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的一句话,提醒了宗祥。
宗祥本意是拿大家的家人当自己的家人。如果自己的家人在乱世飘摇,自己肯定不放心。
可冒冒失失的接大家的家人,会不会有人认为自己为了笼络他们,拿他们的家人当人质?
当然,把家人留在乱世中置之不理,也可能被敌人当做人质。
紫云觉得这个事太耗费精力,宗祥却说:“师太,人心齐泰山移,我们风里雨里一起走到今天,不说有福同享,也要甘苦与共。
大家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家人们还在风雨飘摇,我也于心不安。”
宗祥说的有道理,紫云也就同意了:“好吧,祥儿,这个事交给姥姥,姥姥带着迎儿去统计一下,看看有多少人需要去接。”
老营的事情安排妥了,宗祥来见玥娘,跟她说了老营的事,也说了想搜寻家人的事。
玥娘特别赞同。
“祥儿,娘娘还打算和你商量这件事,我们虽说建立了山海帝国,可这个乱世,不能正常治理,还需要军队管理。
与其这样,娘的想法是,干脆把整个幽州地界建成一个大兵营,你带人征战,各处都为营地,有将领镇守,配一个文官辅助治理。
这样做的话,我们全民皆兵,无论怎么打,我们都不缺兵源,而且各处始终处于战备,也不怕有人入侵,你在前方征讨,更无后顾之忧。”
秦芝玉也说:“祥儿,如果建立起老营,核心将领的家属都住进老营,老营跟着你走,不仅核心将领们后顾无忧,也不必担心城破家亡。”
“娘,姑姑,你们太厉害了,祥儿没说出来的话你们都知道。”
秦芝玉笑着站起来:“哼!祥儿,你是不放心我们,怕你前方征战,我们在后方遇害,所以想把我们带在身边。
由我们又想起其他的核心将领,所以想起建立老营,带着我们走。
可带着我们,又怕我们说你恋家,同时又怕我们担心将士们眷恋家人,不会奋勇杀敌。
祥儿,时期不同,什么事都要随机应变,我们也懂这个道理。
太平盛世,或者国内安定,将士们出征确实不宜带家属。
可现在这样的乱世,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加之你又没有四梁八柱,我们羽翼未丰,就算幽州,也不是我们的安定之所。
这样的情况之下,建立老营,带着家属一路征战,平定四方,确实是上策。”
玥娘又问宗祥:“祥儿,娘来问你,四大辽王要与我们合并,这事你怎么打算?”
宗祥当然欢迎四大辽王,可目前的形势,如果辽王与幽州疆界分明,加之辽王们在辽地经营多年,那里是没人敢动。
宗祥欢迎辽王加入征战队伍,却不同意现在合并。
这段时间宗祥详细了解了一下关内各国,特别是四个辽国,可谓是国泰民安。四个辽王的子女也都长大,辽东国的瑶蔳公主博学多才,深受各国臣民敬佩。
“娘,我想说服四个辽国合并,并与我们山海帝国签订同盟,我们与四大辽王进军中原,由瑶蔳公主主理两国。”
听宗祥这么说,秦芝玉和玥娘转身回了后宅。
玥娘和秦芝玉回了后宅,对宗祥提议瑶蔳公主主理两国之事未置可否,宗祥百思不得其解。
娘和姑姑回去了,宗祥只能离开,刚一转身,看到赵献在门外伫立。
“赵将军,怎么了?有什么事么?”
原来是赵金洵得知自己的身世,懊悔自己认贼作父,把自己关在房间好几天。
赵金洵不吃不喝,也不与人交流,四个护将劝不了,也进不去屋,去找玥娘和秦芝玉。
玥娘和秦芝玉忙于整理幽州事物,甄别幽州官员,玥娘告诉赵献,赵金洵十四了,不是孩子了,再有一年就该束发了,让他自己想清楚。
赵献担心赵金洵,怕他想不开,更怕他饿坏了。
“不用担心,你去告诉他,在门口告诉他,只跟他说一遍。
你对他说:赵金洵,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你父亲不在了,整个幽州重担落在了你娘的身上。作为幽州少主,当今天下大乱,你不思拯救苍生,却任性妄为,枉为世人。
赵金洵,你已近束发之年,不思报父仇,救苍生,肆意任性,孺子不可教也,孺子不可护也!”
