棠思索了一下,说道。
周副部长问:“这话怎么讲?”
“我觉得,汉斯越是疯狂地反扑,越是证明我们在他们的眼中已经具有威慑,而且,他们可能还怀疑,我们这一次能掌握他们的技术,并且带回国。”
“我觉得,我们绝不能因此退缩,反而应该更加积极地、公开地推进既定的交流项目。只要我们行得正,站得直,他的污蔑最终只会反噬他自己!”
周副部长和郑参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许和决心。
眼前的年轻姑娘,在巨大的压力下展现出的沉稳、智慧和勇气,远超他们的预期。
“说得好!”周副部长连连点头。“他们想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逼退我们?做梦!”
郑参赞想了想,说道:“海棠同志,准备一份详细的、关于昨日会面纯属技术探讨的书面说明。”
“好的,郑参赞。”姜海棠立即应下。
“我代表大使馆,主动约见d国外交部和安全部门的官员,我们光明正大地去说明情况,澄清事实!”
“同时,我们要摆出强硬的态度,通知施密特博士,要求的后续交流行程,照常进行,一个都不取消!不仅要参加,还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地去!”
姜海棠同志一个年轻姑娘,都能如此沉稳,他们这些人有什么道理不更加沉稳?
作为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必须维护代表团的利益,做到据理力争。
风暴既然已然来临,就只能选择了迎风破浪,而非掉头避让。
汉斯精心策划的舆论风暴,如同阴冷的潮水,瞬间席卷了d国部分媒体和某些政治圈层。
那份小报的报道像一颗投入水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
几家立场偏右的媒体开始跟风炒作,质疑华国代表团的真实目的,影射姜海棠的行为可能涉及“技术情报收集”,甚至直接引用匿名“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暗示调查正在。
d国外交部和安全部门基于收到的匿名举报,也正式向华国大使馆递交了措辞谨慎但暗含压力的外交照会,要求华国代表团就姜海棠与沃尔夫冈的私下会面做出“清晰、令人信服的解释”,并“确保后续交流活动严格遵守双方协议框架”。
代表团下榻的酒店外,出现一些陌生面孔的蹲守,气氛骤然紧张。
然而,华国代表团的反应,却出乎了汉斯和那些推波助澜者的预料。
他们没有龟缩防守,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选择了最直接、最光明正大的方式,那就是正面回应风暴。
在郑参赞的安排下,一场特殊的记者说明会在大使馆会议厅举行。
面对挤满大厅的各国记者,以及特意受邀前来的d国外交部、安全部门代表,周副部长亲自出席,态度坦荡而自信。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先生女士,”周副部长的声音沉稳有力,“近日,关于我代表团成员姜海棠同志与克虏伯工厂沃尔夫冈先生私下会面的报道和猜测,造成了一些误解和困扰。今天,我们在此郑重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他用眼神示意姜海棠。
姜海棠站起身,面对无数的镜头和审视的目光,她显得异常平静,眼神清澈而坚定。
“我本人与沃尔夫冈先生的会面,纯粹是基于共同的技术兴趣。”
姜海棠的声音清晰,话语流利,只是简单地陈述事实,确保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听懂。
“沃尔夫冈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技术专家,他邀请我参观他的私人工作室,是出于对技术交流的热情,我们就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整个会面过程,我们讨论的内容仅限于公开文献可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不涉及任何敏感技术细节,更不存在所谓的‘交易’或‘窃取’。”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那些充满质疑的脸孔,继续说道:“我理解大家对此事的关注。为了证明我的陈述,我愿意就我们讨论的具体技术问题进行公开说明。”
“比如,沃尔夫冈先生提出的材料在交变应力下的微观结构演变与疲劳寿命的非线性建模问题,这在贵国也并不是不能讨论的,毕竟,贵国斯图加特大学材料力学系格哈特教授于今年刚发表的论文高周疲劳下金属晶界滑移的定量分析模型中就能找到依据……”
姜海棠侃侃而谈,她引经据典,精确地指出了相关理论模型的名称、提出者、发表期刊和时间,甚至提到了具体实验数据的来源。
她的陈述逻辑严密,证据指向清晰的公开文献,态度不卑不亢。
当有记者试图用尖锐的问题打断时,她总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化解,始终将话题牢牢锁定在公开、纯粹的技术探讨范畴。
许多原本带着猎奇心态的记者,被姜海棠展现出的惊人专业深度和坦荡态度所折服。
一些相对客观的媒体,已经开始调整报道方向,着重描述姜海棠在说明会上展现的技术素养和对答如流。
更重要的是,d国外交部和安全部门的代表全程参与了说明会。
他们目睹了姜海棠的表现,也仔细审阅了代表团提交的详细书面说明其中同样引用了大量公开文献作为佐证)。
虽然出于程序,他们表示仍需“核实某些细节”,但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那种隐含的咄咄逼人消失了。
毕竟,姜海棠提到的这些信息并非机密,只能证明了姜海棠是一个乐于学习的人。
虽然,沃尔夫冈并没有有在场,但姜海棠相信,只要她今天说的这些话公布出去,沃尔夫冈肯定会顺着自己的意思说下去,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荣誉受损。
果然,在姜海棠公开的说明了当日会面的情况之后,也有记者采访了沃尔夫冈,而沃尔夫冈所说的,与姜海棠说的差不多,彼此印证了双方的会面是正常的会面,是本着良好交流开展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