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苏市。
凤来庭别墅外的银杏叶被秋风染成金色。
姜父手里提着装满老家特产的行李箱,姜母则穿着藏青色呢子外套,腰背挺直,一前一后从火车上下来。
“爸、妈,一路辛苦了。”
早已入站等候的张博迎上前,小鲁小赵赶紧接过行李。
目光先落在姜母略显疲惫的神色上。
“姜爸、姜妈,一路辛苦,要不先去别墅休息?”
姜母摆了摆手....
“小博,我和你爸还年轻着呢,这点路算什么。”
姜父则将密码箱往张博怀里一塞,带着建筑人特有的豪爽。
“箱子里有给我未来外孙的长命锁,纯金的,“
”我盯着银楼里师傅打的!”
回程的加长林肯上,姜父摩挲着真皮座椅,职业病犯了似的敲了敲车门。
“这车门厚度得有五公分,小博,你这安全意识不错。”
姜母望着车窗外林立的高楼,推了推眼镜。
“苏市发展得真快,不过医疗资源还是没省城集中,“
”还好你联系了李主任。”
她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育儿知识和食谱。
“我在医院干了半辈子,有些土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对梨花恢复肯定有用。”
凤来庭的管家清池早已将客房收拾妥当,黄花梨木衣柜里挂满了新添置的秋衣,床头柜上摆着加湿器和进口的孕妇维生素。
梨花扶着腰从楼上下来,姜母立刻快步上前,职业病般先观察女儿的步态和面色。
“水肿有点严重,血压测过吗?“
”饮食得再调整下。”
说着从帆布包又掏出个便携式血压仪,动作娴熟地给梨花测量。
张博站在一旁.....
“姜妈,待会您尝尝厨房炖的乌鸡汤,照着您寄来的月子食谱做的。”
深夜的书房,台灯将张博的影子拉得老长。
翻看着妇产科李主任的履历,在 “国际妇产科协会会员”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吴浅禾发来的消息。
“老板,特护病房已按您要求布置完毕,恒温箱、空气净化器全部调试到位“
\"连婴儿床都是从德国空运来的。”
正回复着,卧室传来梨花的轻唤,他赶忙起身小跑过去。
“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张博坐在床边,伸手试了试梨花额头的温度。
梨花靠在他怀里,声音带着困意....
“宝宝今天动得厉害,像是知道要和爸爸妈妈见面了。”
姜母闻声推门进来,手里端着她刚熬的安神汤.
“让我听听胎心。”
说着戴上随身携带的听诊器,仔细听了片刻才露出放心的神色.....
“正常,不过梨花得少食多餐,我明天给她开个食谱。”
距离预产期还有三天,张博干脆将所有的工作全部推掉!
......
苏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特护病房外,张博来回踱步,皮鞋在瓷砖地面敲出急促的节奏。
姜父蹲在墙角抽闷烟,烟灰落在 “禁止吸烟” 的标识牌上浑然不觉。
“小博,当年梨花她妈生老大时,我在产房外守了一天一夜……”
姜爸的话让张博的心跳陡然加快...
冲到护士站,声音里带着少见的慌乱。
“李主任怎么还没到?”
“张总别着急,李主任正在路上,五分钟就到。”
姜母则从帆布包掏出消毒湿巾,仔细擦拭着走廊的长椅,又给张博和姜父递过去。
“坐吧,医院细菌多。”
张博虽然已经经历过两个孩子的生产,可终究这是梨花宝宝的初次生产,焦躁的心始终平复不下来!
手术室的红灯亮起时,张博握着梨花的手不愿松开。
“别怕,我就在外面。”
俯身亲吻她的额头,转身时撞上亲自为梨花宝宝接生的李主任。
“张总放心,一切正常,肯定可以顺产。”
李主任胸牌上 “妇产科主任” 的字样,这是孙益阳动用关系从北京请来的专家。
姜母立刻上前与李主任交流,两人用专业术语快速沟通着生产方案,让张博悬着的心稍安。
走廊里,张博盯着墙上的时钟,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姜母在一旁念叨着老家的接生习俗,姜父则温声安慰着两人。
“ 放心吧,梨花身体好得很,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当婴儿的啼哭穿透手术室的大门,张博感觉双腿发软,险些跌坐在地。
李主任抱着襁褓走出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恭喜张总,母子平安,是个健康的男孩。”
张博颤抖着接过孩子....
小家伙紧闭的眉眼像极了梨花,粉嫩的小手却紧紧攥着。
这个孩子皮肤却是出奇的好,头发浓密。
姜家父母围拢过来,喜极而泣。
姜母先仔细检查了孩子的手指、脚趾,确认一切正常后才放心地笑了。
张博看着怀里的新生命,又望向手术室的方向,突然觉得过去与程砚舟的较量、商场上的腥风血雨,都比不上此刻的安宁。
他掏出手机,给玲珑姐姐发了条短信.....
“ 梨花已经顺利生产,母子平安,”