“嫂嫂,洵儿还小,我怕他……”
“什么都不用怕,他该长大了。如果承受不住这样的言语,真有个三长两短,我还有祥儿和菱儿一儿一女,赵家还有你延续香火。
快去吧,照我说的做。”
没办法,赵献去找赵金洵。
在门外说完了玥娘的话,里面依然没动静,又过了一会,王铁说里面有声音了,声音很小,估计是赵金洵起床了。
左等右等也没见开门,几个人就过来敲门,敲了半天没人应答,赵献打开房门,赵金洵没了,后窗户开着。
赵献带人赶紧进来,桌上一封信,信的内容大概意思:既然我娘瞧不起我,你们等着,等我做件大事让你们看看。
秦聘和何揽跳窗户追,赵献和王铁去马棚牵马。到了马棚,坏了,赵金洵的马匹武器不见了。
这可麻烦了,赵金洵骑马走的,奔什么方向,走了多久都不知道,这去哪追啊?
宗祥一听,也吓了一跳,赶紧和赵献进内宅去禀报玥娘。
听说儿子负气走了,玥娘笑了:“这才是我儿子,有血性,让他走吧!”
“娘,阿洵身上还有伤……”
“无妨,伤在腿上,不影响骑马,更不影响他与敌人对阵。
赵献,你们四个使命结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以后听祥儿的安排。
祥儿,咱们没有皇宫,没有皇妃宫女太监,不需要御林军。
这不你要建立老营么?阿玉和紫云师太都是高手,不需要大内侍卫,一会你就把黄霄云将军调走,都归你支配。”
宗祥还想说要去找赵金洵,玥娘又说话了:“去忙吧。对了,不许去找赵金洵,违令者,可别怪国母杀人!”
说完话,玥娘转身回屋,把门关上了。
“去吧,阿献,将军,国母真急眼了要杀人,我可不想守寡。”
说完了话,秦芝玉也回房了。
没办法,宗祥和赵献出来,宗祥对赵献说:“阿洵的事我在想办法,赵将军,幽州你比我熟悉,我给你一支令箭,你先代我行使大元帅的职权。”
赵献也没办法,只能拿着令箭该干啥干啥去了。
宗祥心里不是滋味,在玥娘面前拍着胸脯说赵金洵是自己的弟弟,可这么多天,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弟弟,更没跟弟弟好好聊聊天。
今天弟弟负气出走,娘又不让追,最麻烦的是弟弟身上有伤,还是个孩子,孤身一人,在这样的乱世,真有个好歹,宗祥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一边想着心事,宗祥来到自己的家里,进屋看到妻子,宗祥哭了。
听了宗祥说了事情的经过,张迎儿笑了:“你呀,呵呵,也难怪,前段时间风云突变,这一路你调兵遣将,来到这里又要忙乎这一大摊子事儿,没得空考虑阿洵,也不怪你。”
老婆安慰自己,宗祥心里却一点都没轻松,而且心惊肉跳,就是担心赵金洵。
“将军,你是只忽略了阿洵么?亡羊补牢你还只想着阿洵么?”
听张迎儿这么说,宗祥忽的一下站了起来,心说,可不是么,我那还一个伤势更重的妹妹呢,我居然一声问候都没有。
想到这,宗祥转身就往外走。
“阿祥,你去哪?”
宗祥赶紧回来给张迎儿赔笑脸:“夫人,你说得对,我不只忽略了阿洵,还忽略了菱儿。
你这就去看望菱儿,还要和她商量阿洵的事。”
张迎儿笑了:“哈哈哈哈,阿祥,瞅瞅你现在的样子,怎么这么慌张?
你知道菱儿在哪么?”
宗祥想起来了,何红菱被玥娘接过去了,也在刺史府后宅居住。
“迎儿,你是说阿洵的事菱儿也知道?”
张迎儿点了点头:“不只菱儿知道,我也知道。”
因为被劫持到山洞里,玥娘知道她们母子注定这一生恐怕要面对邪恶。为了培养赵金洵刚毅的性格,从赵金洵出生那天起,玥娘从未满足过他的要求。
到了赵金洵懂事的时候,玥娘就开始训练赵金洵,无论他想要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
赵金洵五岁的时候,闹着王铁要吃肉。王铁要去打猎,被玥娘拦住了,让他带着赵金洵去。
不仅让王铁带着赵金洵去,还要赵金洵参与打猎。
“如果这个猎物和阿洵无关,回来一口肉都不许他吃。王铁,你敢包庇他,可休怪姐姐对你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